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1-06焦保武张建龙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瘤染病稀释液

焦保武 张建龙

(国有洛宁县全宝山林场 河南 洛宁 471700)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根部病害,在我国河南、河北、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发生。可危害核桃树、苹果树、枣树、桃树、楸树、柳树、桂花树等多种经济林和绿化苗木。尤其是在一些成年树和苗圃中,发生较为严重。主要危害苗木根部幼嫩组织,严重时根上长满结瘤,根不能正常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地上部生长矮小甚至黄萎枯死。

1 症状

受害植株的侧根和须根形成许多大小不等、近圆形的根瘤,根瘤初期表面光滑,淡黄色,后期粗糙,质软;剖开可见瘤内有白色透明的小粒状物,即根瘤线虫的雌成虫。受害严重时,可出现次生根瘤,并发生大量小根。病株的地上部分起初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根系受害越来越严重,树冠逐渐出现枝短、梢弱,叶片变小,长势衰弱等病症;同时,叶色发黄、无光泽,叶缘卷曲,呈缺水状,易脱落或枯萎。

2 病原

该病病原为根结线虫。卵似蚕茧状,稍透明,外壳坚韧。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胚胎发育成线状、无色、透明的幼虫,2龄幼虫侵入寄主后,虫体逐渐变大,由线状变成豆荚状;3龄幼虫开始雌雄分化,4龄幼虫雌雄分化明显。雌成虫乳白色,成熟时为梨形;雄成虫线状,头端圆锥形,尾端钝圆呈指状。

3 发病规律

根结线虫的传播主要依靠种苗、肥料、工具、水流以及线虫本身的移动。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卵在卵囊内发育成1龄幼虫,1龄幼虫孵化后仍藏在卵内,经1次蜕皮后破卵而出,成为2龄侵染幼虫,活动于10~30 cm深的土中,等待机会侵染寄主植物的嫩根。2龄侵染幼虫侵入寄主后,在根皮和中柱之间为害,并刺激根组织过度生长,形成不规则的肿大根瘤,幼虫在根瘤内生长发育,再经几次脱皮,发育成为成虫。雌雄成虫成熟后交尾产卵或孤雌生殖产卵。在适宜的条件下,根结线虫1年内可进行数次侵染。根结线虫生存的重要因素是土壤温度和湿度,在土壤温度25℃~30℃,土壤湿度40%左右条件下,最适宜该虫的生长发育;若土壤温度超过40℃或低于5℃时,根结线虫会缩短其活动时间或失去侵染能力。土壤过于干燥时,卵和幼虫也无法存活。感病植株连作越长,根结线虫越多,染病越严重。土地疏松、含盐量低的中性沙质土壤发病重。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检疫。实行严格检疫,不栽植带病苗木,防止根结线虫扩展蔓延。一旦发现染病植株,应立即拔除、烧毁,以清除染病源,同时,用溴甲烷处理染病土壤。

4.2 避免轮作。应选择无根结线虫的土壤做圃地,同时,圃地应避免感病植物连作,特别是不要在前茬作物是楸树、花生、芝麻等地块上育苗。发生过该病的圃地,应与杉、松、柏等不感病的树种或与禾本科植物轮作2~3年。

4.3 深翻圃地。深翻圃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效,减少根结线虫的发生。当表土翻入地下后,原来的表土埋得越深,通气性就越差,根结线虫的活动就越困难。深耕时,把深层土换到了表面,或从别处换来了表土,这样,根结线虫就会减少,危害也会减轻。

4.4 药剂防治

4.4.1 利用溴甲烷处理土壤。可用3%克百威(呋喃丹)颗粒剂或15%涕灭威颗粒剂分别按4~6g/m2及1.2~2.6g/m2的用量拌细土,施于播种沟或种植穴内;也可用10%苯线磷颗粒剂处理土壤,具体用量为30~60kg/hm2。

4.4.2 用二溴氯丙烷乳剂进行防治。该药剂呈淡褐色,有臭味,杀线虫能力强,对植株药害小。施用该药剂时,可采用垄沟浇灌,即在树冠周围挖12 cm左右深的垄沟,把80%二溴氯丙烷乳剂配制成100~150倍的稀释液,搅匀后浇灌到垄沟内,待药液渗入土中后,覆土耙平。也可采用钻孔灌注,即在树冠周围钻一些深15 cm左右的孔,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约30 cm,把80%二溴氯丙烷乳剂配制成15~20倍的稀释液,每孔注入适量的稀释液,随即填孔覆土。

猜你喜欢

根瘤染病稀释液
偶感
不同时间输液法输液对樱桃根癌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不同处理方法对樱桃根瘤病的防控效果
果树苗木根瘤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基于15N 示踪法的双根大豆系统氮素吸收和分配特性研究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