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健康、和谐:老公园提升改造探讨
——以安阳市易园为例
2019-01-06黄宝生
黄宝生
(安阳市易园管理站,河南 安阳 455000)
1 易园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
易园位于安阳市城区东部中轴线党政综合楼北,地理位置显要,是安阳地标性园林景观,易园的名字源于周易文化,公园中心水面(太极湖)和草坪在平面构图上呈太极阴阳鱼形状,使周易文化与园林景观结合起来,凸显了安阳的地域文化特色。
1.2 造园风格
易园占地总面积32.16hm2,其中水体面积2.9hm2,绿地面积23.6hm2,绿地率82.4%,绿化覆盖率86.6%,栽植各类植物150多种,乔灌木共计2万余株,草坪面积约20hm2,易园定位是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生态文化休憩公园。全园分为大自然情诗、红蜻蜓、满天星和绿天使4大景区,以太极湖为构图中心,有太极湖、读水轩、清风怡静等28个景点;其地形蜿蜒起伏,山水相间,配置各种植物,形成宜人的绿色空间;沿湖铺设有缓跑径,广场,坐凳,园林小品等。
2 问题分析
2.1 设施老旧,破损严重
易园有2条宽1m的环形塑胶步道,分别长为600m和800m,经过长期使用,边缘翘起、胶面断裂、路基隆起等随处可见;2100m长的水泥路沿石几乎全部残缺破损;十余处木制的桥、廊、小品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漆腐烂;1900㎡的外墙铁栅栏锈迹斑斑;2000 m长的白色草坪护栏破损缺失等。破损的基础设施影响到设施的使用和景观,有的破损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木桥),破损原因有3条:一是自然损坏,如铁栅栏生锈;二是人为破坏,如草坪护栏残缺;三是上述2种原因的叠加,如水泥路沿石破损等。
2.2 静态空间不足,有“游”无“憩”
易园空间由3条主环路(内环、中环、外环)及蜿蜒曲折的次级路分隔加植物、地形围合而成,在易园游览可以沿3条主环路和各次级路行进。但是,可供驻足停留的静态空间不足,“小尺度静态空间适合人们停留、漫步、小憩和赏景”[1],静态空间不足,不方便游人“小憩和赏景”,会造成有“游”无“憩”的局面,这种情况游客也多有反映。从用地指标看,易园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为18.7%,与综合性公园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设计规范允许值22%[2],还有一定差距,叠加易园游客数量多、市民健身活动多和地形、水体占地多的客观因素,易园静态空间不足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2.3 景观构成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市民认可度不高
易园有命名的景点共计28个,依据其造景主题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4类,即建筑物类、水景类、植物类、其它类。所占比例分别为:60.7%、10.7%、10.7%和17.9%。从构成比例上看,建筑物类占比过多,植物类占比过少,明显不符合易园以植物景观为主的定位。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一般以本地游客为主,所以,当地市民是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价方。建筑物类景观属于静态景观性质,时间久了,看的多了,游客未免因“视觉疲劳”而感觉景物失去美感和魅力,导致市民认可度低;植物类景观具有“四维”的时空关系[3],其季相变化呈现出的景观特色往往是独有的,可以说,植物类景观比建筑类景观更具魅力,与人也更亲近,更易获得市民认可。
2.4 其他问题
人工建植的公园地被草坪退化;栽植过密造成的相互影响及生长不良的“树下树”;部分三级路铺装路面在雨雪情况下过于光滑,极易造成游客滑倒,存在安全隐患;公园管理和服务设施不配套等。
3 提升改造指导思想
3.1 遵循的理念
园林如作画,讲究“意在笔先”,这个“意”首先指改造理念,易园在提升改造中始终遵循“绿色、健康、和谐”的理念。“绿色”指设计中“注入生态学理论与分析方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强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健康”指城市公园在促进人群精力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的发挥[5],强调以人为本和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和谐”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和环境、各环境要素间要“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6]。
