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散养畜禽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6陈芳蓉

吉林农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防疫站检疫养殖户

陈芳蓉

(乐至县农业农村局石湍畜牧兽医站,四川乐至641500)

1 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户的防疫观念误区

在农村地区进行散养畜禽的养殖户,很多都是以家族式发展而来的[1]。一般一家饲养畜禽得到了经济改善,进而逐渐发展周边的亲戚、邻居或好友。这样发展而来的散养模式,很多都存在养殖理念、养殖水平、管理模式较为保守和落后的问题。因对《动物防疫法》了解有限,很多还是处于亲戚之间相互介绍养殖经验,用一些土方法给畜禽做防疫,缺乏科学的养殖经验,一旦出现畜禽的病死情况,多是随地丢弃,会对周围环境形成二次污染,甚至导致健康畜禽在污染的环境下散养而被传染的事件发生。此外,还存在对养殖过程中消毒问题的重视不足,即便是散养养殖,对于畜禽的圈舍也应进行消毒、定期的免疫接种等。很多时候,也因养殖户对疫苗剂量控制不严,出现防疫效果不佳问题。甚至有些养殖户吝惜疫苗开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散养不会出现疫病问题,不给畜禽接种疫苗,当有防疫站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工作、例行检查时,将畜禽藏匿起来,从而导致防疫工作效果差、效率低问题。

1.2 疫苗供应环节中的管理缺陷

在农村畜禽疫苗的购买和防疫过程中,因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或受不正之风的影响,导致所购买的疫苗为劣质无效疫苗、过期疫苗。这样的疫苗流向农村市场,最终导致防疫效果不理想、无效,阻碍了散养畜禽防疫工作的开展。此外,乡村中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不到位,对农村的防疫宣传、培训工作贯彻不彻底,也导致了农村散养畜禽防疫意识薄弱,致使农村散养畜禽病死率高[2]。

1.3 乡镇防疫站人才队伍素质不高

相较于城市中的动物检疫工作人员,乡(镇)防疫站的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定的短板。村级防疫工作人员进的多是鸡、鸭、羊、猪圈舍,其不仅社会地位不高,工作中常会受到较大的误理解和阻力,且其岗位报酬有限,导致难以吸引高新人才从事这一行业,整个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从业者文化水平、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此外,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较为分散,再加上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认识不足、难以有效配合,都为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从而致使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接种任务,综合防治效果欠佳3]。

2 有效性的对策

2.1 强化散养防疫工作的宣传工作力度

通过乡(镇)的广播站、电视、宣传栏、横幅等营造积极的防疫宣传氛围,还可定期举办养殖户、兽医等技术培训及普法大会,提升散养养殖户的检疫、报检、接种意识。使广大养殖户意识到疫情风险是养殖过程中的最大风险,改变其与防疫工作人员对立的观点。当养殖户出现养殖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向防疫站进行报告,可进行免费的咨询和提供防治措施。只有农村广大散养畜禽养殖户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防治疫病意识,使其切实地认识到疫情防治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其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疫病防治工作,并做到主动报检。

2.2 规范报检点的建设

为了方便群众咨询、报检、购买疫苗,应在村镇设立规范的报检点。可进行统一的检疫标志性门牌、公示牌设置、使用统一的报检平台登记、进行统一的规范报检服务。使民众在发现畜禽有异常时,及时向报检点反映,并能够获得有效的回应和解决方案。

2.3 加强对畜禽圈舍的建设和饲养管理

为了做好防治工作,散养养殖户在进行畜禽的圈舍建设中,对通风、保暖等因素要考虑周全,并应及时进行消毒、清洁,防止细菌滋生而产生疫病。为了贯彻疫病防治的防与治结合策略,应划分活动区和生产区,为母畜提供专门的生产区域。在进行疫苗接种中,要严格按照检疫人员的示范和标注剂量进行定期的注射。

2.4 加强对农村防疫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站受县级机构的管理和督导,应加强对乡镇动物检疫人才队伍的建设,定期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提升乡村工作人员的待遇,让高素质人才向基层沉淀,并能够在自身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严格执法,从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乡镇农村畜禽检疫工作队伍。

3 结语

在基层散养畜禽防疫工作中,应积极贯彻“防疫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只有提升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养殖水平和能力;同时不断提升乡(镇)防疫工作的落实和贯彻,才能积极做好农村散养畜禽的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防疫站检疫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乡镇动物防疫站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研究
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