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2019-01-06王新哲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广西

王新哲

(广西民族大学教务处,广西,南宁 53000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对国际型、创新型高层次经管类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广西民族大学所在地广西是“一带一路”的通道、门户、支点,而南宁,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要发挥广西的作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的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 “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经管类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存在民族风俗信仰、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之间的差异,要重视“一带一路”在跨文化的人才交流合作与人才教育培养。第二,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技术人才与国际金融营销人才成为国家间合作的桥梁,在高校的培养管理中要重视“一带一路”的国际专业化人才培养。当前,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如何进一步结合“一带一路”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新问题、新实践,并深入研究自由贸易区、贸易通关便利化、贸易体制金融改革创新等,都需要各高校、各大学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队伍,找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方向,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功底、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曾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商务高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过研究:

(1)商学教育国际化路径和保障的研究,如张弦、王大超(2008)认为,我国普通教育改革特别是商学教育的国际化势在必行,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几十年的教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中,总结出属于中国的普通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路径与有效的保障措施。

(2)加强国际商务实训课程的研究,如吴建功、周庭芳(2010)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强调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多样、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及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均忽略了国际商务高级人才跨学科、跨文化交流、国际教育分工的内在关联性,导致对策建议针对性不强。

(3)许多学者尤其广西学者比较集中在对面向东盟的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如唐拥军、杨波(2004)认为,中国—东盟人才培养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吴建功、王涛生(2010)探讨了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有关问题,提出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3 广西民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3.1 广西民族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

我校在长期人才培养过程中,凝炼形成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十三五”期间,学校按照国家、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教育合作五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了使学校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具有高水平的民族办学特色与地方性高水平的综合性民族人才基地,扩大办学的影响力,广西民族大学大力推进与国内外的各大高校合作办学模式。

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我校国际化特色的窗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广西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校经管类本科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3.2 我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3.2.1 培养目标的国际性

通过在教育思想下制定出培养目标,广西民族大学在制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首先树立高等教育与高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内容是国家化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其中,国际化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竞争能力与国际意识两个方面。在国际竞争能力方面主要涉及了国际化的知识与技能、国际活动等,具体来说,在教育培养目标中,要培养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专有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精通除本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语言,熟悉并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不断会使用国际贸易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法律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并且能使用该领域的知识不断去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与在国际中实现自我价值。

3.2.2 培养内容的国际性

广西民族大学培养内容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为了实现国际化人才目标的培养,我校在培养教育的学科中增添自己的教学特色,即:增加国际化的学习课程。一是在国际化学习课程中主要开设与国际经济合作密切的课程,同时也涉及其他非经济相关的课程;二是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创新,主要面向国际中的动态经济科研成果,或采用国外教材,或在自编教材中如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东南亚国家经济等教材中大量吸收国外同类教材中的内容;三是与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教学课程,如东南亚国家经济与文化研究等;四是增加学习交流的实践机会,目的在于能增加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国家知识、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动态沿边,关注国际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五是对学生采取多语言教学模式。

3.2.3 培养路径的国内外相结合

在培养路径中我校实行“3+1”的教学模式,即:在4年的本科教育模式中,学生可选择3年的国内学习,1年的国外学习,我校通过与国外高等高校合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的语言水平、对外国的认知度进行自由选择在外学习一年。

目前,广西民族大学吸引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的学子来到我校进行本科学习、硕士研究生学习、博士研究生学习,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学生相聚我校,为我校的留学生办学模式增添属于自己的特色。留学生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因此,各国制定留学政策,吸引他国的学生纷纷到本土进行文化学习,并为本国经济做出贡献。

3.2.4 国际化人才能力的多元性思路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国际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培训。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多鼓励采取互动交流式、合作式、实践式、研讨式、案例借鉴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学习。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也要加大教师的国际化培养,我校在教学中不断加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指派教师到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进行短期、长期、不定期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水平能力。

在国家化教学培养中,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开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模式,存在人才之间的交流互动,树立世界共同学习的氛围,展现国家文化的相互包容性。这些多样化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形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接触国际学术前沿和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研究氛围。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广西
广西贵港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