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小学女教师婚恋压力分析
2019-01-06高家欢
高家欢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湛江小学女教师是湛江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她们正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婚恋压力。研究湛江小学女教师的婚恋压力,分析其婚恋压力的来源、造成其婚恋压力的主要因素、提出缓解其婚恋压力的有效策略,在提升湛江小学女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湛江小学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笔者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被研究者的年龄、教龄、所在地区、婚恋状况等因素,有目的性地抽取了5位湛江不同地区的小学女教师作为研究的对象(见表1)。
在征得这5位教师的同意后,笔者秉承对被研究者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的原则,与她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营造轻松和谐的访谈氛围和良好的话语情境的基础上,围绕“婚恋压力”这个主题,对她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二、湛江小学女教师婚恋压力原因分析
(一)单身女教师群体
1. 来自父母和亲友的压力
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归纳出湛江小学女教师的婚恋压力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父母和亲友。中国向来是一个注重家庭伦理的国家,强调“长幼有序”,传统的规范和压力给予父母更多的权威和特权来管教孩子。很多中国的父母都会认为,婚恋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因此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涉子女的婚恋,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子女的婚恋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在涉及到婚恋的问题上,5位受访者均表示她们的父母或多或少都会给她们带来婚恋压力。
我18岁从中师毕业后就开始教书,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出来工作3年后,我就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婚恋压力。她们经常给我介绍:“要不要多认识几个人呢?谁谁谁家有个男孩子很不错的,要不要试着接触一下呢?”(4号教师)
面对父母比较含蓄的“催婚”,4号教师表示当时的她很抗拒:“一方面呢,我觉得自己才21岁,年龄也比较小。另一方面,我觉得我在事业单位工作既体面又稳定,有点‘自命清高,对父母的‘介绍十分抗拒。”
对1号教师来说,亲友是造成其婚恋压力的一大来源:“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就会有亲戚对我说:‘你怎么还不找男朋友呀?你的表姐和你同龄,人家娃儿都生了两个了,你还不抓紧点。每每听到亲戚这样说,我都会感到压力和尴尬。”
2. 婚恋的期望值过高
湛江小学女教师对婚恋的期望值比较高,她们更加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年龄大、学历高、收入高、事业能力强的男性作为伴侣。但事实上,几位受访者的学历普遍都是大学本科,事业稳定,收入相对客观,社会地位较高,她们在物质条件上的优越使得很多湛江的男性望而生畏,因而选择伴侣的范围缩小了,这就加大了她们择偶的难度,增大了婚恋的压力。
作为一名有编制的教师,工作稳定,收入不低,有素质,独立,顾家等特点还是会受到不少男性的青睐的。再加上我自己才25岁,不属于社会所认为的‘大龄剩女的行列,我自身长相也不算太差,我当然要选择一个在身高、学历、收入、能力等各方面硬性条件都比我要好一点的,最好是德、才、貌、学、识等方面俱佳的优秀男士。但实际上,在廉江地区,优质男真的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1号教师)
当被问到,如果过了35岁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会不会降低要求的时候,几位未婚的湛江小学女教师都明确地表示“不将就”“不凑合” “宁缺毋错”,因此他们宁可“形单影只”,也绝不降低择偶标准、草率成婚。
可以看出,湛江小学女教师对于自身的定位还是比较高的,她们自身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较高的婚恋期待和“骨感”的现实之间的落差,也不免让她们体验到婚恋带来的压力感受。
3. 工作岗位的特殊性
湛江小学女教师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也是造成她们婚恋压力的不容忽视的原因。随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小学女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所加重,工作的强度不断加大,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做科研、完成上级安排的政治任务等繁重的工作占据了她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湛江小学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普遍较少,即使是为数不多的培训,也仅仅是局限在市区范围内,这就导致她们的朋友圈狭小,找到合适伴侣的机会不高。再者,湛江的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严重不均衡,这样的问题在小学中更为严重,这就限制了她们与单身男教师认识或交往的机会。
(二)非单身女教师群体
1. 来自伴侣或配偶的压力
婚恋是男女双方通过互动,构成一定关系的社会行为。婚恋是男女双方共同的事,其中很多幸福甜蜜的事是自己的伴侣所带来的,于此同时,婚恋压力的来源也很有可能是自身的伴侣。
现年47岁的5号教师在访谈过程中就直言不讳地说:
我第一段婚姻的失败,就是因为对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婚恋压力是导致我们这段婚姻走向终结的重要原因。我20岁就和我的前任丈夫談恋爱,我们恋爱4年,结婚10年。在婚后,我逐渐发现我们的价值观不同、对工作的看法不同,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摩擦和矛盾,导致我和他之间夫妻关系紧张,一次次尝试沟通却又一次次沟通失败,产生一次又一次的争执,婚恋压力越来越大,我不得不思考——我是否要结束这段婚姻?
