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方法探讨
2019-01-06谢应翠
谢应翠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竹县分校 四川 大竹 635100)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竹县分校为落实上级精神,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技能资源优势,积极为发展农村建设、实现精准扶贫,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培养大量的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学情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和普通的中学生、大学生不同,学员来源复杂,主要有养殖户、农场经营者、中高职毕业生、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及家庭妇女,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在18~55岁之间;教育层次也不同,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连小学也没有毕业,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别;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学员是边生产边学习,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学习兴趣浓厚。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方法
2.1 依据学情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2.1.1 根据农时,采用集中与分散、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员来自农业生产一线,要根据农时适当安排培训时间。集中培训的时间要选择在农闲的时候,这样学员才可以安心学习。农忙的时候,老师下乡指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员居住地相对比较分散,都来学校学习路途遥远,也不方便,可以根据学员所报科目以及人数,采用分片集中培训的方式,将教学点设置在学员的家门口,这样既可以方便学员,又能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上课时,要采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员学会自学。除此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设施,保证和学员的沟通,随时解答学员的问题,而且随叫随到,为学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2.1.2 根据不同的学员,因人施教。由于学员的年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等差异较大,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区别。在进行培训前,要对学员的基本情况做充分的了解,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案,因班、因人施教,用方言或肢体语言,把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保证学员学了会用,用了有效果,人人都能有收获。
2.2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下载视频、动画等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员在家自学,提高培训效果。利用网络教学,可以丰富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手段,农民学习链条得以延伸,培训覆盖范围更广,受益的群众也更多,也为实现全民终身教育做出了有益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仿真教学可以弥补教学设备不足。教师可以利用仿真教学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比较难理解、难操作的实践内容,如花生种植前的准备以及生长过程中的管理,这部分内容时间较长,不适合现场教学,但是实践性又比较强,那么就可以利用课件把整地、播种、不同生长期的管理技术真实再现,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对知识要领的传授。
2.3 根据农民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进行安排,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对知识的需要。对于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学员,主要对植物保护技术、土壤肥料技术、水肥一体化节肥节水技术、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技术等进行培训;对于农业机械班的学员,主要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与维修进行培训;对于养殖班的学员,主要对畜禽、水产的养殖技术、疾病防控技术、饲料调制技术进行培训。
3 结束语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根据学员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视频辅导和田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对感性化、动手性强的知识和技术,尽量多组织学员参观学习,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使学员真正掌握技能,提高培训成效。同时,对于新型农民的培育,也不仅仅是对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改变农民传统的观念,传播农业信息,鼓励学员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