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民俗学
2019-01-06屈彦君
屈彦君
【摘 要】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在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作品不仅带有现实性,而且他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也使得影片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关键词】捶脚;扎针;灯笼;戏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82-02
“民俗”一词最早见于英国,由英国学者汤普森根据英语中的Folklore所创造。它的原本含义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作为科学名称可直译为“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民俗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服饰、礼仪、思想、行为等都是民俗学探讨的主题。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我们能发现许多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他采用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国韵味的文化符号和艺术语言,在影视美学中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中国美学独特的意境。
一、传统仪式的凸显
我们都知道,张艺谋对《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改编就是在影片中细节化了“点灯”这一颇具讽刺性的仪式。“灯笼”是中国传统工艺品,是喜庆的象征,在影片中却成了陈家大院女人们对权利欲望的争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点灯笼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庆”,或意寓学子前途一片光明。而张艺谋对“点灯”“封灯”这样的民俗仪式的呈现,是为了诉说陈家大院里女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模式。灯笼挂在哪里,哪里的女主人当晚就会受到老爷的恩宠,不仅可以享受“捶脚”的待遇,而且吃饭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饭菜。正如人们对喜事的庆祝,对陈家的女人们来说,享受老爷的恩宠就是他们人生最大的喜事,他们已经失去了个体独立的尊严,将一辈子的幸福和生死全部押在了陈家老爷身上。这外化的仪式无疑说明了女人地位的沉浮,所以为了这象征身份和荣辱的“灯笼”,女人们便不择手段进行斗争,残害他人。灯笼仪式这种封建专制制度象征性的存在,通过影片画面的不断强化,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导演利用这一民俗氛围表达了人们对原始欲望的追求,展开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捶脚”是影片中另一具有仪式感的行为,古时官家太太们享受捶脚是一种普通的日常行为,即说明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又享受着身体的放松与愉悦。张艺谋通过对“捶脚”的呈现,暗示了主人公思想的变化,同时也是导演对“性”的隐喻。“捶脚”在颂莲身上的呈现颇具讽刺意味。她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留洋学生,但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她难逃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她的思想最起码是自由的、解放的。就是这么一个洋溢着青春,内心纯洁的少女,在陈家这个大染缸的熏染下,也渐渐变得麻木、恶毒。她慢慢依赖上了捶脚、点菜带给她的虚荣感;在这深宅大院之中,为了争宠,想尽一切办法。颂莲是悲哀的,她所受过的高等教育在嫁入陈家之后都渐渐化为虚无,这座深宅大院中所有的规矩都侵入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她在苦苦挣扎中并没有得到解脱,而是慢慢被同化,最终变得残忍、冷酷,甚至疯癫。
颂莲在享受捶脚带给她快感的同时,摇曳的身姿出现在银幕前,伴随着似有似无的喘气声,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这种视听结合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画面,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这一颇具东方韵味的传统陋习,深化了影片对于人性的思考。
影片中第三个有关传统仪式的凸显,就是卓云对颂莲扎小人的诅咒。“扎小人”是从周朝开始的一种习俗,与我国的巫术文化息息相关,它通过心理暗示法,对被诅咒对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导演通过对这一低下恶习的呈现,既表现了卓云阴险的一面,又表现了她的无知。卓云知道自己无法撼动大太太的地位,却愚蠢地以为只要能够扳倒随后嫁进来的姨太太,就能永远留住老爷对自己的恩宠。然而就如这扎小人的诅咒对颂莲没有太大影响一样,就算她杀了梅香,害疯了颂莲,依旧会有新的姨太太嫁入陈家的大门,她永远争不过时间和新鲜感。
二、传统色彩美学的强调
张艺谋的影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对色彩的夸张运用,它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深化了作品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且还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隐喻一定的精神和含义。
谈起色彩,不得不提的就是充斥整部影片的“大红色”。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希望、喜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它也代表着血腥和杀戮。影片中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表达着女人们的欲望与诉求,像女人们的狂呼、呐喊与尖叫,表达了人对最原始野性的疯狂迷恋。影片中的“红”在一定程度上被导演进行了处理,它所呈现的并不是浓郁的大红色,反而是有点朦胧的红色,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好像很难冲破某种障碍真正得到心灵上的舒展。大片的红色与黑色的砖瓦、院墙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是这寂静的院宅里唯一象征希望的东西,是女人们下半辈子的寄托,同时也是她们不幸命运的作祟者。颂莲大婚之日,在通红的新房和红灯笼的衬托下,是她呆若木鸡、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红色的背景暗示了颂莲今后或明或暗的命运,这一盏盏亮着的红灯笼不仅折射出深宅大院里女人们的悲剧命运和她们犹如傀儡一般的无能为力,更是对封建制度下“一夫多妻”制的强烈讽刺。
三、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被其他艺术门类吸收、借鉴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戏曲服饰、京剧唱腔、京剧脸谱、京剧配乐的大量使用,充分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发挥了其贯穿全片的艺术功能。
影片中京剧元素的使用首先就是为了展现梅珊的人物形象。梅珊的扮演者何赛飞本就是戏曲演员出身,在影片中,梅珊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浓厚的京剧韵味,而梅珊所穿的大红色戏服,更是表现了她敢爱敢恨且有点叛逆的性格特点。梅珊屋子里挂着的京剧脸谱是张艺谋的大胆运用,形成一种颇具东方美的视觉奇观,为影片增添了一份浓郁的传统民族感。同时这些夸张阴森的脸谱,更表现了梅珊性格中的怪异,表现了她既预知了和高医生偷情的下场,又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过自己的生活。梅珊在影片中所唱的几段京剧唱腔,也表达了她当时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她的无奈和呐喊。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背景音乐多用的是具有京剧风格的打击乐,京剧打击乐是最具有中国民族音乐色彩的音响配乐,电影中主要场面的伴奏和章节之间的过渡都使用了这种打击乐。急促的鼓点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与人物命运的转化息息相关,起到了很好的表意修辞作用。电影中京剧配乐的使用,给人一种辉煌又阴森苍凉之感,符合人物大起大落的需要。梅珊、颂莲、雁儿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都经历了恩宠带来的虚荣与衰败带来的残酷,在她们命运的转折处伴随着急促的京剧打击乐,扣人心弦,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命运的急剧转化。
张艺谋通过这些民俗文化来感染观众,渲染环境气氛,凸显了他浓重的民族情结,同时与影片的主题遥相呼应,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创造了其电影神话的重要元素。
参考文献:
[1]侯君奕.张艺谋电影艺术中的色彩应用情感分析[J].电影评介,2011(10).
[2]阎学燕.用女性和色彩完美阐释生命——评析《大红灯笼高高挂》[J].电影文学,2009(01).
[3]肖玉静.论《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艺术美学[D].山西师范大学,2016.
[4]陈巧.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病态美学[J].文教资料,2012(11).
[5]張明芳.论张艺谋电影的影像造型[J].山西大学学报,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