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毛羊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与措施
2019-01-06省新荣王师珊
省新荣 王师珊
(1,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农牧技术服务站 734031;2,甘肃省肃南县兽医局 734000)
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是肃南县细毛羊重点发展优势区,也是甘肃高山细毛羊培育基地之一,畜牧业是全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细毛羊是全镇的优势产业。为了加快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步伐,尽快使品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与人和谐发展,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1 基本概况
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位于县城东南325km 处。南与青海省门源县毗邻,北接永昌县、凉州区,东连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靠山丹军马场,东西长 95km,南北宽 72km,总面积约3972km2。全镇辖 18 个自然行政村、1 个社区。2016年全镇3019 户 8692 人,农牧业人口 2127 户 7580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7.2%;镇政府驻地北极村。境内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山地草原气候,其南部为冷龙岭山地,北部为盖掌大板山地,海拔2500~5254m,年均气温 1~2℃;7月份极端高温 25~30℃;无霜期 70~120d,年日照时数 2211h,年降水量在 320~400mm。境内草原面积456 万亩,可利用面积334 万亩,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地和草原草场。森林资源丰富,天然林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森林面积23 万亩。
畜牧业是全镇的经济支柱,农牧民以从事畜牧业养殖为主,主要畜种有细毛羊、牛、马等,2017年全镇饲养各类牲畜45.51 万头 (只),其中:大畜 2.29 万头 (只),小畜 43.22 万只。在畜种结构中绵羊 40.89 万只,占 89.85%,其中:细毛羊21.95 万只,占 53.68%;山羊 2.33 万只,占 5.70%;牛 2.14 万头;其他 0.15 万头 (匹)。
2 肃南县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现状
优质细毛羊是该镇畜种资源中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该镇是优质细毛羊重点发展区域,饲养量占全县的1/3,且羊群总体品质优秀,毛肉双向高产。几十年来,该镇各级领导、干部、畜牧科技人员和牧民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牧为主”的方针,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毛肉兼用细毛羊作为绵羊改良的重点,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2017年,全镇饲养细毛羊21.95 万只,其中:一、二类羊占99.3%;细毛羊主体细度达到64~66 支,并且已经拥有稳定的群体数量,形成了适度规模的发展区域。
通过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的实施,将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进一步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原生态平衡,促使草原畜牧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同时,以建立健全优化良种繁育体系为手段,改善毛肉兼用品质技术推广为重点,集品种引进改良、高效繁殖生产、人工牧草种植、舍饲半舍饲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和草畜平衡为主的集成技术,扩大优质细毛羊种群数量,改善细毛羊个体综合品质,全面提升全镇细毛羊产业快速稳步发展,对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肃南县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1.1 全国畜牧业养殖结构的变化为皇城镇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是国内细毛羊重点养殖区新疆、内蒙古、吉林等地,由于受市场的影响,细毛羊养殖数量减少;二是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企业对细羊毛等纺织原料的年需求量达40 万t,国内生产量只有10 万t,细羊毛需求空间巨大;三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人们肉食消费结构逐渐发生转变,羊肉消费比例明显上升,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供应严重不足,大量市场需求为皇城镇乃至全县发展细毛羊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2 皇城镇具备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群众基础和生产条件
经过几十年的绵改育种工作,该镇还是培育甘肃高山细毛羊品种的基地之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的农牧民,为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天然优良草原、人工草地和20 多万只细毛羊,为发展优质细毛羊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近些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争取实施了一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和改造了牧道、暖棚羊舍、水窖、防疫圈、配种站等一大批畜牧业基础设施,实现了家家户户有暖棚,全面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通过天然牧草、农牧户自产或购买玉米、青贮增加饲草供给能力,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稳步恢复,大力推广舍饲养殖和短期育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绿色畜牧业提质增效,着力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和科技转化率,切实做到“减畜不减收、减畜不减肉”,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全力抓好草原生态保护,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稳步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细毛羊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必备的生产条件。
