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分析

2019-01-06贾艳丽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辅导员

贾艳丽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高素质人才、塑造健全人格的社会教育活动。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人格,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融入社会,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也是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1 建立大学生人文关怀机制的重要性

1.1 对大学生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现代社会突出“以人为本”,人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突出。网络的发展使得知识传播越来越广泛,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优秀的人才不再只是掌握知识,而是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的能力。

高等教育不能维持在传统知识传播的教育方式,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否主动将知识转变成为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学习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就需要了解大学生的个体需要,差异化的设计培养路线。高校应该建立一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友爱、情感交流”氛围,构建大学生人文关怀机制,才能有效的帮助国家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

1.2 对大学生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心理发展、个人尊严、个人发展、情感需求等等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全面关怀、是对大学生的尊重与爱护的需求,其核心是人性和人的价值观。大学生身心健康,标志着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学生才能成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综合性人才。

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1 没有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等教育的重心,往往是成果导向的。高校教育者更看重可数字化的“教育成果”,如学生的成绩、论文发表数量、学生就业率等等。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心理健康发展等等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极度缺失。

2.1.2 辅导员老师的配置不合理,能力不足

高校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数量配置严重不足。每个辅导员负责的学生过多,有的辅导员甚至负责两百多个的学生,连学生的姓名样貌的认识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了解其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心理状况。除了数量,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中心也存在问题。很多辅导员将自己定位为“生活老师”,只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好,就完成了工作。并没有将学生的心态教育引导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辅导员本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校也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培养和指导。

2.1.3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后

很多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着重的是校规校纪的执行,通过班会灌输的方式进行宣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缺乏积极主动性,甚至从心理排斥。学生接受的信息,更多的是“不能、不许”等红线行为。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上的目标是“学生不违纪,不出事”。但缺乏主动性的沟通,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学生有问题也是刻意的隐瞒学校,而不是主动和老师沟通。

2.1.4 对学生问题的处理简单粗暴,缺乏人文关怀

学生发生违纪行为,学校一般采取处罚了事。或大事化小,以减少事故影响为主要目的。对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没有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到人文关怀,甚至于产生学生与学校斗智斗勇的对抗性行为。

2.2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性

2.2.1 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尚且不足。

大学生刚刚经过高压的高考,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偏弱的,巨大的环境变化,如遇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校园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等等,都需要自己解决。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就会出现内心脆弱,高校需要对这类学生群体提供足够的人文关怀,帮助其疏导解决心理问题

2.2.2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现象,学校内外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压力、家庭环境不同,大学生对缺乏判断能力,接受社会的负面信息过多,就容易陷入思想困境,陷入迷茫。

2.2.3 现代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学校缺乏情感教育的链条,没有注重老师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现代网络化普及,学生上网时间逐渐增加,学生逐渐变成“网虫”、“宅男”,学生之间互动也越来越少,情感交流很缺乏。

3 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人文关怀机制,是高等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任务。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客观现象,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把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教育中,对此,有以下对策可供参考:

3.1 提升高校对学生人文关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只有认识才会重视,只有重视才能将人文关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人文关怀机制,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的大学教师,除了自身专业素养很重要,其人文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行为榜样,效仿的对象。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行为素质,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信任、信服。因此,打造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

3.2 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社会在发展,高校应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引导大学生理清社会发展的主流,紧跟时代潮流。要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理解社会时事,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培养主人翁意识,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的利益需求,维护大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帮助大学生找社会正确价值观的范围内,实现个人价值。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处,对个人行为有激励作用,也使得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价值追求,与社会主流发展方向趋于一致。

3.3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正确理解学生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由于出身经历、教育情况、家庭因素、兴趣爱好、性格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才能和品德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共性教育,也要承认个体差异。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个体沟通、宿舍生活沟通、问卷调查、座谈会等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分析其优缺点,从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案。现在高校常常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网络沉迷、学习压力、生活态度消极、情感困惑、就业迷茫等等,各不相同,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人文关怀。高校可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等渠道,让学生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找到能帮助他们的人。

3.4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现代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过多的受到关注和溺爱,造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以至于在集体生活中产生冲突或落差。需要让大学生自己培养关怀意识,主动了解他人的需要,贴近生活。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增加父母陪伴的时间,通过劳动、倾诉等方式,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亲情。也可以安排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做义工,走进山区、贫苦地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尝试一些社会的兼职工作,通过劳动了解社会现状,珍惜劳动成果。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更懂得感恩,思想更加成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都能提升,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3.5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提升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传统的理论教育过于枯燥。加大学生在校内外的交流活动,拓展其交流渠道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更多的参加各种辩论、演讲、比赛,促进大学生各类活动社团的建立,创造课外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接触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把学生从网络上、宿舍中带离,加强人际交往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交流,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们全面、和谐的发展,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体现,也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的实践。高校教育者应在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大学生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理解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有效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个人素质修养,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辅导员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