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支持尊重”到“促进学习” 从“预设主导”到“愉悦创造”

2019-01-06殷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设美术班级

殷霞

多年来,我园依托省级、市级规划课题,逐步形成“站在儿童立场的美术教育”“快乐美术教育”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成功做法。随着课程游戏化市级项目园的推进,我们把两者有机整合,探究更儿童化更游戏化的美术形式。

一、优化美术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理念,从“支持尊重”到“促进学习”

我们以室内班级环境和美术区域的优化作为研究切入点,更多地去关注儿童社会环境、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学习共同体等问题。环境是一种“隐性美育课程”,我们的老师能意识到在环境打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作品表达。

(一)“环境开放日”——在再次开发和改造中解读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我们改变以往对环境打造教师独创的定位,首先让老师系统学习有关环境创设理念方面的文章,我们重视“观念”的改变,挖掘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意义,并和幼儿多次谈话多次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进行了再次开发和改造。我们将每周五定为“环境开放日”,老师们可以自由参观跨年龄组的任何班级,要求每位老师带着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不断地去解读孩子的需要,不停地汇集多种美术元素来激活环境中孩子学习的敏感点,从而让环境成为孩子有趣体验、有效学习的桥梁。我们让老师相互发现优点和寻找质疑,在环境再次开发和改造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快乐“为核心,以美术游戏为载体,让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与孩子对话,让每一处设置都可以呈现出孩子的学习,在孩子与画笔、颜料、彩纸等美术材料的对话中,自由地想象,大胆地创造,真正享受美术创作的奇妙。

(二)“环境沙龙会”——在多方研讨和碰撞中支撑孩子的自主创造

我们以环境沙龙会的方式,组织老师谈收获说困惑,首先组织教师观摩银河幼儿园的微教研“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并给老师布置问题,思考一:如何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思考二: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发生互动并促进幼儿的发展?思考三: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起到怎样的作用?教师结合自己班里的情况进行反思,再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碰撞自己的观点,然后教研组选出老师在园部教研时有重点地进行发言,逐层深化,由点到面。各种思想不断融合,从环境主题的来源、环境主题的设计、环境墙面的动态、环境资源的优化、孩子活动的观察解读等方面,结合生动的班级活动案例进行剖析,使老师积极关注环境的构建与规划,让环境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生长点;帮助老师达成对环境与孩子自主学习之间链接的共识,在材料投放、布局优化上,让环境创设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创造可能,以开放式的布局,创设真正支撑和属于孩子的班级环境。

从“环境开放日”到“环境沙龙会”,从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更新的过程中,教师对环境创设的思考能力在不断提高,观念的不断刷新提升,作用于环境再改造,反应于孩子的精神面貌和游戏状态。

二、优化美术课程游戏化实施方式,从“预设主导”到“愉悦创造”

我园基本课程是以“主题”形式呈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在原有主题活动中,材料提供统一,直接导致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孩子,不能兼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同时活动评价的模式过于成人化,缺少以孩子为本的课程评价版块。

(一)在观察中捕捉孩子生活经验,拓展美术课程游戏化的素材

我们充分挖掘农村优势,以游戏畅玩为形式,以愉悦体验为方式,带着孩子找寻传统节日中的乐趣。如捕捉到孩子对包粽子、吃咸蛋的这些生活经验的兴趣,我们以“游戏中的端午”为切入点,全园围绕“舌尖上的端午”(特色饮食文化的了解、品尝、制作)、“指尖上的端午”(手工制作、多种绘画形式渗透美术特色)、“心尖上的端午”(了解祝福、祈福类的文化)等几个方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端午的粽香、蛋香、书香、福香……我们一起收集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多元化美术创意活动。在材料与幻想,造型与抽象,环境与力量的转换中,端午在孩子的心中变得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这种传统节日的浸润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深刻记忆。

(二)在生成中递进孩子生活经验,丰富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内容形式

在美术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們除了对传统节日进行吸纳和再开发,同时积极让美术活动和孩子的生活相对接,以“春华、夏种、秋实、冬藏”为主题的活动生成,让美术教育与自然相融合,让快乐体验和游戏玩耍相渗透,让我们的美术教育呈现玩中学、学中做的自然之态,不再只是身体的参与和在场,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以生成主题“秋实”为例,我们带着孩子和爸爸妈妈们来到了田园东方,感受草、木、花、果的各种味道,开始了一场有趣的寻找秋天的旅行。秋之色——天然扎染;秋之果——村趣手作;秋之味——点心烘焙;秋之香——创意花皂;秋之形——陶泥手艺;秋之画——五彩长卷。我们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带着秋天的果香泥味,自由徜徉在美术课程游戏化中,把本土资源融入教育,让自然资源对接教学,让孩子每一次的学习变得更有滋有味。

(三)在实施中梳理孩子学习方式,改善美术课程游戏化的评价

我们的老师在开展美术课程游戏化摸索中,意识到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状态,而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因此我们积极关注课程评价,以教师—幼儿—家长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方式有:美术活动观察故事案例、幼儿作品解读、美术游戏活动家长评价日、个人美术作品成长档案袋等。在开展多样化评价过程中,教师以观察识别回应的方式形成观察故事案例分析和幼儿作品解读,逐步形成以反思为主的园本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园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同时把实践和评价结合起来,梳理孩子的学习方式,拓展美术课程游戏化的评价。

随着课程游戏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的思考伴随着行为越来越深入,“儿童中心”这个理念已经融入教学生活,发现儿童的力量成了老师最开心的事,做有力量的老师成了老师的最大的追求。

【作者单位:无锡市陆区中心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创设美术班级
班级“四小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