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9-01-06党小丽王喜红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务工人员子女

党小丽 王喜红

摘 要: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数农村家庭父母会进行务工,同时也会携带子女在当地进行学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变现出多种不良学习习惯,包括与人交流能力差、无法独立思考以及学习主动性差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他们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的问题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现状;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行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孩子离开农村谋求发展,这也就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这一特殊人群。由于父母多从事劳动强度高的工作,工作结束后也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子女的学习状况,导致学生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继而会失去学习兴趣。如何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一)课前预习不认真

预习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堂内容,并且能知道自身问题所在,然后带着问题听课,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往往不会认真预习。预习需要学习主动性,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这部分学生预习多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并没有认真的了解预习内容。一旦课堂内容有难度,学生就很难跟随老师的步伐进行课堂学习,导致学习效率变差。如果家长可以协助教师监督学生进行预习,则可以有不錯的效果。但是家长在忙碌一天后比较疲惫,很难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预习监督上。且部分家长认为预习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只要老师教导的好,学生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效果做铺垫,课堂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二)课堂参与度差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形式单一,课堂内容单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课堂参与度差。但是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舍弃传统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并没有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差,课堂参与感不强。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其他同学都在积极讨论是,这部分学生往往会游离在小组之外。无论是讨论过程还是完后的课堂发言,这些学生都缺乏参与感,导致学习习惯培养难度增大。

(三)缺少课后复习习惯

复习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升知识理解程度,从而能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并且复习还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发展和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但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缺乏课后复习的习惯,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复习,只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还会出现抄袭现象。课后作业的目的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如果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就很难起到该有的效果。此外,这部分学生在放学后往往还会进行一些家务活动,导致复习时间少,影响到复习习惯的培养。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学习习惯培养对策

(一)联系生活,提升课堂趣味性

想要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将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事物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与生活更加贴近,从而改变学生对教学内容枯燥的看法,激励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二)丰富评价体系,给予学生更多信心

每位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个性特点的不同,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更青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很难有良好的学习表现,而这部分学生的受关注自然很低。教师应当丰富评价体系,不能将成绩作为学生唯一的评判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耐心,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都老师的关注,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老师不要过多的批评这部分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这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极大的帮助。

(三)联合家长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家长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子女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多积极联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的家长,让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关注也会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动力,从而改变学习态度,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等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存在多种不良学习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更多的将生活中的事物与课堂内容联系在一起,改变学生对课堂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耐心,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同时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留守子女更好的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静怡,张睿,杨洋.户籍制度、工作流动性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基于2008年CHIP数据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05):109-114.

[2]周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效就学”的社会环境支持[J]. 教育评论,2008(06):71-73.

[3]陶玉超,杨桂萍.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现状与反思——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J].商,2013(17):359-360.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务工人员子女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