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色彩隐喻及其艺术效果解读

2019-01-06郭婷

艺海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千与千寻艺术效果基本经验

郭婷

〔摘要〕作为动画艺术最直观、最具感染力的视觉元素,色彩赋予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丰富的隐喻意义。影片中的色彩隐喻具有鲜明的正面与负面隐喻蕴含,同时产生了激活鉴赏者感受力、想象力,挖掘影片人物个性、主题深意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色彩隐喻;隐喻蕴含;基本经验;艺术效果

由儿童动漫梦工厂——吉卜力工作室精心打造的日本动画影片《千与千寻》,被誉为动画“巨匠”——宫崎骏的“殿堂之作”。自2001年上映以來,这部经典动画作品包揽数项国际大奖,包括第75届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及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两项顶级荣誉。该片以现代日本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十岁少女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灵异世界经历一系列关于爱与成长、“自救”与“救他”的冒险之旅,最终重返人类世界的故事。时隔18年,该片在中国内地再次掀起一股“千与千寻热”,无数观众流连于跌宕的故事情节、唯美的影片画风以及细腻的音乐旋律中,而那诉诸感觉、触发情感、激励想象的电影色彩更是耐人寻味。

一、电影色彩与隐喻

色彩是动画电影画面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元素,也是动画电影的存在方式①。作为动画电影之魂,色彩赋予影片画面斑斓的层次感、电影人物无尽的感染力,更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一位电影理论家曾评论“如果色彩不是用来阐明主题,塑造人物,使它具有感情作用,那么色彩就是多余之物”②。可见,电影色彩已不单是影片中自然生活环境的写照,对于优秀的电影作品,色彩成了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架起一座电影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的心桥。

电影色彩是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色彩运用是客观的、理性的;而人物刻画、主题塑造等精神活动离不开色彩渲染,因而色彩运用又是主观的、想象性的。由此,电影色彩的解读及其象征意义的推理,必须借助理性和想象思维。依据认知隐喻理论,人类思维本身具有隐喻性,隐喻思维是“用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事物”③,即参照一个经验域理解另一个经验域。认知隐喻理论立足于经验主义认知观——将主观与客观视为有机统一体,认为理性思维、观念、理解受制于人的生理和物质环境;同时承认人类的心智依赖认知主体的身体经验及其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换言之,我们关于整个世界的经验,即人类的基本经验,源于人类与自身(生理的)、自然环境(物理的)、社会环境(精神文化的)的相互作用。因此,如果缺失基本经验,隐喻蕴含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隐喻根植于人类的基本经验,将理性与想象统一起来,为电影色彩的解读提供了一枚思维利器。

二、《千与千寻》中的色彩隐喻

电影色彩不仅为了映出好看的外表或五光十色的空间,满足观众的感官享受与刺激,更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主题意义。该片围绕10岁少女千寻误入灵异世界展开,这段奇幻之旅散发着千寻内在的人性光辉,浸润着她与父母间的亲情以及与白龙朦胧的友情。以下参照其典型人物——千寻、白龙、汤婆婆、钱婆婆、无脸男、坊宝宝、锅炉爷爷的服装主色,结合隐喻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基本经验,解读《千与千寻》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隐喻,即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蓝色隐喻。

(一)红色隐喻

动画中的红色隐喻以千寻和坊宝宝的红色服饰为代表。电影开场,千寻着一身灰白、草绿色休闲装,给人以单纯稚嫩、不谙世事的少女感,也不乏娇弱、懒散的孩子气。一次搬家让千寻及双亲误入神秘小镇,父母因贪食神庙食物被变成家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千寻惊慌失措,方寸大乱,惶恐之中进入没有工作就会被施法变成动物的神灵浴场——汤屋。在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的浴场,千寻以牺牲真名为代价,向汤屋主管汤婆婆求得一份打杂工作,开启了人生的历练之旅,其服装主色也由灰白、草绿色换成红色。作为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的颜色之一,红色以其鲜艳和明丽,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人类的基本经验看,红色直接联系着动物性征和血液的颜色,原始人在战争或狩猎中发现,人或动物失去了红色的血液,则迅速地失去生命,所以红色寓意活力、生命力④。对红色的认知也源于对火的崇拜,燧木取火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意味着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变革——火可以用来照明、御寒、驱赶猛兽、烹饪熟食,因此红色象征力量与强大。影片中,四肢瘦小的千寻开始刷地,冲洗浴池,为客人抓背,端拿食物。她成功地招待了肮脏的河神,教化了孤独且无助的无脸男,也帮助白龙解除了魔女封印。她变得坚强、勇敢且成熟,个性的升华与红色服饰交相辉映。因此,红色隐喻着生命力,进而衍生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正面蕴含。

