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肠炎
2019-01-06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农业农村局草原技术推广站,731600)
生猪饲养在我国历史悠久,尤其在乡村基本家家户户一头猪,但因基层养殖户个人原因,对猪疫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盲区,本文就以猪传染性肠炎为例,对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做一论述,仅供参考。猪传染性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消化道疾病,通常以呕吐、腹泻和严重脱水为主要特征,对2周龄以内的仔猪具有高度致死性。成年猪即使患得此病也常能康复。本病自1946年美国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也有本病存在,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
该病的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毒在猪体内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以及回肠;不能在胃、结肠内增殖。
1 流行特点
除猪以外,其他动物即使口服病毒也不发病,但却能从口服病毒后的猫、犬、狐狸和燕、八哥等的粪便中回收到有繁殖力的病毒。犬有自然感染本病的报道,用其排泄物喂健康仔猪能引发本病。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从粪便、鼻液、呕吐物、乳汁和呼出的气体中排出病毒。
健康猪群的发病多由于带毒猪或处于潜伏期中感染猪的引入。未引入猪而原因不明白的发病也不少,这可能是由人、车辆以及鸟、犬、猫等动物为媒介传播的。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就以往病例综合来看,冬春季发病较多,而夏季发病较少。
2 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短,通常在24~36小时,个别长的可延至2~3天。仔猪突然发病,临床上首先呕吐,而后发生较为频繁的水样腹泻;患猪粪便呈黄、绿或灰白色,一般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并有恶臭;病猪极度口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则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患猪病死率逐渐降低。一般病愈猪生长发育受限,常成为僵猪。架子猪、肥猪和母猪等成年猪的症状较轻,仅表现减食、腹泻;一般经1周左右即可康复,很少出现死亡。
对病猪解剖,尸体脱水明显。可见主要病变集中在胃和小肠。且胃内充满凝乳块,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的液体;肠壁菲薄且缺乏弹性;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心、肌肉和肾可能出现变性。
3 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
3.1 病毒抗原的检测
临床可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技术,而应用最普遍的是免疫荧光染色。可于腹泻初期将病仔猪迫杀,取空肠或回肠粘膜作冰冻切片或抹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人工接种猪在接种病毒后第五小时至第七天均可检出感染细胞。也可用琼脂扩散反应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碱性小肠浸出液中的病毒抗原。
3.2 病毒的分离鉴定
分离病毒可用两种方法,一是接种2~7日龄易感仔猪,或是接种细胞培养物。分离病毒采样很重要,最好从发病不到24小时的幼龄仔猪采取空肠段,这种病料中所含病毒浓度较高,且相对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病料(肠内容物)先离心,后用抗生素处理或过滤以后除去细菌。试验猪口服病料后在18小时至3天内开始出现呕吐和严重腹泻,即表明病料中有病毒存在。如用细胞培养分离则需在猪睾(ST)或猪肾(PK)细胞单层培养物盲传几代后才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
4 类症鉴别
本病应与猪流行性腹泻等腹泻性传染病区别。
5 预防
5.1 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平时应注意不从疫区或病场引进猪只,坚持自繁自育,以免输入性引入本病。
5.2 一旦猪群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并用2%苛性钠对场地、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尚未发病的其他猪只应迅速隔离至安全地区饲养。
5.3 在发病的猪场,可在严格封锁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的人工感染,即采取典型发病猪的小肠磨碎加少量水喂给分娩前3周至6周的母猪。母猪一般发生轻微症状而产生自动免疫,至分娩期奶中即可含有高浓度抗体,从而使新生仔猪获得免疫。
6 治疗
6.1 灌服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100~200ml。应用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氟苯尼考等药物注射或口服土霉素、喹诺酮类药物。
6.2 对于严重腹泻、水样便的,应补充糖盐水、电解质和碳酸氢纳,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出现,导致衰竭死亡。
6.3 黄连、大黄、乌梅各10g,白芍、地榆炭、甘草、诃子各15g,苦参、萹蓄、白头翁、神曲、藿香、车前子各20g。煎水服,此为25千克猪的剂量。
6.4 生姜25g,石榴皮30g,枣树皮40g,大蒜20g,共捣烂,用热米汤700ml 冲调,每次灌服50~100ml。对大便失禁的用:红高梁、花栗树皮、石榴壳各30~60g,共炒研末,煎水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