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地区“释比戏”调查研究
2019-01-06黄凰
黄凰
【摘 要】羌族有着丰富的口述史文化,羌族“释比戏”也是口述传承的重要文化,其民间文化内涵丰富,蕴含民间文学、舞蹈、民俗习性、民族音乐等。笔者对汶川县、理县的释比戏进行调查,对不同村寨的释比戏进行介绍,并对释比戏的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释比戏;传承;少数民族;羌族戏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16-02
一、释比戏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的民族。最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记载:“羌,西戎牧羊也人。”在历史岁月的更替中,羌族人民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可怕的自然灾害,然而民族瑰宝“释比戏”的传承没有中断,羌族释比戏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至今。传承释比戏的是男性,在羌族释比制度中,释比传男不传女。释比是释比戏的承载者,在羌族社会中具有祟高的地位。释比戏运用在羌族社会生活的多种方面,如婚丧嫁娶、建筑竣工、成人礼仪、节庆时令等。其语言生动、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化,在劳动中唱其事。然而,羌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有语言没文字,因此外界很少知道释比戏的存在,各种文献、期刊、著作对释比戏的文字记载也是甚少。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一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老释比们相继离世。鉴于释比戏在羌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传承民族文化,对羌族释比戏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汶川县、理县“释比戏”调查
(一)汶川县龙溪乡“释比戏”介绍。解放前,龙溪沟羌人为拜神灵举行祭祀活动,此有两部分,家庭祭祀拜神和村寨集体祭祀拜神。家庭祭祀拜神分为七种,一是“恰达黑吉马比吉”,即家庭保护神,保护家庭平安,预防自然灾害;二是“那萨且”,即玉皇,此神是羌族人供奉的天神,祭祀时,拜放于房顶;三是“萨达得格卜自且”,即羊神,为牲畜之神,保佑鸡、羊、牛健康肥壮;四是“南厄阿底昔古迫”,即门角神,保佑家人出门平安;五是“亦必打莫”,即祖神,羌人流传此神为三人,是兄弟关系,老大当家,老二挖药材,老三川西坝打井;六是“莫易谷谷胡一且”,即火神,火塘有三脚,他们是男宗神“迪尔谷谷莫一且”、女宗神“昔特谷谷岩一且”;七是“助初迪黑阿谷涅树涅且”,即水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上述神位在家庭祭祀中不设神龛,不供“天地君亲师”神位,只简单用红纸写着“天地君亲师”神位,其中观音菩萨、财神、药王、文昌菩萨等均为汉化后所供的神位。
解放前汶川县龙溪乡释比戏经文用羌语演唱上坛戏24段,其中几段经典唱经整理如下(汉语翻译大意)。
“刮巴”(跪地向神灵念白)。今天还愿宰杀羊,玉皇诸神不用怕。鸡羊特地献你们,见血请你们领受。这户人家盖新房,新房竣工要还愿,为了答谢神灵恩,我释比需要砍杉杆。拿上斧头和绳子,进入杉花花椒林。要砍哪株需找准,第一斧头从根伐。树欲倒时需留神,要让树梢先着地。神圣彬杆需去皮,剥皮需从上往下。为将彬杆巧打扮,杨柳树儿砍一株,毛窝草儿扯一把。美丽野花采一束,绳索捆好搬上路,气息平上再休息。再将彬杆运房后,放在房顶那萨处,杀鸡宰羊敬神后,插上石碉登神位。亲戚家人来祝贺,人和神灵都欢喜。
