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方案教学法在幼儿园“茶”主题活动中的应用与启示

2019-01-06可,杨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茶树阶段方案

江 可,杨 璐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712)

目前,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已步入攻坚阶段,“二孩”、“多孩”时代也已经到来,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社会公众也普遍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面临内容领域丰富化、呈现方式多元化、活动设计趣味化、活动编排科学化、活动实施个性化等要求。而“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与教育意义,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民俗知识,使其接受茶文化的熏染,又对茶文化本身的发掘、弘扬起到了积极作用。方案教学法作为学前教育教学实施过程模式的代表性方法,对关注幼儿的个体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积极作用,将方案教学法运用于学前教育“茶”文化主题活动中,探究其中的活动特色与运行规律,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产生积极影响。

1 方案教学的源起与内涵

方案教学是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地方文化教育品牌,由马拉古兹等瑞吉欧人构建特色儿童保教体系并持续推进。“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1]由此,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差异是方案教学儿童观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学前教育成为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使儿童在人、事、物相互作用中自我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方案教学的设计起点源于孩子,源于孩子对生活主题的兴趣,幼儿成为方案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身份与角色从讲述者转变为倾听者,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活动引导者,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成为方案教学实施的基础。工作坊、广场等优质的活动空间为幼儿的头脑风暴与动手实操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详实教学记录、注重回顾分享使孩子成为学习上的专家,培养进行自我反思评估的能力。方案教学要求学前教育拓展学习场域、发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呈现方式。

2 方案教学的实践——以“茶”为主题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几千年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产物,对幼儿个体的性格养成、道德情操陶冶、文化习惯积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以“茶”为主题进行方案教学实践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按照方案教学的实施阶段,主要可分为主题选定阶段、方案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2]。

2.1 主题选定

活动主题的选定并非传统固定的教学设计,主题的孕育产生也不应只是教师的提前预设,而更应基于幼儿兴趣与需要的随机生成,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主题应为教师与幼儿共同协商之后的结果。教师在主题选定阶段中,可通过影视图片、实景导入等方式引导幼儿对“茶”产生兴趣,从而以该主题编制主题网络图。

2.2 方案实施

2.2.1 语言活动——讲述茶故事

由于茶的起源与由来已久,流传下来很多以“茶”为主题、趣味性强、富有教育意义、适于幼儿了解的文化故事,如《神农氏与第一片茶叶》、《文成公主出嫁》、《携茶渡海的禅师》、《碧螺姑娘与碧螺春》、《开在禅房的白莲花》[3]等,既有神话传说、历史轶事,又有民间故事,为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主题。根据方案教学法的核心精神,教师应从讲述者更多地转化为倾听者,教师可在简短讲述茶故事后,设计故事续编活动,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小组集体续编、幼儿个人续编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过程,记录、展示活动成果。

2.2.2 健康活动——采茶游戏

“采茶”作为茶叶制作与加工的起始阶段,是一项富有专业性的农间劳动,同时发展为采茶歌、采茶舞、采茶戏等多元艺术方式,为启发幼儿活动身体、体验劳作、增强体质提供了优质的活动资源。教师可运用工作坊和自然区的叶科植物,设计模拟采茶游戏,模仿采茶动作,通过个人竞赛、分组竞赛等形式检验幼儿采茶的效果,同时传唱采茶歌激发幼儿积极性。

2.2.3 社会活动——以茶会友

“以茶会友”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茶叙”文化逐步取代“酒叙”文化成为一种更为健康、高雅的与人交流的途径。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学习与茶相关的社交礼仪对丰富幼儿社会交往体验促进幼儿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在工作坊中以“茶”为主题创设环境,通过洗茶、品茶等活动指导幼儿学习茶饮的礼仪规范,体验以茶会友的文化氛围。

2.2.4 科学活动——茶树栽种

茶叶的色泽、口感与茶树栽种技术、生长规律等紧密相关,掌握茶树栽种技巧、体验茶树栽种乐趣、了解茶叶生长规律对丰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与体认,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至关重要。教师可充分利用自然活动区角、工作坊等幼儿活动空间,设计栽种茶树的自然活动,引导幼儿每日观察茶树的生长规律,记录茶树的生长习性,使幼儿完整掌握茶树栽种、看护、施肥、浇水的全过程,培养幼儿植物养护技巧的同时,也有助于幼儿的细心、耐心、责任心等良好品质的养成。

2.2.5 艺术活动——茶道表演

茶文化以茶道表演等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散发着茶艺的魅力与文化内涵,欣赏、模仿茶道表演是幼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教师可通过邀请茶道艺人进园表演等形式,继而改编成幼儿喜闻乐见的表演风格,使幼儿在茶道表演的艺术渲染中体会茶艺文化蕴含。

2.3 总结评价

分享、欣赏、反思是方案教学法在总结评价阶段尤其注重的环节,对活动的过程记录是该阶段的原材料,教师在过程记录的基础上,将过程数据与资料进行重新编辑与整理,形成可视化、形象化的过程材料在分享会或走廊展示墙上进行展示,为家、园合作提供丰富的话题与素材。

3 以“茶”为主题的方案教学实践启示

以“茶”为主题的方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同时对发掘“茶”文化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以“茶”为主题的方案教学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注重过程的价值体认

教育是一门“人学”,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幼儿心智发展、性格养成、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不能亦不应以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按照固定模板复刻N个同质的幼儿,不应以同样的评价标准去评估每位儿童的成长效果而忽视儿童的过程体验。从本质上讲,幼儿的过程体验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呈现积极的正相关关系,方案教学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关注体验、关注幼儿。

3.2 发掘文化的优质资源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不断走向社会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了解、浸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幼儿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扬的绝佳机会。面对西方思潮的涌入与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地盘活优质资源,创新呈现方式与呈现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文化传承。茶文化须从发掘儿童故事、编排儿童茶艺表演等方面激发茶文化资源的活力。

3.3 探索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活动不应限定在学科框架内,应打破学科的局限,以幼儿的认知为中心拓展学习主题,以大主题统领小主题,以小主题串联大主题,从而将幼儿的知识领域与生活领域深度融合,使幼儿在学习中能够轻松勾连起生活中的原有“图示”,构建知识网络。“生活即教育”,学前教育活动领域应走出书本、走出园区、走进生活。

猜你喜欢

茶树阶段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