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群:“为了人民的利益,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2019-01-06
“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尽心尽责,在紧急关头,我将不惜自己的一切,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1998年夏,中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成千上万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闻水而动,火速赶往灾区,扛沙包堵决口,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与洪魔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在千万名抗洪英雄当中,出现了一位年仅20岁、军龄20个月、党龄仅8天的英雄李向群,他用生命实践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人民的利益,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的人生追求。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
责任编辑/闻立李向群:“为了人民的利益,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尽心尽责,在紧急关头,我将不惜自己的一切,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一个“贫穷的富家子弟”
1978年农历九月二十一,李向群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这里曾是著名的琼崖革命根据地。李向群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改革开放以后,他的家庭经历了从穷到富的变迁,他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
李向群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好学生。1992年3月5日,东山小学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校长给同学们讲了雷锋的故事,李向群听了很受感动,决心做一个雷锋那样的人。不久,他找到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成立了学雷锋小组,经常上街清扫垃圾,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和班上的贫困同学。
李向群从小就崇敬英雄。他在一篇作文里就写道“我从小就喜欢看打仗的书籍和电影、电视。我佩服解放军叔叔勇敢、顽强的作风。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去保卫祖国,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尽心尽责,在紧急关头,我将不惜自己的一切,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1995年11月,李向群参加了征兵。虽然体检合格,但不如其他入选青年身体条件好,所以没能如愿。但是他没有改变从戎报国的决心。他报名参加了镇里的民兵营,积极参加训练。
1996年秋,李向群在军事考核中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12月,李向群再次报名应征,终于实现了参军的愿望。
入伍以后,李向群下决心刻苦学好军事本领,努力做一个优秀战士。1997年2月,他写了一份决心书,给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训练目标:5公里越野达到优秀,400米障碍跑达到良好,投弹达到优秀,射击达到良好。
李向群通过艰苦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训练目标。1997年上半年考核时,训练成绩在全营新兵中名列第一,受到营嘉奖一次。1997年年终考核,又获得军事训练满堂红,被评为优秀士兵。
李向群入伍的第一个月拿到了35元津贴。35元钱与他在家的月收入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他觉得这35元钱意义不一般。
刚入伍时,李向群还露出一点富家子弟的派头,喜欢吃零食,花钱有些大手大脚。不久,部队开展了‘四不一有(不抽烟、不下馆子、不进发廊、不要家里寄钱、有存款)活动。李向群觉悟提高很快,他在日记中写道“艰苦奋斗是一面精神旗帜。谁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谁就拥有一笔宝贵财富。”
李向群牺牲后,家人在他的日记本里发现了一张每月开支10元的计划,其中买牙膏1.5元,香皂2元、洗衣粉1.5元、卫生纸1.5元,其他开支3.5元。指导员胡纯林在整理李向群的遗物时,竟然发现他没有留下一分钱,同志们都非常惊讶。大家给他算了一笔帐:当兵20个月,总共领津贴费830元,入伍时从家里带来900元,共计1730元。这些钱怎么开支的呢?日常用品每月10元,函授学费360元,累计捐款共1030元,加起来一共花了1590元,除此之外,其他开支仅140元。胡纯林感慨地說“李向群真的是贫穷的富家子弟啊!”
“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大片区域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李向群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灾情。一天晚上,他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他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决定提前归队。
父母有些舍不得,委婉地挽留。李向群坚定地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队要抗洪抢险,我能呆得住吗?”
