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19-01-06孙利萍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种羊羊场肉羊

孙利萍

(新疆喀什地区畜牧工作站 844000)

1 肉羊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2018年全区牲畜存栏668 万头只,其中羊存栏583 万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87.2%; 牲畜出栏达到603 万头只,其中羊出栏544 万只,占牲畜出栏总数的90.2%。全区良种羊比例达到80%以上。近年来为健全完善喀什地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国家实施了南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重点对基础设施、养殖设备、种羊购置等环节给予补助,为喀什地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2018年末全区共有种羊场25 个,其中自治区级种羊场2 个,地区级种羊场23 个。主要养殖品种为多浪羊、塔什库尔干羊、叶城羊、巴尔楚克羊等优良地方品种,以及小尾寒羊、杜泊羊、萨福克等引进品种。养殖规模达到2.7 万只,年供种能力达到1.8 万只。

2 存在的问题

2.1 供种企业偏少,供种能力不足

2018年末,可繁殖母羊存栏466 万只,按照自然交配的方式,1 只种公羊配20 只生产母羊,每年种公羊需求量达23.3万只,而现有自治区级、地级种羊场种羊年生产能力不足2 万只,种羊缺口较大。

2.2 重繁育场建设,轻种羊的生产

近年来国家加大繁育场建设力度,各县市也意识到繁育场建设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积极申请并参与建设,但由于国家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地方支持种畜生产的相关补贴政策又缺位,加之农民的良种意识缺乏,造成种畜场生产出的良种羊只能按照肉羊的市场价格出售,良种没有良价,企业无法通过良种生产实现可持续的良性运行,导致繁育场的建设数量增加,但养殖规模、生产能力逐年萎缩,无法有效发挥供种的作用。

3 发展建议

3.1 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充分发挥我区地方优良肉羊品种优势,扶持建设多浪羊、塔什库尔干羊等地方良种羊原种场; 适度引进区外、国外品种,扶持建设杜泊、萨福克及小尾寒羊、湖羊原种场; 加强物种资源保护,扶持建设巴尔楚克羊、叶城羊等存栏较少、适应性较好且只在特定区域存活的品种良种场及扩繁场。按照肉羊原种场、良种场及扩繁场三级体系建设规范进行配套建设,逐步形成主导品种明确、建设布局合理、专业层级分明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以繁育体系为基础,由扩繁场为农户提供种母羊或种公羊,建立原种场、良种场、扩繁场相互之间、农户与繁育场之间(包括原种场、良种场、扩繁场)的种羊购置补贴机制,实现良种良价市场机制的形成,促进繁育体系良性循环生产效应的有效发挥。

3.2 建立相对集中的区域化、专业化种羊生产基地

明确区域内肉羊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全民参与” 的原则。立足当前肉羊生产发展实际,从满足市场对种羊的需求出发,在营销管理、产销互促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形成产业链。政府对种羊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引进、仪器设备配套等关键环节给予一定扶持。

3.3 形成扶持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从政策制定、资金配套及技术推广等方面对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给予支持。除原种场、良种场外,扩繁场同样享受良种补贴,贫困户购买良种同样享受补贴,建议政府对种公羊购置给予800 元/只补贴,对种母羊购置给予300 元/只补贴,既达到种公羊补贴,又达到发展良种羊和标准化体系建设补贴。把国家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的同时,也要积极争取贷款贴息、农机、科技、扶贫等其他项目资金的捆绑整合使用,确保项目配套和自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3.4 建立种草养畜模式实现草畜配套和种养结合

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争取各方面支持,建设一批高标准饲草基地。通过建立草业公司、草畜联营合作社等促进牧草规模化种植,采取土地合理流转、租赁发包等方式建立万亩以上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大力推广智能化灌溉技术,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对灌溉系统进行远程实时在线遥控、数据遥测等操作,实现精确给水、施肥,提高灌溉管理的科技含量和单方水产值。

3.5 推行“四良一规范” 综合措施配套

把“四良一规范” (即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及规范化防疫)作为突破口,要明确种畜场的主导品种,坚持引种与育种相结合,品种培育与杂交利用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动作相结合。同时要加强与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每个原种场、良种场及扩繁场要聘请一名专家或顾问,并配备相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选派技术人员驻场蹲点指导,确保生产规范的落实,并促进扩繁场效益的产生。

猜你喜欢

种羊羊场肉羊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如何加强我国种牛、种羊防疫体系的建设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