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初探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厦门艺术设计设计

涂 慷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1 厦门艺术设计教育的规模现状

厦门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主要有四所: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不包括民办院校及职高学校)。

其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设有美术系和艺术设计系,美术系分为油画、国画、漆画、理论四个方向;艺术设计系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艺术、雕塑、多媒体、动漫5个方向,共有在校本科生722名、研究生89名;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设有绘画系、雕塑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工艺美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漆艺系、艺术史论系十一个系,共有在校本科生2949人,研究生154人;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有美术学和设计学两个专业,美术学包括国画、油画两个方向,设计学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动画三个方向,共有在校本科生630名、研究生21名;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四个专业,共有在校本科生约210人,研究生34名。四校合计,全市年均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298名,本科生4511名,共计4804名(由各院校学生处提供,数据截止2017年8月)。

厦门如今努力打造“创新创意城市”称号,但厦门艺术设计教育却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设计产业人才需求。本文旨在分析现存问题,就厦门艺术设计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新的思路及途径。

2 厦门艺术设计教育之不足

2.1 教育规模难以支撑“创新创意城市”未来发展

厦门四所高校每年培养2000名毕业生,而厦门各类设计公司就多达33100家,即每年仅1/20的设计公司有机会聘得一位本土设计毕业生。若将全市各工业制造、服装、包装、家具、玩具、珠宝等企业的设计部门都统计在内,毕业生数就更显得杯水车薪。

厦门艺术设计教育远落后于其他一线城市,与国内各省会城市相比也有相当的差距。厦门每年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仅为北京、上海的 1/13~1/5,1/10~1/4,西安、广州、重庆、南京、天津的 1/8~1/3。而除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外的全国各省省会城市,其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毕业生人数也均在厦门之上。厦门艺术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寄托于继续吸引外地设计专业毕业生来厦门工作,还是培养本土更具有优势的艺术设计人才。一旦厦门未来的吸引力相对下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匮乏势必成为“创新创意城市”发展的首要瓶颈。

2.2 人才素质难显本土优势

厦门市的高校创办艺术设计专业已26年,虽涌现了一些精英,但普遍而言,厦门各艺术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中,还是缺少本土毕业生的身影。这说明厦门艺术设计教育未能形成自身特点和优势,本土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与外地毕业生竞争中,没能体现出更强的创意能力和设计管理、开拓能力。

本土艺术设计教育未形成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主要原因有三:

(1)教育理念缺乏创新与突破。厦门是中国最早列入改革特区的城市之一,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影响,厦门艺术设计教育的育人理念未能实现大胆突破,人才培养仍然体现出与内地高校同样的弊端:育人重技术轻人文。大量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不同的设计门类和设计技术开设的,学生极少思考社会和人文问题,设计的目标追求和出发点均不高;艺术设计重形式轻研究。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侧重形式美感,缺乏市场调研、问题研究、功能分析、设计定位、解决方案等环节的训练。学生设计天马行空,但难掩思想苍白,支撑乏力。

(2)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足。厦门是中国最具创造活力的城市,但厦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却不具任何优势。创造力是艺术设计的核心价值,而各阶段所需的创造意识、创造源泉、创造思维、创造评价等素质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厦门的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设计技术薄、创造源泉枯竭、创造思维僵化、创造评价平庸,最终导致厦门设计人才创造力的缺失,而厦门的艺术设计教育也未能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法上取得突破,同样体现出创造力严重不足的弱点。

(3)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厦门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毗邻台湾,有着得天独厚的对外交流优势,但厦门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却很低。四所高校仅有外籍教师7名,留学回国教师也不足10%。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陈旧。反观香港科技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对于有意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学生,学校科技艺术中心有专门的指导老师教授电脑创作,同时系上也有许多自欧美学成回国的师资,不仅带回最新的艺术资讯,也传授本身的创作经验。目的就是要在学生学习期间就营造跨地区、跨文化、和设计交流环境,以培养国际化的设计人才[1](P22)。随着厦门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发展,对外设计业务和国际化合作设计业务将日益增多,未来设计师对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素质要求将日趋提高,设计教育国际化已迫在眉睫。

3 厦门艺术设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径

厦门艺术设计若要赶上全国前进的步伐,就必须谋求涉及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树立人才优势入手,全面扩大规模、提升水平,为“创新创意城市”培养更多的涉及经营和行业领军者,牢牢占据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3.1 完善设计高等教育体系,扩大教学规模