6月22日,李向群返回部队。面对一些战友的不解,李向群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6月24日,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市区大面积进水,火车北站水深达1.2米。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李向群和大家一起扛沙包垒大堤,干了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时候,离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访漓江只有5天了,可漓江两岸垃圾成堆,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垃圾袋。桂林市领导非常着急,请部队火速支援,李向群又参加了清除垃圾的活动。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受到营部的通报表扬。
8月5日,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赶赴湖北灾区。命令下达后,部队仅用40分钟全部登上北上的列车。正值盛夏,战士们挤在闷罐车里,奔波30多个小时,到达湖北沙市,立即奔上大堤抢险。
8月7日下午2时,李向群随部队从沙市到达弥市镇。8日上午8时半,荆江干堤马浩段大面积散漫,部分地段出现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扛着铁锹,和战友们一起迅速赶往大堤抢险。别人一次扛一个沙包,李向群扛两个,排长郭秀磊劝他说;“向群,悠着点劲,干得太猛,明天怎么办?”李向群笑着说“排长,没关系,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再说,力气用完了还可以再长啊!”
战友朱天平看到李向群这样拼命,非常佩服,也非常心疼。朱天平知道劝也没用,就在给他装沙土的时候少装一些。李向群发现后,撑开编织袋,使劲嚷着“再装一点儿再装满一点儿!”他嫌朱天平动作慢,干脆把铁锹抢过来自己装。两个半小时,李向群一共扛了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战士,双肩被编织袋蹭破了皮,渗出了鲜血。
8月7日晚,李向群趴在背包上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8日早上,郑重地交给了指导员胡纯林。李向群说“请党支部在水线”上考验我,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最危险的地方让我上,我一定用实际行动实现我的入党誓言。”
8月13日10时25分,李向群所在的9连赶到弥市大坪口幸福闸排险。这时候,长江第5次洪峰逼近沙市,幸福闸发生较大面积散浸,需要迅速查清漏洞,排除险情。
幸福闸这个地方,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恶浪一个接着一个扑向堤岸。连长正在考虑下水排险的人选,李向群拨开人群走到闸前对连长说“我下去试试!”说完,就一个猛子扎下去。
30秒、50秒,李向群一直没露头。大家都着急起来。1分钟过后,李向群才从下游10多米的水面冒出来。
胡纯林忙问?怎么样?”
李向群说“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
连长命人拿背包带,把6只沙袋捆在一起放入水里,他要亲自下去。李向群一下子把背包带抢过来,说“连长,我下去过一次,心里有底,还是我下吧!”说完,他就抱着沙袋沉入了水中。
在下沉当中,李向群的右脚踝关节不小心碰到闸门,被划开一个几厘米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来回探寻,终于找到了闸门渗水口的准确位置。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中共预备党员。
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最高纪录。下午5时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这时,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时,9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就带头跳入水中。9连官兵也纷纷眺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王稳容。他一量体媪,高烧接近39度。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李向群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
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说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他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包就跑,一趟、两趟、三趟……排长责怪他“你老是一趟扛两包,这怎么行!”胡纯林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一摸他的额头,吓了一跳,立即命令排长“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胡纯林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卫生队。在卫生队里,李向群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8月21日一早,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上午8时,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忽然,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胡纯林跑过去,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團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胡纯林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可是,不大一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上午10时左右,李向群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一个跟头栽下去。战友们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在堤上送水的唐书秀大娘,急忙将李向群抱在怀里,褪下手镯给他刮痧。
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这时,他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当他扛到20多包沙袋时,再次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11时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询问教导员“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当天下午,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但因为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肺部大面积出血,经多方抢救无效,李向群于22日10时1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
8月25日,原广州军区某集团军追认李向群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
1998年8月28日,南平镇港关中学校门口挂起“李向群同志永垂不朽”的横幅。下午1时30分,抢险军民在港关中学为李向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场里摆满了花圈,烈士的遗像高高悬挂在深蓝色的挽幛上?为人民战洪魔流芳千古:保大堤献青春英名永存”的挽联在风中飘动。
唐书秀大娘热泪长流,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呜咽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孩子是累死在大堤上的啊!”
师政委曾求腾噙着泪花致悼词,念着念着失声痛哭起来。琼山市副市长王舜边哭边说“向群是党的好儿子,是我们琼崖人民的好儿子啊!”