汤婆婆的独子——坊宝宝同样以幼稚形象出场且着红色服饰。他的独特个性与服装的鲜红相映成趣。众所周知,人因某事发怒或生气之时,会有血压升高、面红耳赤的生理现象,因而红色也代表着暴躁、愤怒、甚至仇恨。坊宝宝身着一件印有“坊”字的鲜红肚兜,个头大,却一副单纯的婴儿面容;他害怕“细菌”而终日与屋里的玩具、枕头为伴,不遂心意就哭闹不止,且好以施法囚禁要挟他人。由此可见,影片中的红色隐喻还具有刁蛮任性、易怒易躁的负面蕴含。

(二)白色隐喻

从人类的基本经验看,天空的云朵、冬天的雪花与山间的水雾皆呈白色。由此白色承载着白云的洁净无物、冰雪的寒冷刺骨、水雾的朦胧混沌,于是白色意味着空白、冷漠且无知。动画中身着白色和服、不苟言笑的少年——白龙是汤婆婆的得力助手和汤屋的实际管理者,偶尔会幻化成龙。看似来去自如、法力无边的白龙,实则身中汤婆婆的魔咒而被玩弄于股掌,常干些蝇营狗苟的勾当以迎合其贪欲,对老魔女唯命是从。白龙冷傲孤僻、身世可怜,早年以牺牲真名来修得魔法,却迷失了回家的路,直到千寻诉说着幼年失足落水被救的情形,依稀忆起救命恩人正是名唤“琥珀川”的河流中的一条龙。瞬间,白龙褪去鳞片,变回人形,记起遗失的真名——“赈早见琥珀川”。由此,白色隐喻承载着愚忠、孤傲且迷惘的负面蕴含。

与千寻在灵异世界相逢,白龙纯良的本性也悄然苏醒。影片开头,千寻因父母遇险而孤立无援,是白龙的搭救与指引让失魂落魄的千寻“既来之,则安之”,因此白龙秉性善良;因偷窃印章而身负重伤的白龙,康复后幡然悔悟,向失窃者钱婆婆负荆请罪,可见其坦率与诚恳;而找回被钱婆婆施咒的坊宝宝,让汤婆婆履行承诺——释放千寻及双亲返回人间,足见白龙的侠肝义胆。鉴于人类的基本经验,日升与日落之间、黎明到黑夜之间有日光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天,因此白色也源于日光。正如阳光普照万物、令世界姹紫嫣红,白色寓意圣洁、光明、高尚。因此,影片中的白色隐喻也展示出善良、真诚且正义的正面蕴含。

(三)黑色隐喻

影片中的黑色隐喻以无脸男和锅炉爷爷的服装主色为例。千寻误入灵异世界,初遇头带白色面具、身着黑袍的神秘鬼怪——无脸男。他矗立于汤屋门前的桥头,静静地凝视着千寻,为这位纯真少女的气息所吸引,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汤屋打杂的千寻误将他当作客人,让其进屋避雨,礼貌待之,表面木讷的无脸男初次体味人间温暖,喜爱之意愈加浓厚。然而目睹人微言轻的千寻遭受排挤与奚落,見证汤屋的人因河神所留沙金而面露贪婪,无脸男逐渐成为一个能变出金子、垂涎美食、狼吞虎咽的食人黑怪。白色为阳光的颜色,那么黑色就是阳光熄灭之色。人类关于黑色的基本认知主要源于黑夜。夜是无光无彩的,伸手不见五指,更别提五彩斑斓的世界,因此先人眼中的黑色透着几分邪恶与丑陋,有种莫名的神秘感和不可知性;夜色中,万籁俱静,毫无生机,令人压抑窒息,因而黑色被附着孤独、寂寞之感,甚至死亡、毁灭之意。最初,一袭黑袍的无脸男是神秘、孤独、寂寞的代言;后因金钱诱惑和世俗误导成为食人怪,所以也是残暴、贪婪与野蛮的化身。由此可见,黑色隐喻渗透着神秘莫测、形单影只、凶神恶煞的负面蕴含。