很多女性在面对婚姻危机时常常会变得胆小、怯懦及多虑,5号教师在这段婚姻中也是如此。这种由伴侣带来的巨大的婚姻压力,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给5号教师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我们的身心是一体的,生理和心理是会相互影响的。在这段婚恋中,对方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压力,这种婚恋压力得不到排解和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身心都会出现问题。焦虑、多疑、情绪不稳定、消极、抑郁,婚恋压力在生理上则表现为长期失眠、神经衰弱、肺炎以及子宫肌瘤。
2. 传统婚恋观念的影响
在欠发达地区,一些落后的传统婚姻观念依旧有很大影响力,譬如“从一而终”“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等。这也是湛江小学女教师婚恋压力不可忽视的原因。古代的女性极少有婚恋的权利和尊严,很多失去丈夫而守寡的女人如果再嫁,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社会的歧视。可悲的是,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不少欠发达地区,这种的传统婚恋观依旧根深蒂固。5号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的婚恋观念所造成的压力:
在我真正结束了第一段婚姻之后,我感到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前一段失败的婚姻给我带来了挫败感。在周围人眼中,我就像是一个另类一样,就因为我三十几岁,离了婚,还带着一个孩子,不得不承受世俗的眼光。在别人的负面评价甚至是冷嘲热讽中,我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在陷入自我怀疑的同时,我也很担忧自己在结束第一段婚姻之后,能否顺利缔结一段新的姻缘。离婚之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比较低迷消极的,因为传统的婚恋观,使我陷入到沉重的心理压力之中。
这反映了“男高女低”“从一而终”等传统的婚恋观还是在影响着湛江小学女教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给她们带来了婚恋压力。
三、缓解小学女教师婚恋压力的建议
(一)个人层面
1. 正确评价自我
准确的自我评价,自我定位,在婚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教师要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既不过于夸张地标榜自己,也不为了迎合他人而屈尊俯就,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在婚恋过程中扬长避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女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例如教职工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等,在比赛中发散自身的大方、睿智、博学等魅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通过活动认识并且了解她们,从而加大交往的可能性。
2. 建立合理期待
在婚恋过程中,绝大部分女性都期望找到一位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符合自己心目中对另一半的要求的如意郎君。但婚恋期待不能一味地“求高求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理想和现实总会有差距的。另外,她们也要积极肯定他人的存在与价值,多用包容和赞赏的眼光对待身边的异性,将高度期望转化为适度期望,树立积极自我认知体系和自我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平衡婚恋压力。
(二)学校层面
1. 创设良好环境
生活的圈子窄,认识的异性朋友不多,是湛江小学女教师婚恋难的重要原因,学校领导应该对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予以更多的关注,帮助她们扩大生活圈子,改善她们的人际关系。例如,可以在校内,或者校际之间举办一些“单身教师联谊会”“红娘牵线”等婚恋活动。不仅如此,面对湛江小学女教师外出机会少,难以结交新的异性朋友等困境,学校层面也应该多给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或是组织她们外出旅行,在新的环境中认识新的异性。
2. 开设婚恋课程
在湛江地区的小学中,基本上是没有学校会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教师开设与婚恋相关的课程或者是专家讲座的,这就使得湛江小学女教师婚恋知识储备单薄,当她们在面临婚恋压力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无助和手足无措。因此,学校方面要重视女教师对婚恋教育的需求,开设与婚恋相关的课程或者是专家讲座,为她们传授婚恋技巧以及婚恋压力的应对方式,帮助她们学会以更合理的、良性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婚恋压力,为她们提供切实的帮助。
3. 减轻工作负担
工作任务多、负担重,这些使得湛江小学女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个人的婚恋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帮助小学女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制定相关的方案,适当减轻小学女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得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结交更多的异性、或者是陪伴伴侣。只有保证个人生活的时间和精力,湛江小学女教师的婚恋压力才会更好地缓解。
(三)社会层面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之中,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报刊、电视等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优势,宣扬正确的婚恋观。
另外,当谈到当今社会对女教师的婚恋支持这个话题时,5位受访者均表示不清楚有哪些,部分受访者表示当自己遇到婚恋压力的时候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社会途径寻求帮助。这在侧面反映出了社会对女性婚姻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建立婚恋问题咨询部门、网站等平台,为女教师提供婚恋方面的咨询、疏导和教育的工作,帮助她们认识自身,认识婚恋,发展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就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关培兰,石宁. 中美家庭伦理观比较[J]. 道德与文明,1998(05):32.
[2]王尚银. 中國社会问题研究导论[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23.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