1999年,原广州军区授予李向群生前所在的塔山守备英雄团”9连1班“李向群班”荣誉称号。李向群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军挂像英模之一。
(参考资料《抗洪英雄李向群:用生命谱写壮丽的人生凯》《桂林日报》2017年7月27日、《李向群:拼死战斗勇抗洪魔》《解放军报》2019年9月26日等;作者:李慧敏、杨悦等)
英雄个人造就的英雄集体
英雄个人造就英雄集体,英雄集体培养英雄个人。从李向群开始,连队出现了越来越多李向群式的官兵。
从海口市驱车前往琼山,道路越来越窄,路旁的高楼大厦慢慢变成一片芭蕉林,李向群的家就在这里。
1982年,李向群的父亲李德清搞起了服装加工厂,钱越挣越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向群长到十几岁,就到海口市区替父母管理家中的几辆车,小小年纪就能赚得不少钱。然而,1995年,李向群决定要按自己的想法来规划人生——去当兵。
那一年,李向群报了名,却没能如愿——他太瘦了。“第二年终于检上了,他高兴得很。”李德清清楚地记得,儿子离开家去当兵的日子,是1996年10月23日。
1997年,李德清出差到当时儿子所在部队驻地桂林。李向群请了假,和父亲在七星岩拍了一張合影,聊了两三个小时,就急匆匆地返回了部队。
谁能想到,那张照片是父子俩的最后一张合照。
1998年8月22日,李向群壮烈牺牲。让李德清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在8天前火线入了党,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向群是我们家唯一一个共产党员,是全家人的骄傲。”
悲痛尚未散去,李德清就做了一个决定,在征得部队同意后,他换上了儿子的迷彩服,穿上了写有“李向群”名字的救生衣,并在上面写下了“李德清”3个字。他跟随事迹报告团,去部队、机关、院校等地方,作了多场巡回报告,把儿子的故事传到大江南北。
1999年,李德清在家里建了一个荣誉室,里面陈列着李向群从小时候到当兵期间的各种照片,以及他牺牲后党和国家颁发的各类奖章、证书、锦旗等。来的人不少,收到的锦旗有100多面,来宾签字留言的本子用了三四本。
走进李向群生前所在部队,处处都是英雄的影子——连队一楼排房的门口,挂着“李向群班”的巨大标志。他生前睡过的床铺,还整理得整整齐齐。班上的战士每天晚上睡觉前把他的被子打开,早上起床再叠好,就像李向群从未离开一样。
李向群的牺牲,带给所在连队最直接的是“李向群班”“李向群连”两个荣誉称号。
“李向群连”连长杨加泳,当兵就在这个连队。他一直有个感受“李向群连”无小事,连队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注视中?做不好就配不上‘李向群连这个荣誉称号,我们一直在背负压力前行。”
英雄个人造就英雄集体,英雄集体培养英雄个人。从李向群开始,连队出现了越来越多李向群式的官兵。
这个连所在旅的政委严国正说“李向群连”的兵有明显的特征—脸庞黑、伤疤多、老茧厚,这才是我们高颜值的官兵。”
“李向群连”的官兵,不是一般的敢拼。指导员李新光参加半年考核时,在400米障碍中从5米高墙上摔下,恰好跌在水壶上。等到他忍痛完成考核,才知道腰椎骨折了。
在“李向群连”这个集体里,官兵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施国宾是李向群班”第13任班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对荣誉有更深刻的感受“班衰我耻,班兴我荣。班上每个人都只有让‘李向群这张英雄名片越来越闪亮的义务,绝对不能给英雄、给集体抹黑。”
奇峰山下,相思江畔,这支部队在这里驻扎了40多年。然而,根据军队改革部署,他们告别桂林,移防至数百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
“移防不移志,换地不换心。”李新光表示,英雄的基因”已注入了每名官兵的血液。他们会把李向群”完完整整地带走”,在新的驻地,一如既往传承英雄精神,永葆连队英雄本色。
(责任编辑:闻立;参考资料《李向群:抗洪英模永在》新华社2017年8月6日:作者:曾涛、陈曦、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