“格底莫比啊拉齐”(请玉神)。今年庄稼已收割,收割需向神灵报。释比禀报玉皇神,不离皮鼓和猴帽。就像木姜用斧凿,好比石匠有铁锤。五月端阳把愿许,丰调雨顺盼来年。七月里来除农害,家家户户再许愿。九月十月来荐神,释比八月就忌嘴,神灵从来好干净,不干不净神不来。皮褂不洁不能穿,皮鼓不洁不能用。这些统统需解秽,点燃柏香用烟熏。随后带上青稞仔,杀鸡宰羊见玉皇。
(二)汶川县雁门乡“释比戏”介绍。汶川县萝卜寨老释比张华山介绍,释比戏有36部经文,据他了解,其中上坛经有许愿、还愿、敬神、請神等12部;中坛经有治病、驱邪、太平保护等12部;下坛经有驱鬼、降魔、同妖魔打仗等12部。上坛经,释比的语言平和、温柔,表示对神灵的尊重。中坛经,释比的语气短促有力,驱赶病魔。下坛经,释比的语气笨重,且多为命令和谩骂,时而面露凶狠,表示对妖魔进行严厉驱逐。
释比戏中,《笛》分为两部分即两段,法事开始前向神灵念白,表明进行法事的原因。《出》为解秽唱经,请神灵解除污秽。《日补》释比利用羊皮鼓做法事,边唱边敲击羊皮鼓,道明做法事的目的。唱词如下(汉语翻译大意)。
皮鼓一响端公唱,不要小山要大山,大山小山多吉利。不要小坪要大坪,大坪小坪都吉祥,不要小树要大树,大树小树发千枝。不要小岩要大岩,大岩小岩无艰险。不要小沟要大沟,大沟小沟都吉祥。不要小梁要大梁,大梁小梁梁重梁。不要小路要大路,路途遥远何所惧。不要小村要大村,大村小村人兴旺。不要小城要大城,大城小城开四门。四城门上人来往,家家百姓图安康。
《索》许愿还愿,释比做法事,宰杀鸡羊,祭祀神灵。唱词如下(汉语翻译大意)。
释比遇事总爱分,分天分地分公母。千千祖师在侧面,不敢违背祖师言。一分出来二分树,三分平地四分岩。五分沟河六分梁,七分大坪与小坪,八分路途千里远,九分村寨村连村,十分城池开四门。天分地分完毕了,开口来请诸神灵(释比唱到此处念出附近的山神、天神名字)。释比做法请动您,神功神力佑羌人,神鸡神羊已献上,恭请诸神归原位。
(三)汶川县绵虒镇羌峰村“释比戏”介绍。汶川县绵虒镇羌峰村有着比较成熟的戏剧,来自乡村、带着民间特点的释比戏可谓是正在形成的戏剧,其演出风格原始纯朴。《斗旱魃》是流传在羌峰村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主要讲述旱魃作祟,人们驱除旱魃乞求下雨的故事。释比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在男角、女角中转换,一时饰演妖魔,一时饰演鬼神,整段表演过程随着语言的轻重、身段动作的变化来塑造角色。从表演方面看,释比多以腿部动作为主,单腿跳跃、单脚跳跃、双腿跳跃,前后左右交替进行。释比称为“禹步”。禹指大禹,传说大禹出生在川西北羌区,“禹步”是在祭祀山川、祖先、神灵和神问卜时跳的舞步。笔者了解到,目前汶川县绵虒镇羌峰村释比戏的教学目录有:木姐珠与热土娃;故嘎南把部给;的比的绵处给;色热付丢给;嗲索过色哈给;始恰部思色哈给(手部嘎);始恰部思色哈给(姐部嘎);故嘎姐册给;嗲的俩南把部给;始祖伊波部嘎给格要得部热给;始恰部俩热则刷给;志刷捌姆得见两热侧设嘛米没热则刷给;嘛刷捌姆得贝俩热则设嘛米设热则刷给;嘎嘎给铁板刷;嘎姆勒姆;部席耍耍;部席地割给;部知给。
(四)理县桃坪乡“释比戏”介绍。解放前,理县祭祖会、山王会,在大庙里举行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祭祖会在川祖庙进行。主要对主神李二郎进行朝拜。各村筹备祭祀物品,释比主持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山王会在山王庙举行。各村村长筹备,释比主持活动。理县主要供奉村寨神和家神。村寨神共有8尊:一是“萃”即山神,主要管理人、牲口的安全;二是“夏不且”,即寨神;三是“洛阿且”,即树神;四是“阿不确克”,即玉皇;五是“助枯且”,即水神;六是山神娘娘,主要保护幼小儿童;七是冠以观音,保佑人丁兴旺;八是青苗土地,主管庄稼收成好。这8尊神,很久之前被供奉在神树内,诸神均为白石,后来修建了庙宇,白石改为泥石和木头雕刻。家神共有11尊,一是“衣门迪”,即先祖神;二是“吉哈厄喜且”,即大门神;三是“南安且”,即姜子牙;四是“不谷于皇且”,即仓神;五是“摸默达百且”,即天爷;六是“阿不确克”,即玉皇,羌人称天神;七是“启萨祖格”,即中梁神,羌人称中央皇帝神;八是“家神”,即祖宗神;九是“牛马二王神”,即羊神;十是“莫枯一且”,即火神,指的是火塘铁三脚,三脚的每一个方向代表一尊神位;十一是灶神。