此外,夜幕沉沉,吞没了纷繁芜杂和喧嚣吵嚷,与白昼分庭抗礼,于是黑色也给人以厚重和纯简之感,深沉与智慧之意。影片中,服装主色调为黑色的人物典型还有锅炉爷爷。他身形佝偻,一脸络腮胡,戴着圆形黑框眼镜,六条黑色手臂可随意伸缩,掌控着浴场泡澡的全部药材和热水,是浴场锅炉房名副其实的主管。老人表面不近人情、不懂变通,实则侠骨柔情、足智多谋。一面冷言拒绝千寻的求职请求,一面却拜托朋友小玲掩护千寻去找汤婆婆以获得一线生机;在伺候河神洗浴过程中,锅炉爷爷全力相助,千寻首立大功,让汤屋的领导和同仁刮目相看;白龙重伤后奄奄一息,锅炉爷爷默默守护,并将珍藏了40年的车票赠予千寻,助其将白龙所盗印章物归原主,化解恩怨。因此,黑色隐喻兼具内敛沉稳、宅心仁厚、大智若愚的正面蕴含。

(四)蓝色隐喻

人类关于蓝色的基本认知源于晴空或大海。骤然间,朗朗晴空会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均令人胆战心惊,恐惧万分,使蓝色披上奇幻、邪恶与力量的外衣。电影中,汤屋主管、小镇独裁者——汤婆婆,面色狰狞,身着深蓝色拖地长裙,满身珠光宝气。对下属,她定下行规——“凡不工作者都要变成猪成为盘中餐”,而得到工作就意味着失去自我、成为傀儡;对客人,则满脸堆笑、谄媚逢迎。不择手段与爱财如命的魔头本质融人了汤婆婆一袭蓝色盛装之中。因而,蓝色隐喻具有变幻莫测、凶恶残暴、贪得无厌的负面蕴含。

而仰望蓝天或眺望大海之时,人也能感受晴空万里、海纳百川之开阔与恢宏,由此蓝色还具有平和、包容、仁慈之质。动画中,汤婆婆尽管法力无边、一手遮天,可面对自己的心头肉——坊宝宝,却是言听计从、百般容忍。温柔体贴的慈母形象与蓝色长裙柔和的色调很是贴切。其孪生姐妹——钱婆婆,虽与汤婆婆长相无异,穿戴相同,却性格迥然。她法力强大却很少施展,独自住在远离浴场的郊外小屋,过着粗茶淡饭、离群索居的日子。直到白龙在汤婆婆的唆使下盗取她的魔女印章,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她才后发制人,直捣老巢,重伤白龙,把坊宝宝变成小老鼠,给了汤婆婆一记深刻教训。当印章完璧归赵时,钱婆婆又坦然接受了白龙的道歉,也教会了坊宝宝成长,并收留了无脸男。钱婆婆的温和、宽容,慈爱与其蓝色服饰相得益彰。因此,影片中的蓝色隐喻兼有舐犊情深、淡泊名利、慈悲为怀的正面蕴含。

三、《千与千寻》色彩隐喻的艺术效果

在动画影片鉴赏过程中,色彩隐喻激活了鉴赏者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并帮助其理解人物个性与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与深意。因此,《千与千寻》中的色彩隐喻产生的艺术效果如下:

(一)激活鉴赏者的感受力

感受力是审美感觉器官作用于审美对象而感知的能力⑤。动画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除了台词、造型、音乐能直人人心,色彩是极具直观性的表现手法,也是最能调动鉴赏者感官的审美对象。例如,影片中身着一件鲜红肚兜的坊宝宝,体态臃肿且力大无比,足以让观众感到惴惴不安,恐其囚禁千寻和白龙,成为汤婆婆罪恶的接班人。而肚兜的红色将其无理取闹、幼稚可笑的一面衬托得淋漓尽致,仿佛“看”到一个刁蛮任性且呆萌可爱的小不点,令观众忍俊不禁;再如影片中的某个雨夜,一个体型庞大、深褐色的怪物(被污染的河神)向汤屋缓缓游走过来,隔着荧幕都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恶臭味,“触”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黏糊物,因为深褐与污泥、垃圾之色相近,隐喻着污秽与恶浊;暮色又增添了一丝阴森与恐怖,令观众惶恐不安,似乎“听”到危险朝汤屋步步逼近;而洗浴干净的河神,神清气爽,化作一条白蛇,直冲云霄,在观众唇边留下泉水般清冽甘甜之“味”。这些都是感受力的外在表现,即借助色彩隐喻调动鉴赏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或味觉,让影片的情感与认知渗透到鉴赏者头脑中来。

