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
2019-01-06
小学生吃饭时对着煮熟的鸡蛋发愣,不知道怎样将鸡蛋剥开,因为每次都是父母提前剥好的;一些孩子葱、蒜不分,麦、稻不分;某些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家长每个月都要来学校帮忙洗衣服、整理宿舍,更有甚者,为了应付学校宿管的卫生检查,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这样的“笑话”如今并不少见,不少青少年缺乏劳动概念,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更缺乏自我服务劳动的习惯和意识。
@曾于里 劳动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粗略划分,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而时下从小学生到年轻人普遍丢失的劳动技能主要是指体力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手工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它们都是维持我们生活正常运转的刚需劳动,理应被每个人所掌握。劳动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在于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可以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意志,可以教会一个人学会尊重和热爱劳动人民,还有助于提高其生活常识和生存智慧,因此劳动教育非常必要。
@吴颖惠 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劳动教育虽然在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但在认识和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简单化,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认为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义务劳动就是劳动教育,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育者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认识肤浅所致;二是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一门学科,认为在学生中开设劳动实践课、通用技术课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等同于劳动教育,这种认识把劳动教育窄化,没有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及多元性;三是对劳动教育缺少整体设计,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看上去挺务实,组织学生做事、操作和实践,但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和设计,未能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设计和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王殿军 要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我认为首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科研单位应该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纠正过去的一些偏颇认识,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其次,要保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目标明确又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应该单独设立劳动技术课程,给予课时保障和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起一支教师队伍,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再次,要建立相关的实践基地。现在很多城市学校连最基本的体育锻炼场地都不够,建设劳动实践基地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显然不行,需要创新思路,更多地借用外部资源,建立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与农场、工厂、社区等开展合作,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通过校园劳动、学工学农、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健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在这方面,职业学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需要强调的是,在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劳动教育的课程理念及七个方面的培养目标融汇其中,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劳其筋骨”或提高劳动技能,更不宜把经济利益(物化的劳动成果)作为重要目标。最后,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没有家庭的配合,劳动教育的链条是不完整的,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家校合作,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劳动成果,在家里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不能把做家務视为完成作业或是作秀。
清华附中的农训
清华附中素有开展农训的传统。自1983年起,清华附中连续组织了八届高二年级学生到当时的昌平县马连店、三堡,大兴县周口店,房山县窦店村窭子水村中央警卫团农场参加农业劳动,进行社会调查,还组织学生干部到山西省经济落后地区偏关县和辽宁省新城县举办夏令营,组织少数学生到内蒙古草原和湖北神农架参加地理、生物等科技夏令营。
如今,清华附中的农训在时间上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短期的农训一般为五天到一周,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去地里收割;长期的学农则是跟踪式的,学校邀请专业人士、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观察作物在地里生长的整个过程,如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利用校园中的半亩棉田,将棉花的种植、培苗、收割、研究贯穿在一起,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孩子们在劳动、生产、观察、鉴赏中体验传统文化耕、织的魅力,记录、描绘棉花成长的全过程,在历经四季寒暑的学习、探索中接受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共生教育,还体验了纺线、染线、织布、文创制作的全过程。在这个庞大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各种纺织类操作课程,各种与耕织文化相关的知识也会纳入到课程研发序列之中。
除此之外,清华附中还组织学生体验割稻子,如参加海淀公园丰收节活动。学生们与农民伯伯一起走入稻田,挥动镰刀,亲手体验收割稻穗的辛劳,感受收获的快乐。除了收割水稻,学生们有的在稻米香粥区品尝稻米熬制的香粥,有的在皮影制作区制作皮影,在劳动之余还能感受收获的喜悦。
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劳动的锻炼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更增强了时代责任感。通过农训,学生了解了农业生产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操作,也理解了农民靠天吃饭的辛苦,还培养了学生对土地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