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藏商用门牌翻译

2019-01-06杨秀措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门牌藏语双语

杨秀措毛

[摘           要]  以翻译实践和语言应用为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的藏汉商用双语门牌进行搜集和整理,抽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正确翻译和准确使用语言的重要性。

[关    键   词]  汉藏商用门牌;翻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40-02

治多县是青海省玉树州辖县,以藏族为主,占全县总人口的97.8%,也有汉族和回族等其他民族。政府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每年都会开展很多文化活动,这样会引来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而门牌则是治多县的门面,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传递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因此,在汉藏双语商用门牌翻译时就应该遵循:“功能对等,转换对应”的原则,要在这特定的“文本”转换中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不规范门牌翻译分析

在新词新物飞快发展的社会中,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充满竞争的时代里,“商店名称具有突出的个性化特点。它既表明了商店的性质,又体现出商店本身的服务特征,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治多县这样以藏族为主还有其他民族居住的地方,大街小巷的店铺都使用汉藏双语门牌。而很多商店的门牌未必有规范合理的双语名称。很多译作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叫人啼笑皆非。

1.有服装店门牌为“美惠城”的翻译成藏文为“”,“美惠”翻譯成“”是意思相对应的正确选择。但是原语用“城”的时候肯定不是小小的店铺,绝对是大型的,由很多家商铺构成的商品交易场所。转换成藏语却用“”(商店)实为不妥,理应译成“”。

2.有饭店汉语门牌为“东乡手抓大王”,藏语名称是“”,这个是因为译者按照汉藏字典逐字翻译出来的译作。这样的翻译替代不了原语同样的语境、同样的功能。词典只能满足使用者的一般需求,词汇的解释、词汇的用法,到词汇的译法都需要长期的培养。东乡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用手抓着或捧着吃的羊肉是东乡族人民招待宾客的特色佳肴。“手抓”翻译成“”虽然是意义相对应的,但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很多地方喜吃羊肉,一般都是把羊肉煮好后用手抓着吃,故而吃手抓就是指吃羊肉。手抓羊肉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约定俗成。“大王”译成也是不对的,每一个商店名称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这样特定的语境内“大王”是指特别、特殊、最好的意思,而不是指大王的本意。因此,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3.“牦牛肉饭店”的藏文门牌是“”,当中“”这个字有两层意义,一是指牦牛,二是指放屁的屁。无论是牦牛还是屁都没有准确表达原语意思。这让母语为藏语的藏民看到,不但不会进来品尝而且会扬长而去。因为这是译者没有良好的藏语基础,不了解藏民族的语言文化。在藏语中为了准备吃而储存的或宰杀的牛肉称之为“”,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4.“玉鑫电器经销部”的藏文门牌是“”,这样译作是译者不负责任的体现,既没有理解好原文意思,也没有运用好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没有原文而单看藏语门牌时那几个藏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把几个类似原文意义的词生搬硬套了而已。原文中的“玉鑫”是一个地名或是人的名字。应该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必须音译,通过电力运转的器皿就叫电器,而“”是指电力,况且是没有在原文中提到的信息。“经销部”翻译成“”没有任何意义。在藏语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词,理解不了门牌的藏民肯定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正确的译法应该是“”。

5.“长征小吃”门牌上的藏语是“”,门牌的双语翻译重点是服务于商店的营销和社会消费群体。译者不但没有了解到这点,连原文的意思都没表达出来。长征在藏语中”“”是意义相对应的。而译者所用到的“”在藏语中是指毛为褐色的马儿。“”这个字是养好的意思,是原文中根本没有的信息。小吃店在汉藏词典中有译作“”,笔者觉得翻译成“”功能上不但能对等,转换也对应。

6.门牌上是“女人化妆品店”的藏文是“”,与“女人”意义对应的词是“”或者“”,这里却运用了“美女”与此相对应。“商业竞争和服务策略是人类智慧最全面的体现。”投其所好是没有异议的。但是这个“”在藏语里是指作战时期用来歼灭敌人的“炮”。译者却选择用在一个化妆店的门牌上,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化妆品在汉藏大词典中被译作“”,这个词又简短,意义也准确。为何不用呢?所以,最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二、双语商用门牌错译解决方法

双语商用门牌突出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而且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有提示和招揽顾客甚至具有引导当地经济的功能。汉藏两种语言为同一个语系,词汇丰富,意义相对应的词也不少。但是治多县上的店铺门牌大多都特别孤立地去理解一个词,生搬硬套,很多门牌都文不对义,尤其别扭。所以在汉藏双语商用门牌翻译上译者除了需要扎实的汉藏两种语言基础,还必须在此基础上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观,不可曲解原文的内容,要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则,传递店铺经营信息,引发顾客兴趣,促进顾客行动。

(一)语言要简洁,措辞要精准

在商品买卖场所的门牌上语言不但要简洁,而且还要精准。只要不影响原语表达的信息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冠词、代词、助格词都可以省略。把实词、关键词和核心词用上就可以。例如:“”就可以翻译成“刚拉饭店”,无需再特别加个结构助词“的”来表所属。“王勇平价百货店”藏文全译应该是“”,但是这样的翻译在牌匾上与汉文不对称,语言不简洁,显得冗长。就直接把“王勇”这个店主的名字去掉,译成“”也达到了与汉语同样的意思,有同样的效果。

(二)要理解消费者的心理倾向

治多县内97%是藏族,大多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具有千年的历史文化所积淀下来的独特习俗。这里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有着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而商用门牌作为当地的门面,译者需要很好地掌握藏汉两种文化内的各种禁忌和喜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红太阳宾馆”可不能翻译成“”,

“”确实是“红太阳”意义相对应的词。但是在“藏语中与红颜色有关的词语具有引申的贬义意义,藏族人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信奉十善法规不杀生,藏语中表示红颜色的词语与血腥、杀生、残酷有密切联系”。这些颜色与民族文化内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门牌翻译不仅仅是转换文字,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信息。又例如“”不能翻译成“白色花儿文具”。虽然“自古人们用白色象征高洁、明亮、素雅和纯净”,“”和“白色花儿”也是意义相对应的词,但是汉人一般都是在祭奠死人的时候才会献上白色的花朵。所以把“”译成“白色花儿文具”不但不会吸引更多顾客进店购买,反而会让人忌惮三分。

总之,门牌就是这个地方的门面,是商品宣传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走向国际的桥梁。我们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绝不可以马虎和疏漏,更不可以扭曲原文的意义,要“替代”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信息并引起消费者兴趣,激发消费者行动。在对原语和目的语全面了解的情况之下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要简言意骇地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才让草.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门牌藏语双语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如何一秒改变一间房的气质
维也纳拆除姓名门牌保护隐私
嘘,别出声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