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教学规模,形成各具特色的设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完善厦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3.1.1 对外合作创办独立的艺术设计大学,培养国际化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鉴于目前厦门艺术设计院校匮乏、人才培养规模小的现状,厦门应增办艺术设计大学,成倍扩大本科教学规模。新的艺术设计大学要赋予其探索新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的使命,打破中国传统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一步到位将其建设成国际化艺术设计大学。因此要在学校的办学体制上寻求大突破,争取与国际一流设计院校合作办学,或全球聘任校长和系主任,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配合先进的实验设备,吸引国内优秀生源,培养拥有先进的创意思维、现代设计理念和国际设计视野即交往能力的设计师。在学科建设,艺术设计大学应结合厦门的各类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需求,建立更为全面的设计学科;并面向未来,建立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型设计学科,探索前沿设计领域。同时,艺术设计大学还应该继续教育,针对企业高层人士,进行创新设计和运营培训,提高他们对最新设计理论认识和设计企业管理技能。

3.1.2 提升甚大艺术设计学院层次,培养跨学科研究型设计人才

经过26年的发展,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已经拥有了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教育三个学科硕士点,具备了申请艺术学博士点的基本条件,加之其综合院校的学科优势,该校应树立起培养跨学科、研究型人才的目标。打通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界限,着力培养学生的多元知识结构,事实跨界团队合作,提升综合研究设计能力;不断扩大设计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为厦门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借助建设对厦门艺术设计博物馆和建立艺术设计史论专业,加强对厦门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兼顾对其他院系学生实施设计教育的普及,提高各学科大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传播设计价值。

3.2 打造厦门艺术设计教育的鲜明优势,培养行业精英

厦门有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气、先发的市场经济氛围、对外交流的地缘优势,它赋予了这座城市的鲜明个性。同样,厦门艺术设计院校也应在这样的土壤中,培育期自身独特的教育形象,那就是要培养创造力强、具有宏观思考整合能力及国际化交往能力的设计精英和行业领军人才[2](P45)。

3.2.1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1)提升创造力价值的多功能取向,适应创新需要的知识体系

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多种多样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创造力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从改变个人地位的教育价值观、谋生手段的教育价值观发展为知识创新的教育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有密切关系。教育功能包含有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个部分,就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满足个体需要的个体功能有:“升迁功能、职业功能。成长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主体对其价值判断则因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不同而有所侧重[3](P45)。

(2)复合创新知识结构,丰富创造源泉。

适应创新需要的复合创新知识结构。没有被应用的知识是“静态”知识,“静态”知识不会使掌握者具有创新能力。正如日本学者川上正光所说的,“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4](P27)。一般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虽然人人都有,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悟出创意,发现可以创新的课题,丰富创造源泉。

(3)实施创造方法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培养是其一定规律和方法。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就十分重视思维与观念的培养训练。在北美大部分的美术教育学院里,除了设有表现基础课,更重要的是注重观念教育和思维的训练,教学的中心是利用讨论帮助学生训练自己的思维,而非技法。因而北美的设计教育中,具有浓郁的创新意识和氛围[5](P224)。

3.2.2 培养宏观整合能力

培养宏观整合能力的教育途径,除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外,更要将传统的强调个人创意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强调以研究项目为带动的团队合作设计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是与社会和企业共同设立面向市场的实际设计项目,或是面向未来社会具有一定超前性、探索性的研究课题;二是组成艺术设计团队,特别是跨专业、跨院系的艺术设计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团队课题研究可贯穿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课外研究及毕业创作,让学生全程体验艺术设计项目的统筹思考。锻炼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资源整合的能力。同时,在经历不同的团队课题上,让学生养成整合艺术设计的思维惯性和艺术设计管理能力。

3.2.3 培养国际交往能力

厦门艺术设计院校应利用临海窗口的地缘优势,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增多国际交流的渠道,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如利用赴台湾地区的便利,大量订购外文书刊;邀请港澳台交流的著名设计师或学者来厦门讲学;聘用外籍教师和留学回国人员任教,使用国外教材,开展外语和双语教学;与国外艺术设计院校开展教师互派任教、学生精英短期互派学习、学生学分互认和合作办学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吸引跨国文化养分,提升专业素养,为今后争取更多的国外合作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在厦门的未来发展,以前的培育过程偏向于技能层面,培育过程也缺乏艺术才能和教学艺术的结合。在本文中我们从许多建议中,看到艺术设计教育实施的多重可能性,它必须丰富课程内容,活化教学实施,启发教师的教育想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整体学校的教育改革。期待未来透过教育人员的合作,厦门的未来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成为设计产业的领军者,引领“创新创意城市”的可持续,永葆厦门艺术设计的创造活力。

猜你喜欢

厦门艺术设计设计
厦门正新
《星.云.海》
《花月夜》
“偶”遇厦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厦门猫街
有种设计叫而专
食在厦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