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餐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探究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7期
关键词:快餐中华文化中华

罗 蓉

(宜宾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

1 快餐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然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的浪潮挑战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地位;现如今,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文化进入快餐时代,大学生文化接受形式和认同度随之变化。“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大学生群体,是祖国和民族建设发展的希望;当今的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起文化自信,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环节。而如何在快餐时代,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必然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要求,结合实际接受情况,找寻出适合满足实际的培养路径。

2 快餐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孕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三个阶段。三个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快餐时代,对这一培养路径既带来了帮助,又带来了挑战。

2.1 文化接收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第一路径

快餐时代,“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率”成为都市生活的金科玉律。在文化领域,速成、通俗、短期流行,却忽视文化积累和内在深入探究成了时尚。在网络的助力下,这种“流行趋势”大行其道。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的一大重要受众群体,同时网络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大学生群体文化接收的主要途径。把握网络对大学生文化接收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在快餐思维的影响下,QQ空间、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甚至青年人群体愿意接受的主要传播途径,故而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微”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宣传。

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2019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人民日报》通过其法人微博仅全国人大会议开幕的3月5日当天发送相关微博56条,仅9点整的开幕式直播单条微博就收获了超过11万点赞和304万播放。由《人民日报》发起的“2019全国两会”微话题阅读量100.4亿次,参与讨论882.4万人次。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中显示,微博18-22岁用户2018年末占比35%。同时,又有大量学生用户将微博转发至常用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将传播受众面扩大。可见在本次《人民日报》官博2019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大学生群体的接收度较高。

同样的例子还有微党课、微团课的应用。这一类文化接收总体呈现出向“微”的方向发展,展现出简洁明了、观点突出、篇幅短小的特点,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内容有所了解;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讲座、课程以及书刊传播,获取方式简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范围更广的互动交流。其优点在于形式学生易于获取、接受,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被学生广泛了解。但其缺点与所有快餐文化一样,只能达到涉猎的程度,对于高深甚至有些艰涩的传统文化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更无法完成之后的培养步骤,无法通达文化自信的结果。即便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点,但是这种带有快餐性质的“微”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依然值得肯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可根据内容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将“微”传播更加精致化:一方面,用简明扼要的介绍整体把握文化脉络;另一方面,用版块化、形象化、逐层递进的介绍深入文化内部精髓。二者结合,让文化接收的过程不会显得冗杂繁复,让学生们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间隙也进行文化接收。文化接收的有效进行,为文化自信提供材料、奠定基础。

2.2 文化理解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第二路径

文化理解是对文化接收的内容进行提取、分析。快餐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优秀的文化养料被混杂在纷繁的信息中。文化理解首先需要将优秀文化提取。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文化理解的关键。文化的娱乐性、商业性、短暂性被放大,取悦大众、博人眼球成了很多快餐文化的目的,正是这些华而不实、真假难辨的信息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的关注对象。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让不同文化呈现在大学生群体的面前,成为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的又一障碍。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正如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中说的那样:“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用科学的视角,对接收的文化信息筛选、提取、分析,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同时,快餐时代,过于对时间、效益的追究造成文化缺乏分析理解,网络上也普遍存在着“五分钟读懂四大名著”等一味追求速成“教程”,缺少了从接收到接受的转变过程,希望通过浅显的介绍掌握深刻的文化内涵。针对此类问题,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灌输的层面,应着力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习惯:在充分了解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价值立场,对文化进行理解剖析,对文化进行深刻的再认识,为文化自信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2.3 文化认同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第三路径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快餐时代,文化认同显得并不重要。这种错误的观点主要源自于快餐文化本身内涵的空洞、价值的匮乏。文化认同的核心是对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中华文化,更是溶于血脉的精神纽带,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快餐思维下,对效用的过于追求,让人被工具理性支配,而摒弃价值理性。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国家、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自发地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3 结语

快餐时代,将快餐思维中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微”形式运用到日常教育中,将快餐思维不利于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的浅薄、效用至上、价值空洞等问题排除在外,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理解、认同中华文化,由此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为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快餐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一只鸡的IPO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智慧快餐
快餐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