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苹果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9-01-06岳永红鄢新民
岳永红 鄢新民
(1秦皇岛市林业局 河北 秦皇岛 0660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苹果锈病主要为害苹果的幼叶、叶柄、新梢以及幼果等幼嫩绿色组织,可造成叶片脱落、果实畸形。2018年夏季苹果锈病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苹果主产区普遍发生,个别果园发病株率达30%,严重危害了苹果产业发展。
1 症状
叶片初染病时期于叶面产生橘黄色小圆点,呈油亮状,直径为1~2 mm;随着病斑的扩大,中央逐渐变深,外围逐渐变浅,并且中央长出许多黑色小点,叶片发病后期逐渐肥厚,叶正面微凹陷,叶背隆起,并于隆起处长出许多丛生的灰褐色毛状突起,即病菌的锈孢子器。毛状物顶端破裂后会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叶柄受害,病斑呈纺锤形,橙黄色,稍隆起,并于上面着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嫩枝受害,初期症状与叶柄受害症状相似,病斑为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大风时易折断。幼果染病后,初期症状与叶片受害症状相似,在果实表面形成坚硬的黄色锈斑,之后病斑凹陷木栓化,并产生锈孢子器,病部生长停滞,从而形成畸形果,且容易早落。
2 发生规律
苹果锈病菌无夏孢子,一年中仅侵染1次。该病菌是以菌丝体在桧柏等转主寄主枝条上的菌瘿内越冬,第二年春季即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一层胶质,若遇大于2 mm的降雨或空气极潮湿时,就能胶化膨胀,萌发,几小时后即可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周围的苹果和梨的叶、叶柄、果实、新梢和果实。孢子萌发后直接从叶片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侵染后形成性孢子器和性孢子进行为害,最后产生锈孢子器和锈孢子;秋季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转主寄主上,侵染转主寄主并引起枝条发病,冬季随即以菌丝体在转主寄主上越冬。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此外还有刺柏、龙柏、高塔柏、翠柏、矮柏、希腊柏和柱柏等。该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的多少、距离、气候条件及品种有关。
3 锈病普遍发生原因分析
3.1 绿化树种的栽植。近几年随着松树和柏树类绿化树种的大量栽植,为苹果锈病病原菌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造成锈病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
3.2 气候条件。苹果锈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有极大的关系。早春如若多雨、多风,且温度稳定在17℃~20℃,则发病较重。
3.3 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属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苹果锈病发生就严重。
4 防治措施
4.1 清除或远避转主寄主。在苹果主产区,苹果园、梨园等周围5 km范围内进行绿化应该避免栽植桧柏类等转主寄主植物,并禁止在果园周围设置桧柏类树苗育苗圃。若苹果园周围已有柏树类树木,应将果园周围5 km范围内的桧柏等树木彻底移除,以切断侵染来源。对于不能移除的桧柏,则应于冬季或翌年早春将桧柏上的菌瘿剪除,并集中烧毁,或喷药抑制冬孢子萌发。对于新规划苹果园,应尽量选择远离桧柏类树木的地块建园。
4.2 药剂防治
4.2.1 控制冬孢子萌发。可于春雨前在桧柏上喷洒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或两药混合后喷施;也可于秋季喷15%氟硅酸乳剂300倍液1~2次,保护桧柏,防止锈孢子侵染。
4.2.2 喷药保护。锈病主要发生在苹果、梨萌芽后的60 d内,即4~5月份是防治锈病的主要时期。20日龄内的叶片对锈菌较敏感,25日龄以后不再受锈菌感染,因此在苹果树上喷药,应在萌芽期至展叶之后25 d内进行。对于苹果树萌芽后在第1次和第2次降雨中侵染的病菌,用药1~2次(喷20%粉锈宁乳油1 500~2 000倍液,隔10~15 d再喷1次)即可控制为害。在苹果、海棠、山定子等易感病树上,如若发现性孢子器时,可喷15%三唑酮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2 500倍液、43%戊唑醇4 000倍、25%丙环唑2 500倍液或12.5%腈菌唑2 000倍液;7~10 d后再喷1次,可控制为害。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