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初探
——以肃州区为例
2019-01-06马东邦
马东邦
中共酒泉市肃州区委党校,甘肃 酒泉 735000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是全国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甘肃省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在实现脱贫的同时,如何在农村实现大农业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绿水青山,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生态宜居,农村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
从2015年7月开始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是肃州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实现农村绿色和谐发展的一次重要行动。作为环境卫生整治的主战场,该区广大农村地区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环境卫生整治的效果,影响绿色脱贫的进程。本文旨在总结探讨肃州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做法,推动生态绿色大农业观发展,为走出一条绿色和谐脱贫的路子做出贡献。
一、肃州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的成绩
(一)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三堆”问题初步解决
通过大规模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农民房前屋后、院内院外、田间地头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柴草打包整齐码放,粪堆、沙土堆、杂物堆等“三堆”问题初步解决,基本根除了杂物乱放、垃圾乱丢、污水乱泼、墙面乱贴等“四乱”现象。
(二)出行道路、消防通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对村组道路进行彻底清理,堵塞道路的各类土堆、砂堆、粪堆、柴草堆被彻底清理,道路通行更加顺畅。农民宅基地之间原本预留的消防隔离带多年来逐步被堆放的各类柴草堵塞,通过环境卫生整治,重新疏通了消防通道。对农田灌溉水渠内的各类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保证了各类农田灌溉水渠的通畅。
(三)农民良好生活习惯卫生观念逐步形成
原来部分农民认为乡下不比城里,脏一些乱一些才正常,已经习惯了脏乱差,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宣传引导教育的力度,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逐步发生了变化。
(四)多方合力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此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采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乡村主抓、村民主体、单位帮扶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环境综合整治中来,形成了最大的工作合力。
(五)保障运行制度机制探索运行
坚持建管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健全完善集镇、村庄、道路、景区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设施、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督查、有评比、有奖惩,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六)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行动不断落实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化利用,加快治理各种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尾菜等污染源,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能源化、饲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化肥、地膜、农药的使用量,对农业废弃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治理。集中开展废弃地膜、塑料、农作物秸秆和尾菜等污染源整治行动,确保田间地头清洁干净。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格落实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实现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全覆盖。防止城市垃圾、工业废水废渣下乡,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垃圾搬家现象
农村公共工程规划建设严重滞后,缺少配套的垃圾(污水)收集储存转运处理设施设备,村民居住相对分散,通过农村卫生集中整治,往往出现收集的垃圾无法集中处理,只能清理堆放到闲滩空地,仅仅是完成了垃圾的搬家,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二)缺乏配套制度机制,保障资金不足
农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缺乏成熟的经验做法,现在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如何建立科研合理的制度机制,如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农村各项经费都以专项资金的形式下拨,农村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所需资金不像城市通过纳入环卫预算来保障。以肃州区为例,2017年为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区财政按照平均每个村10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等方面,但10万元对整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资金要求相差甚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个长期不断持续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投入资金解决问题,在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资金的持续投入,对地方财政部门的压力相当之大。现在部分乡村垃圾清运依靠农民自家的拖拉机免费进行,短时间内靠热情和觉悟,但长期清理清运得有制度机制做保障。
(三)部分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重道远
农村道路桥梁、污水净化、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取暖做饭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压力很大。
(四)农村能源结构落后,由点污染形成面污染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烧炕取暖做饭主要以烧草(粪)烧柴及燃煤为主,虽然每家每户的污染排放量不大,但广大农村地区总体污染问题触目惊心。曾经袅袅炊烟是农村特有的美丽画面,但今天农村尤其是冬季取暖烧炕后的漫天烟雾已经由单家单户的点污染漫延为整个农村的面污染。
(五)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不足,回收滞后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据2018年12月26日搜狐财经新闻公布的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去年的67.4%,增长至72.3%。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大幅提升,给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了重大挑战,同时也导致大量国民财富外流。一方面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大量的石油制品被丢弃浪费,广大农村地区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田间地头、路旁沟渠、草木树枝上到处都是废旧地膜和塑料,造成极大的环境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现在残存地膜、塑料回收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回收地膜塑料现在主要靠人工拣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土地中存留量依然大。另一方面购买新地膜价格低,回收残膜塑料价格更低,很难调动农民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农民房前屋后大量堆放的柴草杂物没有深度开发挖掘其价值,只能长年累月堆放,任其发霉腐朽。大量的植物秸杆、尾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堆弃在田间地头。
(六)宣传引导不足,观念仍有待转变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经过宣传教育督促检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但很容易出现反弹复发,刚刚清理干净的公共区域,很快又被农民倾倒了农业垃圾。还存在农民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农民对自家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的热情较高,但对地头、沟渠、路边等公共区域卫生清理和保洁的热情不高。
三、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建议
(一)规划先行,完善配套设施设备,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配套的垃圾桶、垃圾点、垃圾填埋场(处理场)、污水处理站等设施,政府应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设计,杜绝垃圾搬家现象,避免垃圾处理不当引起的二次污染。
(二)尽快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对应的制度机制
充分借鉴甘南全域无垃圾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机制,以制度机制保障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及后续维护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以专项经费的形式予以保障,积极争取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其中。对垃圾集中清运填埋等工作,实行社会化服务,实行经费保障和补助,确保可持续性。
(三)结合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对农村道路桥梁、灌溉水渠、污水净化、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取暖做饭等配套设施逐步进行健全完善,尤其是集中性环保的垃圾处理场迫切需要配套。
(四)逐步引导农民转变农村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清洁化
甘肃目前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迅速,受限于外送通道不足,而就地消纳能力又弱,导致出现弃风、弃光等问题。从能源政策层面上探讨对农村居民用电进行节能环保补贴,农村取暖做饭逐步实行电能化,取代烧草(粪)烧柴的方式,减少排放。玉门市柳河镇生物质气化站项目也为解决农村清洁能源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该项目利用农户废弃的植物秸秆、树枝树根等,通过先进的“生物质釜式干馏制碳气油液联产”新技术,通过生物质气化炉,将秸秆、干树木等原料加热高温干馏后,生产出生物质燃气、高温木炭、木焦油、木醋液等产品。该项目创新采取秸秆银行的运行模式,农户把拉来的秸秆及农林废弃物进行入股,到年底分红,每吨秸秆折价200元,年底的分红不少于15%,同时也可以“以杆换气”,一吨的秸秆可换100m3生物质气。这种方式,既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又解决了秸秆及农林废弃物无处堆放的问题。2018年柳河镇已有150户农户用上了生物质气。
(五)推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将农作物秸杆茎叶直接深翻还田作为肥料或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禽畜粪便经腐熟发酵作为农家肥使用,既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不对外产生垃圾。通过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废旧塑料回收价格,加大对残膜、塑料加大回收的力度。庆阳市镇原县农民李社银发明的废旧地膜捡拾机一定程度解决了地膜回收的难题。对农民房前屋后堆放的柴草秸杆除了上述可以秸杆气化外,还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加工各类建筑板材或食用菌培养料。尾菜及其他植物茎叶经发酵都可以成为优质肥料。
(六)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乡风文明
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扩大社会影响,努力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由政府主导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加强典型培树,督查评比,积极宣传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全面放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效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文明守则,规范居民行为,引导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