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19-01-06姜新杰

农产品加工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人才

姜新杰,张 莉,石 磊,常 澍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莱阳 265200)

0 引言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依托企业的资金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将研究、开发、生产相结合,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强助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1]。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相关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当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差[2]。传统的实践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之后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实践效果差。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差,高学历低水平,不符合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企业的生产、科研院所的科研实践与高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食品行业的热爱,帮助学生就业后快速进入职场角色,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3]。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以培养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对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互相联合,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在师资、科研、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等诸多领域中的合作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4]。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教师指导能力、实践能力,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同时也是加快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整体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

高校着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的培养模式,主要强调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系统掌握,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企业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但是容易忽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的人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搭建起了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将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高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培养的人才更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2 产学研结合模式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活动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不同层次实践环节的多次迭代训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具体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2.1 基础阶段

制订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加大课程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增设开放性实验。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能力提高阶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的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校企联合课题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兴趣特点,引导学生参加不同的科研任务训练,从而在不同层次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入企业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从不同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综合应用阶段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指导教师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数据的处理,负责实施项目调研、需求分析,自主撰写创新项目、科研项目申报书,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双导师共同指导选题、定题、试验设计和论文撰写等工作,发挥各自指导优势,导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3 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在国内大中型食品企业设立实习岗位,组织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训。联合食品企业开展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生产、科研问题,同时锻炼学生。邀请食品企业高层管理者和高级工程师来学校进行培训指导,为产学研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通过以上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企业参与高校产学研课题。

4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 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订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新增和更新实验项目40个,其中基本型6个、提高型15个、创新型19个。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课程比例达到90%,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目前,已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2项,成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项。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达到90%,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4.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培养应用型人才

已与20多个食品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4.4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选送20%的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1-3个月,丰富生产实践经验,改变了多大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提升了教师的指导水平。聘请企业家到校举办讲座4场,并聘请企业高管10人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丰富了教师指导团队的来源,拓展了指导教师的指导背景。

5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围绕提高实践能力这个关键指标,激发学生和教师2个主体的积极性,构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基础阶段、能力提高阶段、综合应用阶段3个阶段的划分,层层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为企业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人才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人才云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