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时代新人培育路径研究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培育时代

刘 利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人才,新时代要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为当前我国人才培育提供了指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

1 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

时代新人,“指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列,具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时代新人是一个历史的定位,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青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新要求,也是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定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实现“强起来”的时代,站在新的伟大时代的桥头,青年作为这个伟大历史时期的见证者、实施者,肩负着“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重任,肩负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荣使命。青年只有奋发向上,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下,增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家国情怀、肯实干德才兼备的新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代新人包括一切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努力奋斗并为之贡献自己力量的个人、组织或群体。就高校来说,时代新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但是,这里探讨的是高校学生群体。

2 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目标定位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当前,高校就是要培育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远大理想的时代新人;培育热爱祖国、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培育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浑厚的专业底蕴的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培育对自己负责,对社会、他人负责,对民族、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育勇奋斗、肯实干、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培育有高尚品格,有高尚道德观念,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有感恩之心,热爱生活,并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时代新人的目标定位。

3 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路径分析

高校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阶段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学习接触社会,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教育资源,通过依托自身的教育资源及优势,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同向发展。

3.1 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传授的主渠道。在高校时代新人培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接收教育,获取专业知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素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教育主体应高度重视起来。

二是,高校教师队伍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第一课堂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技能传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强化对主流意识的传导,直面错误思潮及观点,注重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坚持多样性与针对性的统一,采用诸如讨论式、案例分析、辩论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课堂教学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是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实施者,把控整个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主导。同时,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建全人格。作为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是,挖掘高校课堂教学中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3.2 增强第二课堂的实践作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高校应发挥其实践作用,培育实践技能强的时代新人。第一,高校重视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国高校的第二课建设还不够完善,大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才刚刚起步,部分高校还未明确实施这一制度。如何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提升其育人效果仍是目前高校课堂建设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所以,高校应花大力气加强对其建设的相关领域的研究。

第二,第二课堂建设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实践的主体是人,学生作为第二课堂实践的主体,其教学目标的设定、实施形式等都要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出发点。

第三,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后者作为前者的有效补充,在其内容上要注重其影响的统一性,实现教育效果的巩固与提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二课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主次颠倒,不少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为获取二课积分参加实践活动,而忽视第一课堂教学,甚至出现旷课严重现象。因此,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二课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监管。真正意义上提升二课的育人效果。

第四,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对社会、民族、党和国家的认识。社会实践是引发学生民族情感,了解社会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参观红色基地,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历史事实,引起共鸣,引发爱国情怀。实践出真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加深对我国国情的把握,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社会,与社会发展、祖国发展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3 深化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主要有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化,都通过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健全人格的培育发生作用。

首先,“在大学校园文化的构成中,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在其漫长的大学校史演变中,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而形成的精神力量,代表了师生的共同精神文化选择,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载体”[3],集中表现在校风、学风、师风、教风等建设上,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成为大理大学师生的共同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铸就了“励精图治,敢为人先”的大理大学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理大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精神,是青年学生的成才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的精神纽带。

其次,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基础性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物质准备。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加强对学生文化渗透、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事实上,一些高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在教室、多媒体等硬件设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一方面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课堂教学、图书馆、实践基地、实践设备等等。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楼、图书馆,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基地、优质的教学设备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的青年学生,并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萌生希望,并为之奋进。

3.4 强化网络媒介的辅助作用

当前,网络对社会正发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不断加强。在高校,网络媒介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技术的促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与新媒体不断融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向微课堂、翻转课堂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发展,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方便,教育教学管理更体现为信息化管理。同时,网络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还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对主流意识的认知。网络上腐朽落后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斥的文化对我国主流文化造成冲击,一些辨别能力不足的青年学生,极易受到错误观念、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使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不同程度的侵蚀着青年精神乃至肉体。给教学改革带来可能的同时,也使教育面临挑战。因此,高校要举全力,加强网络监管,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方面。

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现代化也必然借助信息化。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就结合,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内在要求,符合现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和终身化的要求。

3.5 提升自我培育的养成作用

培育时代新人,青年自身教育是关键。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有被教育者也就是青年自身要自觉自愿的接受培育,培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青年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接受教育,接受新知的主体,只有其自觉自愿的接受来自家庭、学校或是社会传输的知识才会达到“育”的效果,而如果青年无视这些新知,不愿去接受内化,那也仅仅是完成了“教”。另一方面,青年自己要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努力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现阶段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同心同向,不断增强自己求真学问的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将知识运用到其中,不断锤炼自己,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动手能力,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存储好“干粮”。要深入实践,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用心去做,任何真知都是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只有在具体的行动中,才会知道哪些需要改进的。然而,青年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心性未定,容易浮躁,常常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过犹不及,进入社会后出现频繁更换工作、啃老,缺乏调节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能力。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这部分学生对自己认知不足,对社会认知不足,缺乏对于自身定位和价值的实现客观判断。因此,青年群体要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心境,遇事沉着冷静,更要从小事做起,实实在在做事,在实践中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时期,新的时代背景要,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集一切力量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家国情怀、肯实干德才兼备,承载民族发展希望和国家发展前途的新时代的新人。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培育时代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