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注重过程

2019-01-06刘逢彦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阶段

刘逢彦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现在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避之不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立足于教学工作实践,分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难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分享了一些经验和方法。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习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更看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新课标》中提出,作文教学中要尤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的构思能力欠缺,写出的文章缺乏创造性。写作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小学语文中习作教学的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

小学作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低年级的“写话”学习。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对写话感兴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学习到的词语。相对来说,写话的难度比较低,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爱上动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孩子们的说话和口语表达为基础,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规范化。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学习已经从写一段话过渡到了写一篇文章,要求学生们可以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观察周围的世界,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此外,还要积极运用平时积累的素材,丰富自己的语言,要注重文章的条理性和规范性。五、六年级的学习是小学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要求学生能够写出自己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文章的创造性提出了要求。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课程目标要求,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逐步学会写作,爱上写作。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他们的习作训练教学方案,不能逾越某一阶段,设立过高的要求,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二、表达真情实感

一边数字数,一边写作文是作文课上常见的现象。学生在写作时,没有话说,写不出东西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比如,《记一件最难忘的事》基本上是每个小学生的必写篇目,但是总能听到孩子们抱怨,自己并没有难忘的事情啊,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那样,并没有给他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不注意留心素材。很多孩子只是“借鉴”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情节,套用在自己身上。这就导致了半个班的同学最难忘的事都是妈妈在雨中送伞,爸爸半夜背自己去医院,这些情节并不是你自己最难忘的,自然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有一双捕捉素材的眼睛,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提点学生。“写作是人的生命实践形式”,这是写作的本质所在。一篇好的习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我们现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的感情表达仅仅是堆砌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理解真正的意思,只是照搬照抄。在写人作文中,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我爱你,我的爸爸!”,“我爱你,我的妈妈!”。在这种机械化的模式下,学生表达的并不是自己的感情,而只是单纯的套路,也自然达不到写作学习的效果。

在今天的写作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技巧性教学过多,甚至有的机构还开设了作文学习班,集中学习写作技巧。比如在一篇写一个人物时,老师往往会告诉学生开头要向大家介绍你写的人,中间举几个事例,结尾则要表达你对他的爱。毫无疑问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写人作文,但是学生会就会像曾经的八股写作一样,陷入思维定式中。写一个人就一定要表达对他的爱吗?如果不是,那学生们只能自己编造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的作文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要从真实性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学生害怕写作、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是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新时代教师应该紧紧把握《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拒绝单一式、倾倒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要学习国内外优秀教学案例,并結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立足于学生的特点,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永靖县川北小学  甘肃】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