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019-01-0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文风题干含义

解题技巧

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得先理解“概念”一词的内涵。它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而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则是其本质属性。

所谓“重要概念”,指含义丰富深刻,能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分析与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

該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①概念术语类词语。此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往往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②指代类词语。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同学们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具体解答时,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就一定要找准选项所在语段,将之还原到具体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同时应关注“题干中的两个区别”和“句意间的八大关系”:

一、两个区别

一是区别“正确”与“最准确”。如题干中出现了“正确(不正确)”这一要求,那么同学们要明白该题要求选择的内容与文章信息完全一致(选择正确项)或有出入(选择错误项)。即题干中出现“正确”二字,提示同学们,选项中有三项对某一概念的解说可能与原文信息有出入。因此,同学们要从信息正误的角度考虑。如题干中出现的是“最准确”字眼,意味着选项中对某一概念的解说可能与原文的信息没有出入,但只有其中一个解说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内容,那么它才是最准确的。碰到这种情形,则不能像前面那样思考了。二是区别“不属于”与“不符合文意”。如题干的限制语为“不属于(属于)”,因指向明确,选项解说可能与原文信息没有出入,但只要哪个解说不符合(符合)题干要求,它便是该题答案。如题干提示语是“不符合文意(符合文意)”,此时找出的内容与原文信息有出入的选项,就是答案了。

二、八大关系

1.整体与部分。指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主要与次要。命题者故意将主要的内容和次要的内容倒置。3.原因与结果。分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两种情况。4.主观与客观。即不遵从文本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功能和效用。5.肯定与否定。即有意将文本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6.已然与未然。意为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7.偶然与必然。即故意把原文中的偶然说成往往,把可能的说法转述为必然的存在。8.有与无。即故意添加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然而,新闻不是爽文。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石羚在《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中写道: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节选自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有删改)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也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文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猜你喜欢

文风题干含义
数字算式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
鼹鼠牌游乐场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