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教学认识

2019-01-06秦建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衔接高效课堂教材

秦建华

【摘要】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程度,而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系统化、一般化的认识直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教师对教材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材;衔接

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培养数学能力和养成一定数学素养的主要渠道.所谓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指教师组织导学,所有学生都参与并产生高效率学习行为的课堂活动.高效学习的核心是单位时间里尽可能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数学学习是基于概念、原理、计算推理和模型构建的解释过程,也是个体思维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每名学生得到较快的进步和发展,是每位数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改革数学课堂必须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追求.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运用的一点体会,期待与大家共同进步.

一、娴熟学情,备好衔接是关键

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已不再停留在简单地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的起点,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对每一个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精选“好的”引入问题,新课教学中注重深入浅出,设计一些较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数学知识合情合理地镶嵌到生活中去.设计一些学生容易上手的问题,铺设合适的坡度.数学衔接工作要可持续发展,时时衔接,节节衔接,问问衔接,要解决新的问题,就要从学生“零点”思维做起(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哪里不会就衔接哪里.在新一轮课改中,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更体现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必要性,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的衔接:(1)常用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2)分类讨论;(3)二次根式;(4)代数式运算与变形;(5)方程与方程组;(6)一次分式函数;(7)三个“二次”;(8)平行与相似;(9)平几图形;(10)美丽的圆.

二、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用好教材

数学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课时最多,内容浩瀚,时间紧迫,记忆和掌握起来都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站在系统的高度,时时注意比较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不但有利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且可以找出规律即共性,简化记忆,便于掌握,这也就是“因为,联系,规律,和谐”,正是数学学科的和谐之美.

在初中学习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时,注意到函数的图像是随函数解析式中常数k的不同而变化,换言之,k决定着直线的位置.在这里,k的符号,决定着直线所在象限的位置;|k|则决定着直线向上的方向和与y轴正向夹角的大小.而当k值取遍全体实数时,直线y=kx则绕过原点旋转而扫遍除y轴以外的整个平面.后来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a≠0)(学生可以猜想,是否常数a的取值决定着曲线y=ax2的位置?)结果发现a的符号决定着曲线所在象限的位置情况;|a|则决定着曲线与y轴的相对位置情况;当a取遍全体实数时,曲线y=ax2将扫过除y轴之外的整个坐标平面.这就抓住了学习二次函数的关键,使得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小)值,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系列问题,不难得到解决.当然了,由于y=ax2的图像是一条曲线,|a|在决定曲线与y轴相对位置的时候,已经影响了曲线的形状.升入高中,学习幂函数y=xa,在同样的思想指导下,不难发现,仍是常数a决定着曲线y=xa的位置和形状.但由于常数a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已不再决定曲线所在象限的位置情况了,而是决定曲线通过(0,0)點还是(1,1)点;|a|则决定着曲线在x取定某个值时,曲线的曲率情况,但另一方面,又是类似的,即a取遍所有的实数,曲线扫遍除直线x=1以外的整个第一象限.

从上述两次类比可以发现,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可能总是以某种分类形式(按零分类)来影响函数图像的某种特征,而且这个常数在允许的取值范围内(连续取值),图像曲线总是扫遍某个区域.对指数函数y=ax(a>0,且a≠1),由于a>0,我们以1作为分类的界点.当a>1,曲线上升,00,且a≠1)中常数a作用的讨论,与对指数函数中a的讨论十分相似.对高中最后一种函数——三角函数,同样有益,如y=asin(wx+φ)中有三个常数:w,a,φ,比较y=sinωx与y=sinx,|ω|大于1或|ω|小于1,决定着y=sin|ω|x是对曲线y=sinx在原点固定后,沿x轴向两方进行压缩或伸长变化;而ω的符号,则决定着曲线y=sinωx是否由曲线y=sin|ω|x以x轴为对称轴,作翻转变化.对常数a,φ也可以做类似的分析.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离散型函数)同样可以做类似的分析.上面的例子表明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学习数学,是深入到数学王国去的好办法.

三、总结优化,提炼思想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学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一直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权威人士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放在重要地位,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的特点,学习的各个环节.对高中数学而言,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教材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系统小结,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一般的总结有三点:(1)知识上有什么收获;(2)方法上有什么启发;(3)本节课有什么困惑.

【参考文献】

[1]孙维刚.孙维刚初中数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劲松.深入研读教材,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再续)——对高中课标数学A版教材回访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07(6):1-3.

[3]罗增儒.教学效能的故事 高效课堂的特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11(3):2-7.

[4]陆建根.构建有效课堂,教师可以做什么——就计数原理的教学谈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9):26-28.

[5]喻平.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数学教学观[J].中学数学月刊,2009(1):1-4.

猜你喜欢

衔接高效课堂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