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景观设计教学研究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环境

田 文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601)

教与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定方法的“教”,达到提升能力的“学”的互动过程。教学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不断构筑与改造,以维持其个人内在的不断成长[1]。对于学习景观的学生而言,需要在一种具体的环境中体验空间,感知环境;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学习景观设计的过程。因此,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景观专业能力,就需要从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切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景观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

1 景观设计体验式教学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景观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景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对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以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又是人类创造性智力和创造性品质的有机结合。

但是,在传统景观设计教学活动中,课程缺少实践内容,多以模拟现实进行设计训练,影响了学生对于环境的体验与感知,学生缺少与社会、行业交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所以,在景观设计课程改革中,如果能够将实践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真题真做,将学生带入现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景观的体验式教学即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还原和创造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实际或模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地对景观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进行各种设计实践与体验研究。环境可视为教学的媒介,将空间的要素以实际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体验要素的存在,以环境为主体,不仅仅是主观的臆造,而是以真实的场景信息为反馈为基础的设计,展开设计,在特定的场景中确定设计的脉络和情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经验的累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2 能力的培养从认知开始

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还原和创造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实际或模拟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地对景观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进行各种设计实践与体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经验的累积,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景观教学应培养学生环境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认知这三种能力。

2.1 环境认知能力

景观设计是对外部环境的塑造,是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升华,是人文层面的理解的生活含义的再实现,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设计本身人们思想意识的产物,是向着预想的方向改造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统一体,环境认知是景观设计学习的必要内容,认识和理解环境学习设计的必要步骤。景观设计所接触的环境既有物理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的认知和体验。景观认知分为物理空间认知和文化环境认知两个部分。景观设计专业能力培养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知。

2.2 社会认知能力

景观是生活的环境,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什么样的空间决定了人们怎么样的活动,而人们的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空间的塑造。了解现场,感知场所,设计者应解决人们包括生理心理需求。设计来源于生活和人们息息相关。同时社交大众对于环境的态度,也影响着景观设计的发展。景观设计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们生活的社会。因此,景观设计专业能力培养离不开对社会的认知。

2.3 自我认知能力

景观专业的学生作为环境设计者有着自身特殊的职责与担当,设计者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应有综合能力和大局观,应将作为环境方面更有影响力的倡导者甚至成为资源分配有利的决策者。因此,景观设计专业能力培养离不开对自我的认知。

3 景观的体验教学实践

在景观教学实践中,应培养学生的环境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认知能力,景观设计课程应引导学生面对社会做设计,应对环境做研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与参与贯穿其中。教师身份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体验与参与”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参与到课堂活动与讨论,并适时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2]。在景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

3.1 环境体验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应将环境作为线索穿插于教与学当中,作为教学媒介,体验有助于学生空间设计思维的建立,有助于设计的创新。通过教学体验环境,环境线索显示出可识别性的特征,以此建立脉络,确定情境。引导人们通过解读线索,识别情境和脉络,并据此行动[3]。如何理解生活,如何理解生活发生的场所,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前必须学会的。现在的设计是在原有的生活场景之上的生活延续,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在于人对于生活的理解。设计的进步设计时间的积累,是生活的升华。通过环境体验,学生学习对场所的可持续性传承,对空间灵感的新的诠释,用真实的世界与虚拟空间的相互支持,将设计思维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已取得对于环境的模拟,获得对于设计的验证,反复的验证空间的效果,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相互支撑,使得设计更加有效。在课程中增加实际环境体验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真实环境的印象,理解环境和设计的关系,找出设计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设计对策。

3.2 社会交流

本专业的学生作为景观设计者应具备社会能力,合作精神,跨专业的行业间合作能力。因此,应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真实的案例教学,把学生带到项目现场,接触社会,通过与公众的交流得到设计的第一手资料,在现场和社会中的各类人群交流,从基地调研到问卷调查访谈,到业主的设计构思提案、沟通调整、方案陈述汇报以及后期实施。通过体验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方案的陈述表达能力,公众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和业主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设计交流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于设计对象的信息,有利于开拓设计思维,更有效的获得设计反馈。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设计交流,包括设计者之间的交流,专业交流;设计者和大众的交流,信息交流。

3.3 自我判断

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内容的思考不应仅仅在课程中的,完成设计后也应进行反思,针对课程学习的成果,对课程内容继续做后续的学习。课程结束后,根据每个学生设计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相应的课后交流,帮助学生做好课后总结。通过设计后交流,让学生能对项目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加深对景观设计内涵了解,最终让每个学生对于自己设计方案做出正确专业判断;每个学生对于作出对于自己专业能力的正确判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4 结语

景观设计的体验式教学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打破传统教与学的概念,转变教师身份,从体验与参与的角度重新审视景观教学;加强教学中的景观实践环节,多层次,分步骤实现学生对于景观设计全过程的充分体验;为实践环节设定目标,将专业创新能力划分成具体的设计能力点,作为课程考核的目标。课程内容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行业竞争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环境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