释比戏,端公(释比)做法事分为三类, 一是许愿还愿,供奉诸神,做神事一类。每年过年释比做法事感谢天地,保佑羌人无病无灾,五谷丰收。驱邪魔、消灾难,属人事。羌人久病医药无效,释比做法消鬼魔,驱秽气。亡者超度,死者解煞,属鬼事。释比招魂“除恶”其灵魂得以超度。释比戏经典剧目有《麦补麦哲》,歌颂羌人圣山上的雪母神;《壳》,讲述羌人发祥地,雪灵堡圣地;《得遮阿吉》,释比戏开始的序篇;《昔得喜足》,请各位诸神;《出》,歌颂羌家人先祖;《吉》,敬神篇;《毕》,讲述羌地风俗习性;《兹勿》,讲述羌区石神灵;《湟萨》,与神灵通白的神话故事传说;《遮》,歌颂羌区河水干净清澈;《质比雪勒》,释比念词,交代大神座下侍从名目,保太平,感恩天地,均演此剧目;《勒尔格尔》,安神唱经,安顿羌家人12尊神位;《十萨》,六畜不旺,畜圈不干净,释比做法,打扫畜圈。
理县的通化、蒲溪、薛城是羌族南部方言聚居地,从事释比戏演出的端公被称为“诗谷”,“比不若瓦”也是对其的尊称。释比戏法器有“热阿达”,即猴皮帽,穿对门襟坎肩,冬天穿羊皮衣,上衣三色扣子,分别为黑、黄、白色;“兹月卜”,即白颜色裙子,长裙齐脚;“折格”,即神杖,上部分为銅质人头形状,低端为尖铁,七到九旋,1.5米金刚藤,铃铛缠绕在上端铜头附近;“且板”,即法水瓶,是铜打造的短瓶;“喜铁那”,即响盘;“吉知嘎热窝”,即鹰爪、独角、鹰头,用于解秽。
三、羌族地区“释比戏”传承人现状
释比戏传承人非释比莫属,经过岁月更替,会表演完整释比戏的释比已经不多,有的年龄已经较大。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人余明海,2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释比戏,在羌族有较高的威望。2006年11月病逝,享年94岁。汶川县雁门乡老释比张福良,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老释比逝世,给释比戏的传承也带来较大的阻碍。羌族民间文化濒危,必须加大抢救保护的措施。建立释比戏保护传承机构,建设羌族民间民俗文化表演基地,提高传承人的补贴收入,加快释比戏“申遗”的步伐,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宏烈.羌族宗教祭坛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J].宗教学研究,2015.
[2]李祥林.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文化底蕴透视[J].民间文化论坛,2013.
[3]焦虎三.释比文化的渊源与社会功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
[4]李祥林.作为濒危文化遗产的羌族民间戏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李祥林.释比·羌戏·文化遗产[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
[6]张泽洪,熊永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禹崇拜——以岷江上游羌族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