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研究
2019-01-06江秋兰袁静云
江秋兰,陈 静,袁静云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人文素养的概念,学者们作了很多研究,其中钱源伟教授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人文素养是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稳定的特质,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1]学者赵磊则将人文素养的内涵概括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培育现代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源泉。高职院校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努力将其培养成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1.1 注重专业技能,忽视人文教育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培养规格应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组成。但反观当今高职院校,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分注重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高职学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为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在考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无暇顾及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由此导致学生人文意识淡薄,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高职学生“量”的增加,也应重视其“质”的提升。
1.2 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质量。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及现代经济体制影响,高职院校存在着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理念落后等现象。
高职院校的人文通识课程更是普遍面临着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学生和家长重视不够等问题。
1.3 多元文化冲击,核心价值缺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普及,高职学生接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在接受外来不良文化、网络快餐文化、市场功利主义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冲击下,高职学生失去了改有的价值判断能力,普遍存在拜金、利己、自我等现象。诚如杨教授所言,“在商品大潮和变革阵痛的冲击下,道德素质的滑落、人文精神的下坠已是显著的事实”[3]。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文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蕴含着丰富的礼仪、荣辱、忠孝、君子、尚贤、爱国等为人处世的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将其融入人文素养培育的全过程,对高职学生来说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第一,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蕴含的正如习总书记明确表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4]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濡染于心、外化于行,将其作为学习和做人的标准,培育健全的人格。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精神、革命烈士誓死不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有效地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丰富教学资源,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中,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第三,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忧国忧民、勤奋好学、诚信礼让等优秀精神,作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传统文化观念。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自觉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奋力实现中国梦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
3.1 借助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融入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样、快捷的优势,加强文化宣传。如可以建设校园网站,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公众平台,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鼓励学生实时关注和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并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交流平台。
新型网络平台与传统的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双管齐下,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愈加多样化。在浓郁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之下,学生将耳濡目染,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2 转变教学理念,完善人文课程教学体系
人文课程教学课堂无疑是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最关键的平台。但因受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学体系亟待完善。为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贯穿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时俱进的调整教学模式、整合课程教学资源、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高职语文、应用文写作等文化必修课程之外,还应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专门开设一些如红色文化教育、中国茶文化、文学鉴赏、民俗文化、国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思政课程更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课堂。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资深的专家进行文化专题讲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思政教育与文化交流融会贯通,由此形成完善的人文素养培育机制。
3.3 践行知行合一,开展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为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情怀、外化为行为规范,第二课堂的文化实践活动是践行知行合一的关键。实践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举行一些书画展览会、茶艺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地方民歌歌唱大赛、传统文化主题演讲比赛等等,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来。
此外,为了能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研学旅游、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项目。产学融合的培育模式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和方向标,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更加有效地实现高职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