美术与语文的“玫瑰之约”
2019-01-06郭春华
郭春华
时光稀释记忆,但鲜活的思想如同在海上沐浴阳光的鱼鳞,熠熠生辉,不会消失在心海。很高兴在美术课里聆听陈志华老师吟唱了一曲语文的“彼岸花”。虽已月余,仍是满满的感悟和思索。
一、画为本,言为媒,桃欢李笑闹课堂
欣赏写意画《时迁》时,陈老师首先有意提醒学生关注时迁“贼眉鼠眼”的特征,这个特征契合了时迁曾经梁上君子的身份。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时迁高大魁梧的身形和气宇轩昂的风度,吻合了他草莽英雄的形象。欣赏画作时,陈老师始终紧扣人物的鲜明特征,联系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用非常生动贴切的词语加以解说,达到了画与语言的相互融合,促成了美术与语文的成功“约会”。让学生在脑海里对画作自行加工、处理,在想象中丰富了形象的意韵。老师讲得饶有兴味,学生听得情致盎然,使“乐学”真正落到实处。
二、美术与语文交叠,构建精神大厦
在欣賞《韩熙载夜宴图》时,陈老师首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韩熙载的生活环境。为理解韩熙载的精神世界,陈老师特意放大了画面,让学生在用心观察后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画面上的韩熙载超然自适、气度非凡,身处欢乐中,脸上却无一丝笑意,神情严肃凝重。这分明是有志难伸者内心抑郁和苦闷在脸上的写照。经陈老师引导,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在韩熙载的精神世界里纵横驰骋。这就是美术与语文互相渗透的魅力,让我在恣意想象中实现情感世界的升华。
三、创造性转化,搭建美术与语文沟通的桥梁
谈到高俅,“奸诈、猥琐、小人”等贬义词就会脱口而出。但在画画时,为表现奸臣身份,画作者把他画得尖嘴猴腮,人脸长过马脸,且上身长下身短。在高俅微倾的身形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高俅跪着的灵魂和卑贱的人格。陈老师循循善诱,在一问一答中完成语言与形象的转化。再如鲁智深,文学作品《拳打镇关西》把他塑造成勇猛豪放、力拔千钧、粗中有细的形象。一看到画面中虎头豹眼,凶神恶煞,紧握拳头,钢筋铁骨的硬汉,简直形神兼具。在美术作品的创造性转化中,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的魅力。语文美术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四、美术与语文的浪花,激荡出气象万千的文化之流
陈老师这堂课《以形写神》旨在通过视觉造型艺术进行文化和思想交流。她选取的材料,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有些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真人,这样尤能激发师生思想交流的意愿和火花。选材精心,又能利用美术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作品追本溯源,善于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这样就拓宽了美术课在人文精神领域的层面。用文学启发绘画教学,在赏析作品时提炼课堂的文化价值。这堂课既是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又是一条意蕴丰富的文化之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陈老师这堂课最匠心独运之处。
陈老师这堂课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教学内容深层次化是我对其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