3.1.3 技术力量强,服务体系健全
县级有农牧、畜牧、兽医等服务机构5 个,境内驻有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1 个,肃南县皇城绵羊育种场1 个;全镇现有镇农牧技术服务站1 个,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15 人,其中高、中级农牧专业技术人员8 人,初级农牧专业技术人员5 人;全镇有村级动物防疫员25 人,绵羊人工配种员90 人,县、镇、村服务网络健全。
3.1.4 领导重视,政策指导有力
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细毛羊改良工作,近年先后制定下发了 《关于建设绿色畜牧名县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 《关于建设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和规范细毛羊发展的产业政策,通过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依托科技、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全镇细毛羊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镇细毛羊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受市场价格、劳动强度、草场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发展缓慢,良种率降低;绵改育种工作的一些有效措施和办法难以得到落实,羊毛长度不足、匀度差异大、净毛率低,分级整理少、优质率低;繁育体系不健全,种公羊量少质差,绵羊人工授精配种覆盖率低,改良提高进展不快;投入不足,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科技推广滞后,科技贡献率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销售渠道极不稳定,若遇到市场疲软情况,农牧民手中的羊产品卖不出去,或因价格偏低农牧民有观望惜售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牧民的养羊积极性,上述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细毛羊产业的持续发展。
4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4.1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4.1.1 加快畜种结构调整,扩大细毛羊种群数量
优势区要把禁止饲养山羊、土种羊,压缩大畜饲养量,努力提高细毛个体品种质量作为工作重点,优势区要加大土种羊的出栏,通过自繁和从临近村购进优质细毛基础母羊等方式提高细毛羊养殖群体,特别是细毛母羊的存栏,为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1.2 加强细毛种公羊的选育和饲养管理
4.1.3 加强对配种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凡有配种草场的村,必须开展绵羊人工授精配种工作,有条件的村可推行“集中采精、大倍稀释、短途运输、分散输精”技术,有条件的户可以联合附近细毛羊养殖户,组建联户配种站,开展绵羊人工授精工作。参加绵羊人工授精的母羊比例要达到95%,配种期必须坚持两个发情周期,即34d 以上,并积极探索建立种公羊集中管理、租赁配种机制。
4.1.4 强化绵羊鉴定登记工作
严格按照细毛羊鉴定标准,每年对细毛羊进行全面鉴定登记,为选种选配提供可靠依据。各村要高度重视绵羊鉴定登记,切实做好人员抽调、羊群组织及协调服务工作。
4.1.5 全面推广实用技术
全镇细毛羊冬春季暖棚化养殖达到95%以上,推广绵羊穿衣、标准涂料打号,机械剪毛,细羊毛现场分级整理、同期发情等技术,积极探索细毛羊多产羔、产双羔的新技术,使细毛羊的双羔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40%。通过定点培训、入户培训、面对面培训多种培训方式,开展优质牧草种植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羊毛分级整理培训,并普及细毛母羊科学补饲、羔羊早期补饲等实用技术;每村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5 户以上;每年培训农牧民600 人次以上,确保每户有一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明白人。
配电网是具有环路结构的网络,故在选择染色体时候考虑到:配电网运行时,无环网和孤岛存在,任一个环仅有一个开关打开,同一环中的支路用一段基因块表示,有几个环对应的染色体就有几个基因块组成,每一个基因块中仅有一个基因位为0,其他为1。对染色体编码方式采用位于同一环内的开关在同一基因块当中,方便判断并及时排除不可行解。
4.1.6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因病设访、突出重点、科学免疫、讲求效益”的原则,切实抓好防疫灭病工作,落实行政、业务双轨运行的重大动物疾病防控责任制,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全覆盖免疫和免疫标识管理制度,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并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提高细毛羊及其产品的安全生产水平。
4.1.7 做好饲草料的加工储备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养殖
在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工种草和农副产品。新建饲草料加工储备基地、推广青贮、微贮等加工技术,确保全镇饲草料自给有余,舍饲、半舍饲率达到80%以上,积极发展设施养殖,切实解决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问题。
4.1.8 探索农区借牧饲养方式,发展细毛羊产业
为了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尝试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针对近年来个别牧民去临近市县借牧的成功经验,应有计划协调组织有条件的牧民到周边金昌、永昌、武威等地外出借牧,农区有大量能量饲料资源 (饲料和秸秆),且气候条件较好,充分利用农区休耕期,通过租赁周边乡镇农区的大片玉米秸秆地、农副产品等,采取“牧区放牧配种、农区饲养繁殖”的方法,降低细毛羊养殖成本,发挥细毛羊个体特性,提高细毛羊羊羔成活率,既增加了牲畜膘情,又提高了牧民收入,并有效缓解天然草原压力。
4.1.9 抓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按照区域特点和产品特色因地制宜组建合作社、协会等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提高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所有细毛羊养殖村至少要组建一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2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措施