(二)拓展鉴赏者的想象力

“没有了想象,世界上的一切将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想象我们无法理解我们的经验,没有想象,我们就不能推断关于世界的知识”⑥。可见,想象是理解经验与解读知识的桥梁。例如,黑色与黑夜无光无彩、万籁俱静相联系;白色与阳光普照四方,冰雪洁白无瑕相关联。因此,无脸男一身黑色隐喻着人性的孤独、寂寞、邪恶与丑陋;白龙一袭白色隐喻着人性的正义、高尚、纯洁和善良。想象是以一种经验理解另一种经验的过程,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可见在影片鉴赏过程中,色彩隐喻激活了鉴赏者的想象力,让色彩焕发出思想的熠熠光辉。

(三)塑造与突显人物个性

人物服装的色彩不仅能烘托影片环境,也巧妙展现复杂的角色个性,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刻画得人木三分。例如,单一的蓝色是柔中带刚的色调,有着多重寓意。一袭蓝色长裙的汤婆婆对金钱贪婪吝啬,对下属强势霸道,对客人曲意逢迎,对儿子百般宠溺,正是集残暴与温柔,傲慢与恭顺于一体的多面人物。单一的色彩却能细腻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角色的多面性、层次感,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有血有肉,这得益于隐喻思维对人物个性的解析与重组。

(四)解读与升华影片主题

除了刻画人物个性,色彩隐喻也有助于烘托影片环境、推动故事情节,最终揭示影片的深刻主题。以主人公千寻的服装色彩为例:影片开头,着灰白、草绿服饰的千寻,慵懒地躺在轿车后座,噘着嘴,嘟囔着对搬家转校的不满;影片中段,面对满身污泥和垃圾,散发恶臭的河神,一身红色工作服的千寻,不怕脏累,用最大的澡盆和上好的汤药服侍他,为其清洗,使其焕然一新。白色隐喻着单纯、无知;绿色隐喻着幼稚且娇柔;而红色隐喻着热情而坚强。进入汤屋工作之前的千寻留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稚气未脱、不谙世事、娇气懒散的小女孩,而在汤屋工作中的她却蜕变为一位坚强、热情、勇敢的元气少女。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坠入一个对她而言全然陌生且充满险境的神灵世界,回归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影片尾声,千寻换回灰白、草绿色休闲装,千里迢迢来到钱婆婆的乡间寓所,归还印章,化解仇恨,最终救出双亲,踏上归途。此时,白色隐喻着纯真和善良,绿色则隐喻着重生与希望。

心灵治愈师宫崎骏曾说“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回到人类社会,并非是因为她彻底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了自身蕴含的生命力的缘故。”⑦。千寻服饰颜色由灰白、草绿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回归到灰白、草绿色,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点化了人物个性,更准确地诠释与升华了影片主旨——“人类的自我迷失与回归本真”。

正如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所言,“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钢琴的手,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在心灵中引起震动”⑧。在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色彩隐喻就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从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指尖滑过,于色彩的键盘中灵动而出,瞬间拨动了鉴赏者的心弦,留下难以磨灭的灵魂震颤。

(责任编辑:鲁冰倩)

注释:

①王莉.灵动绝妙的意象——探究动画电影语言中的“色彩叙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1.

②张成琳.电影与电影艺术鉴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63.

③Lakoff,G.&H.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6.

④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62.

⑤同②,P257

⑥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4.

⑦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5-56.

⑧胡安仁,電影美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1.

参考文献:

[1] Lakoff,G.&H.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胡安仁.电影美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成琳.电影与电影艺术鉴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5]王莉.灵动绝妙的意象——探究动画电影语言中的“色彩叙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张康夫.色彩文化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8]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千与千寻艺术效果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从《风雨》浅议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千与千寻》中无脸男的来历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浅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