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育壮大兰州高原夏菜产业

2019-01-06谈立新

甘肃农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兰州高原蔬菜

谈立新

甘肃省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甘肃 榆中 730100

近年来,兰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以打造高原精品蔬菜品牌为目标,以壮大提质兰州高原夏菜产业为中心,在高寒地区病虫害发生轻的有利条件下,因地制宜,创造性发展二阴地区冷凉特色蔬菜基地,因势利导,采取旱作全膜垄沟栽培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蔬菜生物肥应用、精准施肥技术,突破性培植特色蔬菜产业,打造蔬菜健康生产,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至2020年,兰州榆中发挥区域性冷凉型气候资源优势,必将成为甘肃和我国黄土高原重要的冷凉型“高原夏菜”生产基地、西菜东调基地、内陆型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和西北地区冬春淡季鲜菜供应基地,将兰州高原蔬菜产业打造成助推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

一、产业背景

(一)生产地域优势

榆中县及兰州各县区都在生产蔬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产区域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都在2000-2400m以上,生产季节都是以夏季为主,具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生产的高原夏菜营养丰富、色泽鲜亮、菜香浓郁、口感品质甜脆,富含各类人体所需有机物,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外地蔬菜的31%和28%,这是与南方蔬菜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以榆中县为代表生产的蔬菜命名为“兰州高原夏菜”,并被定为甘肃省蔬菜品牌,至此高原蔬菜有了一个地域品牌。

(二)种植生产梯次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引进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依据海拔高度,梯次安排播期,形成了梯次上市,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的合理优化配置,从质量、品种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榆中菜花”“榆中莲花菜”“榆中白菜”已成地理标志产品。“兰州高原夏菜”品牌从此叫响了大江南北。目前,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已成为甘肃省高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产业发展特色

(一)新优品种数量剧增,市场交易活跃

随着商品蔬菜生产种植规模的扩大,蔬菜产品市场流通和蔬菜市场交易活跃,数量供应剧增,品种丰富,部分蔬菜实现周年供应相对均衡。据有关统计分析,甘肃2018年进入市场的蔬菜达到了40大类250多个品种,名、特、稀、优、新蔬菜数量剧增,绿色蔬菜、净菜、包装菜数量显著增多。兰州榆中周边,种植品种达3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的优质高原夏菜,形成了以甘蓝、花椰菜、西兰花、娃娃菜、西葫芦、百合等优势蔬菜产品为主的“高原夏菜”亮点和“名片”,年销售量突破1000万t。通过“一带一路”走上我国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正好从时空上有效填补了中国东部及南方蔬菜“伏缺”季节的市场供应,并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地。

(二)新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据研究分析,蔬菜基地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是提升扩大种植的科技支撑,是生产力发展是关键因素。近年来,榆中县大量引进和推广应用了“蔬菜良种种苗集约化统繁统供技术”、“高品质‘高原夏菜’标准化技术集成与配套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机械化、自动化等轻简化栽培技术”“设施蔬菜节本增效‘精量化’水肥一体灌溉技术”“榆中全膜覆盖三垄栽培为主的旱作区露地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菌棒(袋)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技术”“蔬菜病虫害生物、物理无害化防控技术”“老旧蔬菜设施高标准轻简化改造技术”等先进实用集成技术应用于生产种植。同时一大批轻简化建造、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椰糠基质栽培、水培、水肥一体化技术、物联网监测病虫害等现代园艺技术也为兰州高原夏菜提速增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城乡居民“菜篮子”丰富

蔬菜产业发展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培育富民产业的要求,在省市县政府扶贫政策引导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下,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涌现出了农户利用产业扶贫贷款进行种植大棚改造浪潮和自发组成“联户联保”进行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分析,高原夏菜每亩收益在1~1.5万元,增长了3-4倍,为鼓起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和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兰州榆中农民从蔬菜产业中获得的人均收入可达2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蔬菜供求关系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现在的吃什么有什么。

(四)开拓新市场,扩大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

兰州榆中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西北内陆出口蔬菜基地示范县、高原夏菜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我国“西菜东调”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蔬菜产业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近两年,面对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性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农业部门将齐心合力,把甘肃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西北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中心、2019年兰州榆中打造创建了“千亩”直接供港、澳、粤蔬菜基地。

三、产业发展方略

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发展重点以“技术先行、市场引导、强化扶持、稳步发展、提质增效”为根本,积极开拓市场,完善终端销售,让菜农只负责基地种植,蔬菜经纪人负责收菜拉运,外地客商驻蔬菜保鲜库负责外销,形成产业化营销链条。

(一)围绕“产研推”相结合,破解蔬菜发展“瓶颈”

发挥校企联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水平大幅度提高。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合甘农大、兰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建科技攻关队伍。重点围绕土壤安全评价、集约化育苗、新品种培育、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食用菌发展等15个制约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并组建“设施农业专家指导组”加强蔬菜高新科技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蔬菜种植水平。陇椒系列、航椒系列等一批优良品种得到示范推广;成功试验并开发出了全膜双垄旱作栽培技术在蔬菜栽培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了设施轻简化建造示范点,示范推广规模达到10 000亩。其建造便捷、抗灾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受到了各地农业部门、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的高度认可。

(二)围绕树品牌建基地,创新提升种植模式

榆中县全面贯彻落实标准化创建活动,提出的“五化”、“六统一”和六个“百分百”的考核目标,竖起“高原夏菜”一大品牌、建设“露地、设施蔬菜”两大基地,通过创建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省级高原夏菜标准园、设施生产标准化小区。项目考核验收,达标率98%以上。建设推广的标准示范园生产的蔬菜产品农残抽检合格率达100%,在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种植茬口由一大茬扩展到早春、秋冬、深冬等多茬口,实现了周年供应。栽培模式由单一提升为多样,“粮菜”“菜菜”“果菜”“棉菜”间作套种、复种得到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三)围绕健全标准体系,显著提高蔬菜品质

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蔬菜中“三品一标”产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蔬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生产从注重产量向高质量发展并重的方向加快转变。突出特色,立足引导,加大扶持,形成了科技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甘蓝、花椰菜、西芹等集中连片面积大、种苗需求量多的露地蔬菜统一供苗范围,极大地提升了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标准化水平,种苗统共率从“十二五”末不足的5%提高到现在的15%。“高原夏菜”优势设施蔬菜产品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享誉省内外,在全国大中城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率为96%。

(四)围绕蔬菜保鲜贮藏,优化市场供应构架

全省蔬菜保鲜库贮藏能力、精深加工年加工量、创收方面明显增强。一方面有效抵御我省“高原夏菜”集中上市和南方蔬菜发生时间冲突等矛盾,让高原夏菜产得出卖得掉,防止菜价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为保证兰州等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市场供应,发挥了巨大的调节作用。以兰州为例,按照兰州市区360万人口、每天蔬菜消费量1 800t、共5-7天应急消费量的标准。实施冬春蔬菜储备计划。兰州加大冬春季节蔬菜储藏,事实证明,储备蔬菜投放市场后,在保障供应的同时也有效地平抑了省会兰州的冬季菜价,这一举措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

猜你喜欢

兰州高原蔬菜
我的兰州梦
奇怪的蔬菜
高原往事
兰州琐记
迸射
高原往事
蔬菜
高原往事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