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课程标准改革探析
2019-01-06解德道
解德道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1 《内部控制》课程概述
《内部控制》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通常在财经商贸类专业开设,在会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居于重要地位。该课程主要通过讲述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引文件和原则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财会相关的知识,对公司管理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和训练。根据各个教学单位的侧重点不同,该门课程会有《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等多种表述。其内容涉及到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辅修课或者公选课存在。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该课程多开设在本科院校和财经商贸类的高职院校。本论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课程,侧重制度设计角度的课程标准问题。
2 《内部控制》课程标准在现阶段需要进行改革的原因
《内部控制》课程在现阶段需要进行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社会需求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内部控制》课程要更加彰显其在经济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应用的作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大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大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大众创业之风盛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就尤其需要关注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让整体的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因此,《内部控制》课程在现阶段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改革,使其内容更具有实用性。
其次,时代的变化,信息化发发展要求《内部控制》课程要与时俱进,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革。当前中国“互联网+”已经影响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很多涉及到信息化安全问题的控制,会计信息化处理的问题,会计专业的发展也开始逐步往管理会计的方向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的教学已经不再是“粉笔+课本+三尺讲台”,而是信息化的各种终端载体,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的教学,课题的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内部控制》课程在当今信息化大发展的潮流中,也要顺应潮流关注信息化相关问题的内部控制问题,使用信息化提供的各种手段工具,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造升级。
再次,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不断出台指导性的文件,要求《内部控制》课程也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之下进行改革。201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制定程序、实施、监督与指导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内部控制》作为一门课程,应当参照该指导意见规范人才培养过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深化“三教”改革,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最后,《内部控制》课程本身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过程中需要不断升级改造。《内部控制》课程不管是在本科院校还是在高职院校,大都是从讲授《内部控制基本规范》、《COSO内部控制框架》等指引性的文件开始,后来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教材体系化,开始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到目前为止形成了各个类型各种层次的课程教材,在后续的教学当中,还应继续进行不断改进,以适应各个单位的教学。
3 《内部控制》课程标准改革的几项原则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认为对《内部控制》课程进行修订和改进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3.1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相应的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学生知识的架构设计,要通过课程的标准来统一体现。《内部控制》课程也是应当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在大众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重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使课程更具有实用性。
3.2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内部控制》作为一门具体的课程,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突出“课程思政”、突出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3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在内容上进行有关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相关的知识点的补充,加入诸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的章节;在课程建设上,依托“商院e学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打造“团队+教材+慕课”的共享课程,提升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
3.4适应新的学情,新的生源状况。由于近几年和未来几年中国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困难问题,生源的质量跟原来有很大不同,学情与之前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内容、原来的授课模式,会很难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内部控制》课程标准也应该依据变化的生源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
3.5应当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依托一定的教育理论,在一定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之上,课程标准的制定才能符合教育科学的规范。对于《内部控制》课程标准的制定,笔者建议采用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方面,还是专业体系的设置方面,还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课程章节的教学方面都能够发挥其科学高效的优点,是一套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教育理论。
3.6应当一标多用,兼顾特色。所谓的“一标多用”指的是《内部控制》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适用于一个教学单位的相关的几个专业,可以应用于会计专业、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作为其他贸经专业的辅修课程或者其他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兼顾特色”指的是,《内部控制》课程要体现高职特色,要体现某个教学单位的院校特色、专业特色。比如农林相关的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课程要有农林相关的特色,医药相关的高职院校要有医药相关的特色,旅游相关的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要体现旅游的特色。
3.7应当结合学生的就业创业。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就业和创业,而《内部控制》课程本身就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一门学科。因此,该课程标准的制定,必然要结合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展开。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讨论上,可以直接拿大学生创业的案例来进行讨论,在实践任务的布置上,也可以分配给学生一些创业的项目来进行内部控制的训练。
4 《内部控制》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的重新考量
4.1 对于课程性质的合理定位
根据笔者对不同院校的《内部控制》课程标准的参阅,基本上将该课程定位在会计专业或者经济学专业的中高级阶段课程,专业性较强,对应学生将来就业的中层管理岗位或者高级管理岗位。针对于这一定位,笔者认为有不符合实际之处。首先,课程定位如果专业性较强或者专业内容过于深化,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和学习。其次,根据历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学生不太可能在近期内任职于一个企业的中层甚至高层岗位,而多数是基层员工岗位。因此,笔者建议在该门课程的性质定位方面,应当增强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教学,拓展通识性的内容,从企业基础岗位的角度来理解和应用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并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进一步升级课程设计思路
多数《内部控制》课程标准都强调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等内容。笔者在编写该课程标准是还加入了“紧密联系企业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实际,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对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知识的要求进行内容安排,突出应用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用结合,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融合,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注意对企业文化与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岗位敬业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态度,树立全局意识,激发自我发展的愿望。”等内容。同时结合最新的国家关于高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要求的相关文件内容,笔者认为还应当加入“课程思政”和“课程融通”的内容。
4.3 对课程目标的强调点
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将来的就业,建议在课程目标定位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在“中小企业”“基层岗位”的内部控制知识运用的能力;在社会能力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意识”;在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应当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4.4 对于课程内容的修订
根据笔者调研,多数《内部控制》的课程标准都基本涵盖了“内控制度设计基础知识”“内部控制方法和手段”、“内部控制活动”等内容,有的以模块展开教学,有的以任务展开教学。在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将教学的内容分为主修内容和辅修选修内容,以便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2.应当增加关于信息化背景下新的业务内容的内部控制问题,删减已经过时的淘汰的案例内容,做到及时更新围绕社会热点;3.建议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模拟企业仿真环境,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教学;4.应当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基本格式,基本方法的知识点细化,并分散到各个环节进行教学。比如“流程图的设计”“风险导向的内控方法”等可以放在业务流程教学的某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4.5 对于教学实施的建议
首先,在教材的选用方面。笔者重点考察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内部控制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小企业财税实务操作指南丛书《内部控制》、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和笔者教学正在使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内部控制与制度设计》几本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化相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重,实践环节过于高大上,知识点技能点不明晰,学生习题和训练任务的设置不合理。因此,笔者建议在教材的使用上应当多参考相关教材,进行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任务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形成符合本单位教学的教材内容。
其次,在教学建议方面。建议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注重内控基本概念和制度设计方法的教学,增加实训教学中分析和提问的比例,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教师自身也应当及时到企业一线学习锻炼,可以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避免教学上的“纸上谈兵”。
4.6 对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
建议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式线上线下综合考核的方式,过程式即指对学生每个训练环节给予记录成绩,各环节成绩相加成为总成绩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成绩积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线上线下即指在线的考勤和在线课程内容学习情况的考核和线下的课堂表现和课堂讨论以及课后实训作业的完成的考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课堂课后融为一体,网络课程和现场教学融为一体,使课程的教学效果尽可能的提升。
5 总结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教学实施的顺畅与否,高效与否从根本上来讲都要依托于课程标准的制定。本论文从《内部控制》课程的简介,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需要改革的原因,课标改革需要坚持的原则以及具体的课标内容改革建议等几个角度出发,陈述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有关《内部控制》课程的琐碎观点,希望对关注《内部控制》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同人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