3.2 提升改造目标
基于对易园存在问题的分析,依据“绿色、健康、和谐”的提升改造理念,结合当前社会对公园的新要求,提出易园提升改造目标:①通过维护、维修、改造、新建等各种措施,改善易园硬件设施,整体提升易园的景观和环境水平;②突出植物造园,打造一批特色植物景观,提高易园景观知名度;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易园管理和服务,满足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娱乐、安全等多方面需求。
4 提升改造方案
4.1 维修改造基础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对易园外墙铁栅栏进行除锈、防腐、刷漆维护;内环、中环2条总长1400m的塑胶跑道拆除更换;全园水泥路沿石全部拆除更换为青石材质;白色草坪护栏原厂家停产,无维修配件,需整体拆旧换新;全园277个长条水泥坐凳档次低且破损严重,有的钢筋外露已不堪用,要拆旧换新,可选多种样式和材质;分布各处的15处木制桥、廊、椅、小品等,均出现严重的脱漆、腐烂和破损,影响功能和景观,需维修或更换;1900㎡在雨雪天气下路面过于光滑的三级园路,全部改建为面包砖或其他材质铺装。
4.2 维护生态环境,增加植物景观
在“太极湖”北现有16株菊花碧桃的周围再增植50株,形成东西长90m,南北30 m的“桃花林”景观;调整北环道植物种植,增加腊梅,沿路形成270 m长的腊梅观赏廊道——“腊梅谷”景观;调整北山植物种植,引进栽植不少于10个的牡丹品种,形成3800㎡的园中园景观——“牡丹园”;调整假山至太极湖段小溪河岸植物种植,栽植观赏草和观花地被,形成自春至秋开花不断的1300㎡“花溪”景观;调整双桥映梦与巨木语间植物种植,栽植各色玫瑰,并增设铁艺廊架等小品,形成4600㎡的园中园景观——“玫瑰园”;在太极湖南侧“友谊林”内增设游览小道和坐凳,由原来封闭式变为开放式景观;延长易园东南二级园路两侧的行道树樱花种植,形成210 m长的“樱花之路”景观;在易园各处广泛栽植海棠,包括西府海棠、红花垂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北美海棠(18个品种),以其品种和数量优势,使海棠成为易园特色,3月中旬到4月上旬的1个月中海棠盛开,繁花似锦,形成易园特色植物景观——“海棠盛景”;应铲除各处已杂化、退化的各种冷地型和暖地型草,更换新草坪,强化基础景观;易园乔灌木林郁闭度越来越高,应有计划调整树下生长不良的植物,栽植耐阴灌木八角金盘、桃叶珊瑚、蚊母、卫矛等,底层种植耐阴地被麦冬、鸢尾、萱草、小叶扶芳藤等,维护群落生态和景观。
4.3 建设林荫广场,改善有“游”无“憩”
易园东南外环路与中环路之间的栾树、苦楝林下,自然形成人群集聚区,因地制宜修建长廊,安放坐凳,铺装场地,形成800㎡的林荫广场——“童趣”广场;易园东北“清风怡静”西侧借地势修建长廊,安放“棋桌”,设置坐凳,铺装场地,形成1400㎡的林荫广场——“棋乐”广场;太极湖草坪是全园视线焦点和游客集聚中心,草坪退化和人为踏踩均很严重,应调整设计,铺设新草,栽植乔灌木,安放坐凳,铺装青石,改造为有树有草有花有活动场地的绿化休闲广场——“太极”广场;“织影桥”西侧杜仲林下“票友”聚集,依地形铺装场地,设置坐凳,形成330㎡小巧精致的林荫广场——“票友”广场;“露天剧场”北侧雪松林下,人群自然聚集,铺装场地,设置坐凳,布置秋千、沙坑等儿童活动设施,形成180㎡的微型林荫广场——“亲子”广场。
4.4 建设新型服务设施,满足市民需求
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建设健康步道(3条环路,合计3200 m)、健身区(3处)、健康小屋(1间),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相关标识牌、提示牌等,建设“健康主题公园”;维修、更新易园广播系统,播放音乐、新闻、科普内容,提供通知、找人等服务;建设全园监控系统,与城市“天眼系统”连接,加强易园安全防范;建设全园免费网络覆盖,方便游客使用;实行全园二维码标识,植物、景点、设施等全部挂码,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5 结语
以安阳市易园改造为案例,探讨城市老公园提升改造,提出“绿色、健康、和谐”的改造理念和三大改造目标,从基础设施、生态景观、林荫广场和新型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出易园提升改造方案;易园的提升改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植物、场地、设施,注重生态群落的可持续性,考虑后期维护费用,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园景园貌,达到景观再造环境提升的效果,使老公园继续发挥效益,服务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