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精神:五四精神蕴涵
——兼及毛泽东实践哲学与“九三”思想启蒙

2019-01-06洪星球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九三学社五四运动知识分子

洪星球

(重庆文理学院文传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转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爱国、民主、科学”的口号从此逐步深入了四万万中国同胞的心中并扎根发芽,“五四精神”影响了此后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的格局。一般说来,学界对“五四精神”的把握着重在“爱国、民主、科学”上面,事实上也如此,正是伴随着“五四”爱国运动,“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开始走进了几千年的东方古国并影响深远。笔者认为,相对于具有悠久千年历史的东方古国而言,“五四运动”在“民主”“科学”的旗子下,带给其时四万万同胞以“实践精神”,对此意义也许可以重新作一番考量,尤其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时期。

“五四运动”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由来,国人尽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参战国并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在中国的驻军、废止“二十一条”等要求,但是巴黎和会竟然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这些正义的要求,并且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权益转给了日本,私相授受,消息传入国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抗议,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十几所大学青年学子率先身体力行,聚集游行请愿,由此掀开了此后席卷全国的反帝爱国浪潮,涉及其时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界群众共同参与运动实践,最终卖国贼被罢黜,中国代表没有出席所谓的“和约”签字仪式。“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在“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子下,人民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强国”梦的初步运动的胜利,虽然其后路程还遥遥无期,但是,人民群众能动地参与到了保护家国的争斗中,“实践意识”的觉醒为其后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四运动”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不仅仅是“民主”“科学”意识的输入,更大的改变是实践意识的觉醒,对几千年文明古国来说,尤其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传统士人观念、修身养性观念在实践运动中逐渐被更正,当然,这其中有近代以来中西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的作用,但是“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这一场反帝反封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影响了其时及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观,其中,毛泽东思想中的实践观就在此前后逐步建立。

夏燕月在《毛泽东在五四前后》著作中,就特别指出了在毛泽东伟大的一生革命征程当中,五四前后是其最为关键的阶段。事实上,五四运动另一方面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广大知识分子及人民群众的重要意义已经是人尽皆知,在五四运动中,经历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的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经过这场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运动,在实践斗争中历练了自己,并经过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毫无疑问就是经过五四运动砥砺的先进分子中最为杰出的佼佼者[1]。

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中亲自发动带领了湖南的学生运动,并且在其时,也是在五四运动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开始了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一度对杜威的实用主义包括对克鲁鲍特金的无政府主义产生过兴趣。《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毛泽东就谈到在接触这些理论的过程中“见于教育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经济方面,为劳获平均主义。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2]这里其所指的实验主义即杜威的实用主义。不过,杜威的实用主义相对毛泽东来说,仅仅是由于杜威所倡导的“实践”一词的具有启发意义,而实际上,杜威的“实践”观念中无视人的能动性,无视人的社会性,仅仅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这种实用主义哲学观并不能成为毛泽东“实践”意识的觉醒,而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关注人的社会能动性,使得毛泽东在最初的学生运动中开始运用。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致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块地盘,关于这块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正是这种把自己的思想结合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作法,融入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毛泽东认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4]经历了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毛泽东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切实地展开并锤炼了自己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本以为新兴的国家给中华民族带来崭新的开始,可惜遗憾的是,随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北洋军阀统治中的中国继续堕入了更加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新文化运动的仁人志士,在救国救民的历史担当面前毅然撑起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旗。五四运动中《五四宣言》的起草者许德珩先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在其晚年的一次对话中,邓稼先问许先生为什么在北大好不容易还有两个月就可以毕业的时候,却参加了五四运动,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许先生脱口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其赤诚之心,不禁让后辈肃然起敬。然后许德珩先生对于五四运动的不满足地方,也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回运动,好时机,好事业,未从根本上着手去做,致无多大的印象于社会,甚为咎心。”[6]许德珩先生之所以不满足五四运动的结果,正是在于他认为不能达到他所设想的对于社会深刻的改变,也正是此“实践”思想使得他随后更加切实投入社会改造,社会变革中,造就了许德珩先生后来留学海外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并且,最终成为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九三学社另一位创始人,著名的教育学家、词典编撰家、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先生,曾在毛泽东就读的湖南省立师范学校任教,在新文化运动中,黎锦熙“改办《长沙日报》,创办《湖南公报》,写社论、时评,为振兴中华而疾呼,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同时期的毛泽东剪辫子、退学......也是黎锦熙众多粉丝中的一位。”[7]黎锦熙先生一生学术著述丰富,然而,先生并不仅仅是一个“读书人”“士人”,并没有把自己圈在书斋只作明心尽理的学究,而是投身到了社会现实中,教育改革、语文文字改革等等,践行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和担当,而这,也正是九三学社创始的诸位先贤圣哲们的共同理想,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思想,践行“实践精神”,九三学社的知识分子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人”。

九三学社作为一个主要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成员的中国民主党派,迄今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参政议政的作用。在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九三学社的知识分子们,毅然秉承先辈们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政党,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正如韩启德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九三学社的立社之本、生命线和灵魂,从诞生之日起,九三学社就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8]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实践洪流中,继续先辈的理想。

猜你喜欢

九三学社五四运动知识分子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主任委员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