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授课体系的路径分析

2019-01-06费水蓉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道就业指导茶文化

费水蓉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肇庆 620040)

1 茶文化元素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1.1 茶道下的就业指导课程规划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影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规划的最关键因素。首先,茶道“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演变,是就业指导课程中人职匹配的重要理念。古人“天人合一”表述中的“天”放在现代,可译为是现代的社会环境。因此,就业指导课程规划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区分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及演变方向,才能在社会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避免就业误区;其次,茶道“正、敬”两要素影响就业指导课程的体系纲目。就业指导虽具有对学生个体素质要求的特殊性,但整体的授课规划具有同一性。必须有一个大的脉络框架,才能做到“正人心”,让学生在普遍性下发挥自己的特殊性而不盲目就业;最后,在茶道思维的影响下,创新就业指导课程规划体系,利用实战演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1.2 茶德下的职业素质要求规范

茶德是就业指导授课体系中的重要素质性内容。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腾飞发展,必然会造成企业员工功利心过重等问题。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员工难免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现代各大型企业都以茶德为员工道德标准,让员工学习茶德精神,坚守职业道德与初心。北京电子软件园等多个企业,更是每年举办特色茶德问答大赛,评选茶德模范,促进员工的自律。在此社会趋势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规划中,也逐步学习和发挥茶德元素的道德规范性和影响力,让大学生拥有一颗爱岗敬业之心。并且在茶文化陶冶身心的环境中,教授学生在自身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合理进行调节放松,保持稳定的工作效率,维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就打好“以德为先”的基础,为我国未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1.3 茶科学与授课体系模式构建

茶道的跳跃性思维和多重涵盖理论、茶德的道德素养文化理论,都无法构建一套完整的授课体系。经过现代茶学协会成员对茶文化元素的探究,一致认为近代出现的茶科学理论可作为指导思想下的模式复制,来构建高校就业指导的授课体系。一方面,通过茶科学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断的层级分类理论为例,将授课体系进行完善细化。针对不同地域性的高校、不同水平的高校及高校内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都结合社会大环境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可供任何学生参考;另一方面,学习茶科学的严谨性,对已有的授课体系模式进行修缮。将授课体系由人为定制分析,加入计算机函数分析,让课程的学分绩点指标评判和授课体系内容讲解更加精确和严谨,便于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就业选择。在茶文化元素的影响下,高校就业指导授课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

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授课体系分析

2.1 授课内容体系分析

现今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内容主要根据就业心理、就业趋势及如何就业来讲述。首先,就业心理主要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讲述,对于先就业再择业、人职匹配等就业理念详细分析。然而,就业心理内容的讲述更多的是理论性的分析讲解,没有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学生无法将理论与自己所处的情景结合,导致就业心理概论没有实用性。其次,关于就业趋势的分析,课堂上也只是在大方面和主要政策下讲述,缺少一些细节化的内容精讲。最后,关于如何就业,涉及到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学校同样没有从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综上,现今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框架及理论已经十分成熟,但概论太过宏观,缺少课程内容的微观细化及概论实践应用。

2.2 授课模式体制分析

高校的授课模式体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授课(即翻转课堂)及互联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沟通,在线下的校园网平台上也可以进行交流。授课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学校对于授课体制模式转变所提供的硬件设施却不够完善。在线下授课和资源整理的校园网平台上,往往因为平台卡顿等平台设计问题出现状况。对于直接转变的授课模式,没有中间的过渡阶段,对于师生课堂氛围的调整太过突兀,对于教师现阶段的教学责任规划也不详尽。因此,必须以茶为纲,利用茶科学的优势,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在授课模式和教师体制中,逐步渗透,试点施行。才能让革新的教学体制可持续发展,让师生都潜移默化地接收授课体制的转变。

2.3 课程建设发展趋势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趋势正在由公共必修大课变为小课教学;并从书本理论指导变为实践考察。一方面,公共必修大课的开设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述自己的就业疑问,教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茶艺教学模式的一对一课程建设可知,小班教学能够更加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学校学生数量太过庞大,无法进行一对一课程教学,因此,只能进行适度的小班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茶道“知行合一”理论的影响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开始突破书本,进行实践演练。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孵化基地供学生创业,并且在期末考试中增添案例分析的内容。

3 茶文化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路径

3.1 扩展授课主题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课堂应当突破自身的宏观构架,在课堂上增添新的就业主题及讲解内容。其一,扩展授课主题内容的深度。在课堂上根据每个就业理论找出不同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特别是对于茶叶企业进行重点分析,让同学能够更加理解茶元素影响下的就业课程内容及意义;其二,扩展授课主题内容的广度和维度。将各个行业都加以探究,而不只是就国企和世界500强经济企业进行分析。在扩展行业主题内容的时候,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还能够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契合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为我国的新兴经济力量做出贡献。综上,教师授课时应该将茶文化元素包含的维度、深度和广度进行融入穿插,提高课堂内容的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主动创造性及概论理解力。

3.2 构建线上授课体系

前文提到,现阶段某些高校已经开始进行“互联网+”线上线下授课体系。然而因校园平台软件设计不足和体系构建脉络不清晰等问题,线上授课体系还没有完全开展和完善。构建完善的线上授课体系,首先要就业指导研究组及教师根据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考察范围及课业要求做出大纲,再进行专门的平台设计。在主要的线上授课类目和平台进行规整后,在校园内进行试行开展。以往的小课教学模式,可以突破课堂,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师生互动。在线上授课体系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固定的模式化的上课方式后。在线上平台开设社区交流群及用人单位群。让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就业心得及疑问,让学生也有机会与用人单位的领导直接沟通,进行学习。因此,构建完整的线上授课体系,促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智能化与规范化,为我国课程创新改革提供范本。

3.3 开展学校单位双向实习模式

学校单位双向实习模式是茶道的实践思维影响下,高校就业指导课关于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实践探究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在学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让其进行实习,感受就业的辛苦及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另一方面,对于条件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与用人单位直接商议,将其送去相应单位进行带薪实习。开展学校单位的双向实习模式,是茶道太极思维及实践思维融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体现。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提早感受社会就业环境,早日规划就业目标。

4 结论

茶文化元素融入高校就业指导授课体系的路径多元化,让高校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有了革新与发展。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设计、授课内容的扩展及实践平台的构建,高校就业指导课开始形成自己宏观框架下的微观体系,为我国就业课程建设及社会实干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茶道就业指导茶文化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