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带给实训室企业化管理的启示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企业化茶道实训室

刘 凯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21)

近些年来,我国对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也纷纷进行转型升级,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进行大幅提升。实训室,就是高职院校实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素养的重要场地之一,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及现代化师徒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因缺少科学的管理模式,很多院校的实训室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完全发挥出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其物尽所用等诸多优势,逐渐被应用到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中。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其蕴含的哲学思维,至今仍在意识形态领域为人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将茶文化的思维融入到汽车实训室企业化管理模式中,能够更好的使师生认识到实训室的作用,更好的利用实训室开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

1 实训室使用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院校当中,各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实训室大量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汽车专业实训室。汽车专业实训室在使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训室的使用效率。主要表现如下:

1.1 僧多粥少 场地无法满足实训需求

汽车专业类的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紧密的课程,只有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汽车结构、原理,故障分析等问题,单凭教师的课堂授课很难满足教学需求。而高职院校的现状是,与企业相比缺少足够的实训场地,与在校学生数量相比,还存在一定短缺。在开展实训教学时,学生只能是看着老师操作,或是浅尝辄止,无法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的实践联系,在实训效果上很难得到保证。

1.2 设备老化 与汽车产业发展脱节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属于高速发展的行业。每年都会有新的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尤其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混动汽车、智能驾驶汽车的出现,更是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反观我们的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类课程,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滞缓,实训设备老化过时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毕业之后,所掌握的汽车专业知识,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还需继续接受岗位培训后才可上岗。

1.3 责任心差 对设备养护不到位

责任心差即体现在教师对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的忽视上,又体现在学生对实训室各种设备的不爱护上。如按照实训室的管理规定,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前,实训所需的各种设备的调试、工具的准备都应该到位,而实际情况是,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实训过程中才进行。再如,学生的好奇心大,越是强调不要随意触碰、拆装的设备,学生越是想研究一番,造成设备损坏后又怕承担责任,不肯及时告诉管理人员,使得损坏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修理,从而影响了下一步实训课程的进展。

1.4 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在很多院校中,与一线授课相比,学校对实训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低,因此对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奖惩机制制定也不完善,给人以管理人员不被重视的感觉。不但在进修、培训上机会较少,就是在待遇、职称,职位晋升上,与任课老师相比也处于劣势。直接导致了管理人员责任心上的缺失和工作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降低,并在实训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上体现出来。

2 实训室企业化管理作用和目的

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在校学生能够接触到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训室进行企业化管理,首先可以使实验室的管理更为规范,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可以更加有条理的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维护等工作。其次,有利于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企业化管理引入到实训室中,可以更好的构建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让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要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实训室引入企业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实训效率和教学质量。“效率”是企业的生存法则,通过对实训室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有利于实训效率,教学质量必然也会得以提升。

3 茶文化对实训室企业化管理的启示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发现和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以前,在千百年来,各种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不断吸收着我国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优秀文化精髓,最终自成体系,成为囊括种植、生产、加工、审美、品鉴、音乐、舞蹈、哲学等多种学说为一体的文化体系。一般来说,“和、静、怡、真”被推崇为茶道精神,而这种茶道精神,也为当下解决一些社会难题提供了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会议上,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如在文艺座谈会上曾经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强调要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至今仍在意识形态领域为人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茶文化的最高指导原则。和谐中庸,天下大和,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在“和”上得以体现,实训室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实践场所,不同的是工作场所,相同的是工作性质,这与茶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贴合。因此茶文化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实训室的重要性,端正实训态度,提升实训效果。

“静”是茶道所需的环境和心理要求。对待一些专业类实训室,环境上要求安静是不现实的,但在心态上一定要有平心静气,处事不惊的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实训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

“怡”指的是享受茶道的带来的身心享受。对于汽车专业来说,工作环境脏乱,系统分析繁琐,初入此行的人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而茶道精神中的“怡”,恰恰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享受过程的快乐。茶入口之初涩中有苦,而后回甘。如同实训或将来的工作,是需要慢慢体会和投入,才能最终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真”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有着返璞归真的意思。实训室企业化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为社会和工作岗位提供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学校决策者也好,任课老师也好,实训室管理人员也好,接受实训的在校学生也好,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训室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只有端正了实训态度,才能认清实训目的和方向,进而提升实训质量。

4 结语

实训室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最主要的时间单位,其效果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对将来的实际工作产生影响,实训室企业化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实训室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若是将茶文化思维和中国茶道的精神引入到实训室企业化管理中去,将会更好的让在校师生及实训室管理人员认识到实训的必要性,发挥出实训室的最大功能来,从而为学生稳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企业化茶道实训室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茶道六百年》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