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蛋鸡疫病防控与治疗
2019-01-06袁晓雷王林
袁晓雷 王林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农业农村局 071100)
1 秋季蛋鸡常见病新特点
近几年来,秋季蛋鸡常见病种类逐渐增多,据笔者长期兽医临床实践总结,近几年蛋鸡秋季常见病普遍产生继发(并发)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细菌”多元混感的现象极为常见,治疗难度明显增大;夏秋交、秋冬交大幅降温时节,蛋禽最容易罹患病毒性感冒,蛋禽病毒性感冒的发病时间节点基本与人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饲养管理人员发生病毒性感冒时接近鸡群会对其构成发病威胁。
2 秋季蛋鸡病原性疫病防控
蛋鸡病原性疫病包括病毒、细菌(含类细菌)、寄生虫性感染,综合防控要点有:(1)疫苗免疫。笔者结合长期实践认为,秋季养殖蛋鸡为了防病减病稳产,需要提前主动预防的病种是“新城疫、禽流感、鸡减蛋综合征(蛋鸡必免)”,鸡传支、鸡传喉、鸡慢呼、鸡法氏囊、鸡痘、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吧、沙门氏菌等实行选择性免疫(计划免疫)。抓好上述几种高危害病种的疫苗免疫,对蛋鸡稳产增收、降低死淘率至关重要。(2)养殖小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秋季蛋鸡疫病防控的首要任务,蛋鸡秋季常见病的发病与环境恶化密切相关。环境控制5 要素是“保洁消毒、通风换气、衡温控湿、采光补光、禁足禁入”。其中,蛋鸡舍抓好保洁消毒、通风换气、衡温控湿是保证空气质量达标的先决条件,家禽类对于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群内一旦有多数蛋禽出现明显呼吸道疾病,即预示着空气质量不达标。消毒前先对鸡舍环境进行清除并作冲洗保洁,之后再行消毒,去除病原微生物隐身寄居的各种有机物载体,有助于增强消毒灭源增效。对鸡只进行饮水消毒,消毒药要交替使用,以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现代规模化、全封闭式养殖条件下,数量众多的鸡群自体散热、呼吸及排泄等生理活动可导致室内温度暂时性飙升、湿度过大、有害气体超标等,这种情形下必须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常用方法是开启通风系统促进空气对流,舍内适宜温湿度值控制为15~20℃、相对湿度65%~70%,管理人员下蹲感觉低层位置空气无刺激性异味表明禽舍空气质量达标。光照是影响蛋鸡产蛋的重要因素,入秋后光照逐渐减弱,要注意给予适当补光,笔者结合实践观察认为补光首选红色光谱,光照强度5Lux 即可,有助于提高产蛋率;产蛋旺盛期每天光照时长控于16h 左右,早、晚各补光1 次,补光要保持稳定有序,避免时长时短引起不良应激。禁足禁入管理是为了防止蛋鸡舍外的携原体流动进入群内散播相关疫病,秋季尤其要注意禁止疑似病毒性感冒的人和其他动物进入蛋鸡舍。(3)保健预防。蛋鸡秋季防治病(治未病)要禁用或尽量少用抗菌素,以免造成蛋品质不合格。笔者推荐秋季适用的经验方案为高纯黄芪多糖+复合氨基酸(口服液)混饮,经常性使用可增进蛋鸡免疫力、预防多种病毒性疾病;0.5%~1%小柴胡散拌料内服,早晚各喂1 剂,连用7~15d,预防秋季常见呼吸道疾病;日粮倍量(常量3 倍量)添加VC剂,1 剂/d,连7~15d,或经常性使用,可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机体免疫力、预防普通感冒;针对发病群必须使用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的,首选“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内服,本方广谱高效、半衰期较短、安全性较高,休药期7~10d 左右可以保证肉蛋产品质量安全。
3 秋季蛋鸡常见疫病最新治疗方法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笔者推荐近年较为成功的经验方案。
(1)秋季常见呼吸性疾病(包括鸡慢呼)多由病毒性感冒引起,发病舍采用大蒜秸秆、艾叶点燃密闭烟熏15~20min,或采用高锰酸钾液密闭熏蒸15~20min,能有效杀灭舍内多量病原体,且能达到一定的防治作用。(2)蛋鸡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推荐采用高敏剂水溶液雾喷、经呼吸道给药治疗效果更佳,常以新型抗菌剂氟苯尼考作为首选药物。总体上,蛋鸡常见病治疗经呼吸道给药的效果优于内服给药,口服(混饮、拌料)给药的效果要优于注射治疗,混饮给药的效果优于拌料内服,因此要注意合理选择给药途径。(3)秋季成年产蛋鸡有必要集中驱虫1 次,注意选择药物半衰期较短、作用显著的新型制剂,临床上治疗球虫病等要禁用长效磺胺类制剂和其他长效抗球虫制剂,驱除肠道蠕虫推荐使用中草药复方散剂,对症治疗可用左旋咪唑、抗蠕敏、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用药后的蛋鸡可能对肉蛋产品造成一定影响,要注意执行足够的休药期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