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非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19-01-06张煜君
张煜君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非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非Ⅰ型变态反应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变应原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检测阴性[1]。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本病可分为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感染性鼻炎及药物性鼻炎等,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药物治疗和手术等。手术一般不被医患作为首选疗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鼻内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鼻内抗胆碱能药物、减充血剂(不可长期应用)、鼻腔0.9%氯化钠溶液冲洗等,其中鼻内糖皮质激素疗效较为确切。但部分患者又“忌讳”应用激素类药物,避免药物对机体造成额外损伤。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非变应性鼻炎为临床治疗非变应性鼻炎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非变应性鼻炎的43例患者,男19例,女24例;年龄17~56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30年。临床经鼻内镜检查、鼻窦CT 检查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lgE检测确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检查见鼻腔黏膜特别是下鼻甲黏膜呈现水肿、充血等症状,鼻腔常有水样或黏稠样分泌物潴留。排除鼻窦炎、鼻息肉、变应性鼻炎者[1]。
2 治疗方法
43例患者均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头部以便医者准确进针,医者站于针刺一侧,针刺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因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位置较深,接近骨面,故可选用较粗的0.35 mm×60 mm 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药用品有限公司)。操作时,首先以左手触摸颧弓下缘、下颌骨冠突后缘,对肥胖或咬肌较厚、不易找到颧颞结节者,可让其反复做张、闭口动作,即可感觉颧颞结节(即颧骨弓下沿,相当于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交界部位)。医者左手食指触摸至颧颞结节的稍后方,轻轻向下按压,颧骨弓弯向前上方的最高点即为需进针的位置,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瞄准前上方蝶腭神经节所在位置进针,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75°角,与额状面及水平面均呈15°角,成人针刺深度约55 mm。当患者感觉进针侧面部发麻,鼻部、上唇部、鼻唇沟区域放电感,鼻腔喷水样感及鼻腔通气感,即为刺中蝶腭神经节。患者此时感觉鼻腔通气有所改善,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可见下鼻甲较针刺前明显收缩。捻转行针,提插5、6下即可出针,干棉球压迫针眼。两侧交替针刺,每周1次,6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鼻塞、多涕、喷嚏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见鼻腔黏膜色泽红润,且鼻甲体积变小(下鼻甲无明显肿胀,鼻底及鼻中隔有明显缝隙,鼻中隔、中鼻甲均可见);好转:鼻塞、多涕、喷嚏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症状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检查见鼻腔黏膜状态较前明显改善,且鼻甲体积有所缩小(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但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间尚有小缝隙);无效:鼻塞、多涕、喷嚏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检查见鼻腔黏膜状态无明显改善,且鼻甲体积无明显缩小(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中鼻甲不可见)。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2 结果 43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多数患者3次左右即可有明显效果,部分患者1 次即可改善,但尚有部分患者6次后才逐渐显效。李新吾[2]以6次为1个疗程有一定道理,部分严重患者可能需要2个疗程。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4 岁,2018年5月就诊。主诉鼻塞、多涕、喷嚏5年。检查示:鼻腔黏膜尤其是下鼻甲黏膜充血、水肿明显,鼻腔内有少量水样分泌物。曾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均为阴性;鼻窦冠位CT 检查示:双侧下鼻甲肥大,左侧上颌窦小囊肿。口服通窍鼻炎胶囊,鼻部应用布地奈德(雷诺考特)鼻喷剂喷鼻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因患者不愿意长期应用鼻喷激素,故于本院接受针刺蝶腭神经治疗,先刺左侧,次日刺右侧,每周左右各刺1次,各针刺6次后症状消失。
5 讨论
蝶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是人体头颈部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其神经纤维主要由三叉神经上颌支的感觉神经纤维、面神经的岩浅大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颈内动脉交感丛形成的岩深神经纤维组成。从蝶腭神经节的神经纤维组成分析,该神经节内既有交感神经纤维,又有副交感神经纤维,两种神经纤维的功能大致相反,相互制约,共同调节鼻腔正常生理功能[3]。李新吾等[4]于1990年最先报道了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方法;2011年其再次发文指出,针刺蝶腭神经节既可上调蝶腭神经节内交感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又可下调蝶腭神经节内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兴奋性,进而使二者功能相对平衡,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且该疗法具有起效快(针刺当即起效)、维持时间长的特点[2]。王奎吉等[5]研究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提高交感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但对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抑制作用不甚明显。
鼻腔黏膜下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其受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且相互制约、交互抑制。当鼻腔内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时表现为血管收缩、腺体分泌减少,而鼻腔内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时则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加强。两种神经纤维在功能上大致相反,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鼻腔黏膜下血管和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状态下,两种神经纤维同时兴奋,且兴奋强度呈周期性变化。疾病状态下,在各种理化、精神因素等致病因素的刺激下,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若交感神经纤维相对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相对增强,鼻黏膜内的血管出现充血扩张,腺体分泌加强,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常见的慢性鼻炎症状,检查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鼻甲肿大;当副交感神经纤维相对受抑制,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相对增强时,患者出现鼻黏膜血管收缩、腺体分泌减弱,鼻腔干燥、过度通气,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蝶腭神经节主体是一个副交感神经节,但其神经纤维中又包含了部分交感神经纤维,故针刺蝶腭神经节时既可调节交感神经纤维功能,又可调节副交感神经纤维功能,体现出中医针灸双向调节作用的优势。但针刺蝶腭神经节时操作不当可能损伤上颌动脉、翼静脉丛等解剖结构,出现面部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对针灸从业人员进行蝶腭神经节的解剖形态及其毗邻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培训,为今后临床应用推广提供解剖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针刺损伤。
总之,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非变应性鼻炎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创伤小、痛苦少、作用持久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