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2019-01-06林建虎
林建虎
(积石山县水保管理局 甘
肃 积石山 731700)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水土资源的流失情况已经上升到了生态安全层面,已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导致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步伐”被拖慢。因此,本文分析了开展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1 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295万km2,沙化土地面积也达到了173万km2;二是水土流失强度大,不少地区的水土流失强度甚至达到了世界之最;三是农田耕地长期过度开发利用,许多地方农田及耕地土壤失去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因水土流失而带来的危害尚未得到全面遏制,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基于我国水土流失严峻现实,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其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考虑及应用各种生态学原理,能够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不仅科学而且周全,能够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土流失困境。
2 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所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新的形势无疑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制定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计划及具体的工作方案;二是要将宣传教育主题策划工作做好;三是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及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四是要深入宣传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五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宣传车、街头咨询、传单等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宣传教育实效。
2.2 科学推进建设工作。如果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那么可能会导致不少问题出现。自然环境是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体,那么就应当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对当地人口密度、土壤类型、降水量等情况事先予以全面分析,从而确定当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潜力,然后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水土保持技术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有效增加当地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立地条件,提高当地土壤的抗蚀能力,增强当地的保土蓄水能力,进而确保当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成效。此外,水土保持工作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还与全社会息息相关,所以有必要将其他社会力量调动起来,引导其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来,壮大水土保持工作的队伍。
2.3 健全监督执法体系。为有效巩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有成果,以及有效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对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应全面贯彻执行,并秉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一原则,对现有的水土保持相关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有效确保水土保持的监督执法成效。二是应将各个工业园区、建筑行业、交通行业、电力行业等的建设项目作为监督管理重点,强化水保执法力度,一旦涉及到人为导致水土流失的案件,不论有何种理由与借口,都必须依法予以严惩,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案件的再次发生,避免陷入“边治理、边破坏”的被动局面,有效巩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切实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