4.2.1 建立组织机构,实行目标管理
牢固树立发展细毛羊产业的思想不动摇,镇上成立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县皇城绵羊育种场、镇财政所、农牧站、水管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村村干部为成员的细毛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在镇政府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好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职责,及时研究解决细毛羊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镇上下派的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各村抓好细毛羊产业发展,并将细毛羊发展计划纳入各村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各工作付诸实施。
4.2.2 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农牧业建设项目,整合农业开发、世行贷款、牧区水利建设和少小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细毛羊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发展设施畜牧业。
4.2.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在新技术推广、引种改良、种公羊选育、疫病防控、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合作社扶持以及产品营销和奖励先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用足用活国家的惠农政策,继续争取国家在良种、能繁母育、草原生态、农机具等方面的补贴补偿政策,增强农牧民群众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积极性。
4.2.4 指定细毛羊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秩序
积极研究制定 《种公羊饲养管理办法》《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羊管理办法》《配种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细毛羊产业计划的规范运行和持续发展。
4.2.5 注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
全面实施优质细毛羊细羊毛生产标准,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力度,把标准的执行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加强与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市场运行机制。对内正确引导,形成共识,抓好生产,提升质量;对外设置窗口,大力宣传皇城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纯天然畜产品,提高优质细毛羊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2.6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
一是在规范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运行的基础上,鼓励农牧民和社会各界以牲畜、草场、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引导和带领农牧民参与细毛羊产业的各个环节;二是举办羊毛直销活动,拓宽羊毛销售渠道,减少细羊毛中间销售环节成本,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坚持优质优价、以质取胜,充分发挥皇城镇细毛羊产业优势;三是鼓励购销组织、大户种经纪人参与细羊毛、羊肉等畜产品流通,发展符合牧区实际的畜产品流通体系。
4.2.7 健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成立皇城镇畜产品营销服务办公室,充分利用农牧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皇城镇公众信息网、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牧业信息服务网、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做好羊毛、羊肉等畜产品销售方面的信息服务工作。各村设立农牧业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细毛羊及其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市场行情的预测预警工作。
4.2.8 强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稳定和完善现有畜牧提医服务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村级兽医防疫员、绵羊人生工授精配种员队伍建设、强化对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建立“结构合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技术支撑体系。
4.2.9 强化技术服务与培训
农牧部门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细毛羊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细毛羊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发展细毛羊产业中存在的各种技术性问题。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科技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发展细毛羊产业提供技术保证。根据细毛羊产业发展需要,通过集中办班、以会代训、入户讲解、现场指导、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及时宣传推广国家惠农政策、养殖新技术、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高效繁殖技术等实用技术,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农牧民。
4.2.10 建立激励机制
每年召开一次全镇绵改育种工作会议,总结积累经验,对在发展细毛羊产业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村、牧户和畜牧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各村也要建立健全发展细毛羊产业的激励机制,评选养羊状元、科技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