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9-01-06朱燕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生活

朱燕平

作为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其针对性的教育主张、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强国富民的教育运动和可行性的教育实践方案,推动中国现代教育走向生活、走向实践,为中国教育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教育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陶行知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有机融为一体,不仅内涵非常丰富,而且其核心和精髓呈现出活的教育的特征。细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鲜明的务实精神犹如一根经线贯穿其中,涵盖了中国教育前进与发展的方方面面,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所有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其最大特点是陶行知联系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办教育,核心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针对传统教育中学生习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太远,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以及老师死教书的弊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人们的社会生活不同,所受教育也不同,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2.社会即学校

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陶行知主张扩展教育的范围,让更多社会大众都可以接受到教育,遂提出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社会是唯一的学校,人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环境都是教育范围,社会生活应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扩大教育的领域和内容,把教育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

3.教学做合一

1925 年陶行知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提出教学做息息相关,三者合一,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做”即一种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更是由学生的学决定的,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学”的实际,做出教的內容、方法的选择。虽然书本知识很重要,但是与之相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学以致用更重要。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开创性

1.目标的开创性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思想,旨在把生活教育与乡村教育运动相结合,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使乡村学校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实现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救国梦想。陶行知看到教育是立国的根本,要改造中国当时农村社会现状,就必须发展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因而怀着改造环境、改造社会的愿望,投入到教育救国的大潮中,其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体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思想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目标体现了陶行知前瞻性教育思想。

2.观念的开创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将教育置于广阔的现实社会,强调生活教育源于人类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教育,真正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进行,与人生共始终。这对传统教育“两耳不闻窗外事”,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现象进行批判,使中国的教育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教育等同于死读书、死教书的陈腐观念,即以为书本可以耕田、织布、治国、平天下,长期脱离生活实践的状态,开创出一条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之路。这种新型教育致力于改进社乡村教育,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的教育,将生活教育作为改造中国和改造现代社会国民的唯一出路,无疑为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扩展到大自然和社会,而社会和大自然也应引进学校和课堂提供了思想上的先导,具有观念的开创性。

3.方法的开创性

教学并非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授之以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能力。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三位一体,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如果只“教”,单纯灌输知识,会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成为被动接纳的“容器”。只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才能获得最佳结果。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即将“做”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首位,引导并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思考和探索的任务,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才,体现出随机性和灵活性。对此,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包括解放其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六大解放”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重要手段。显然,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与此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的小学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读书是为了考试、读书是为了找工作的观念仍然存在,这无疑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1.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倡导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把学校和社会连成一体,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是生活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当代孩子所渴望的,也是他们所急需的。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简单让学生完成书本学习的知识,而是立足于人的成长,学以致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人活,而是使人更好地活。对于今天的小学教育而言,要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情境,强化学生生活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正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体验,精选孩子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课堂走向大自然、社会,倡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回归自我,回归真实生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从生活之中去探寻答案,而非唯书本知识,更不能死板地将课堂固定在教室内。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主要是注重师长对学生的控制,忽视了教育的创造功能。陶行知认为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我们纵观今天的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应试教育之风弥漫,小学生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甚至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没有丝毫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知识?对今天的基础教育而言,应以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不能单纯着眼于一部分学生的升学、深造,应打破传统封闭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在这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把学生从分数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扬,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3.善待每一个求知的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充分体现出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他认为学校要关注、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发展趋势,老师要无私奉献,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即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学会教育人。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要善待每一个求知的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教无类,活跃课堂气氛,相互促动,相互启发,将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内化为自己真切的感受,构建新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中小学,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让他们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是不切实际的,但最起码老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如此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以生活为教育”的创造理论思想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充分体现了教育必须切入社会生活,走近人民大众,体现社会公平意识和机会均等原则,由此指明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生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