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马铃薯现代农业土地综合整理开发项目探析
2019-01-06汪晓东
汪晓东
(辽宁省建平县国土资源局张家营子国土资源所 辽宁 建平 122400)
为了满足建平县现代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区域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自2010~2015年,辽宁省建平县在马铃薯现代农业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实施建平县马铃薯现代农业土地开发项目,首先对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土地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按照辽西北低山丘岭地区马铃薯产业开发土地面积要求,建平县马铃薯独片开发面积要达到15 hm2以上,马铃薯产业开发用地的自然坡度要控制在18°以下,建平县开发马铃薯的总体面积(按2~3年轮作2∶1)要达到1.0万hm2。在充分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马铃薯开发土地保护制度。针对马铃薯开发种植地块零散、零碎、地势凸凹不平的现状,确定建平县马铃薯开发规划区内整理马铃薯种植专门土地1.3万hm2。总的目标是:整理后的马铃薯种植开发地块,初步实现地块集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适于大面积机械化的要求。
1 建平县马铃薯基地土地整理的总体标准及要求
根据建平县马铃薯规划区内不同地块的地形、地貌等不同,规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地块间高差大于1.5 m以上的要建立单独地块。对于划分为同一块地的区域,以机械作业为主,进行土地整理,经过倒坎、降坡、复垦等一系列机械化作业,最终实现土地两无,即“无埂、无坎”,起伏度低于5%,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在经过上述作业后基本合格的基础上,修建马铃薯基地排水沟网,建立健全马铃薯基地的排水系统。除此之外,对马铃薯基地的土地进行系统整理,全面实施土壤改良技术措施,通过轮作、深翻旋耕、间植绿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等措施调节土壤肥力、实现地力肥沃和土壤优化,系统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实现马铃薯开发地块的土地资源产出率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共同提升。
2 建平县马铃薯基地土地综合整理的主要步骤
第一,对全县马铃薯开发种植区域内的土地承包户进行详尽的调查、统计、汇总;第二,对承包户所承包的土地面积进行详尽登记并造册;第三,对全县所有马铃薯种植户承包土地的分布状况和位置信息进行准确无误的实地踏查,然后进行土地重新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入户确认;第四,对马铃薯种植开发区域的地块进行编号,并与种植户相对应;第五,对编号后的土地进行整理,按各种植户的承包面积进行重新配置。对于土地整理过程中被占用土地的农户,要进行适度补偿。
3 建平县马铃薯基地土地综合整理采取的主要方法
对于需要整平去埂的地块,通过推土机铲去耕作层后集中堆放某一位置,之后用机械将土埂拿掉;对于相邻两块地在原有不平的情况下,要将其建立于同一水平面上,之后将耕作层用机械恢复原状,通过整理后形成较大的地块;对于同一块地里坡度比较大,通过推土机、挖掘机等整理机械先刮去耕作层并实施集中堆放,把占高的土地部分取出后,将耕作层的土壤再度恢复,通过整理后使整块土地变平;对于地势比较低洼、夏季马铃薯生长期间易积水的地块,还是先把土壤耕作层集中某一处,将余方处土壤回填至缺方土壤处,随即将原有耕作层予以恢复,形成高低相同、水平一致的地块。
4 建平县马铃薯基地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取得的效果
在马铃薯开发区域内,原来比较分散、破碎的零碎小块土地转为集中连片的大片量土地;经过土地整理后,土壤得到了改良,土壤肥力均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土地利用率极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的不良问题。有些马铃薯种植地块在未进行统一整理之前,地势比较低洼的常被积水所淹,地势较高的高坡地块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失肥失水。地势低洼的地块经过全面系统的整理后,排水沟渠畅通,有效减缓了水土流失。经统计计算,建平县实施土地整理后,马铃薯可耕作面积增加了3.5%~6.5%,土壤利用率有所提高。土地整理后,有的耕作层虽然暂时被破坏,使土壤养分各地不均匀,在后续的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大优质农家肥、间作绿肥作物等技术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改良了土壤耕作层,使土壤肥力得到了恢复、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有效改良,为建平县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立足建平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理,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对于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与扩大面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