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2019-01-06孙之伟
孙之伟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708)
1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
1.1 传播速度快
目前的猪病疫情多数为爆发性经过。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散养户养殖管理不规范,一旦出现病情控制难度大,某些烈性疾病迅速波及多个养殖户主,甚至危害到规模化养猪场,给生猪养殖工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流行特点导致我们的防病工作一定要及时,要迅速,否则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1]。
1.2 混合感染病例居多
从目前猪病流行情况来看,单一感染病例渐少,而多病原混合感染病例居多,表现为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细菌与寄生虫等混合感染。这些混合感染病例对诊疗工作造成很大难度。尤其是以往传统的用药方案多数不再起效,难以适合多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的用药需求。此类情况的出现,在防病方面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1.3 新疫病不断出现
现阶段,对猪病种类的统计来看,传染性疾病近上百种。其中,一类疾病:口蹄疫、猪瘟等。二类疾病:伪狂犬病、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三类疾病:猪副伤寒、李氏杆菌等。除此之外,每年还有新的病害种类出现,新病的出现带来的是恐慌,往往对个体户而言猝不及防。
1.4 诊断异常困难
与其他畜禽类动物不同,猪群一般感染疫病,都是多病原细菌的混合性感染,因此,从猪群主要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上来看,它比一般猪的疾病要复杂得多。因此,一旦出现一些非典型性的猪疫病案例,在诊断时就会显得特别困难。尤其是对于基层兽医来说,一般都擅长的是病理学诊断,并不善于进行病理剖检,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些相对复杂的猪疫病进行诊断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2 猪疫病的防治
2.1 重塑“防重于治”的理念
以往对猪病的防治,重点放在“后期治疗”,“治病”是重中之重。但多数疫病的治疗都需要耗费时间,难以很快康复治愈,严重影响育成效益,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为此,防控的重点应前移,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剔除被动治疗的劣势。
2.2 科学合理组织养猪生产
合理养猪是科学防病的关键。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养猪密度的控制,要切合自身场地、经济等情况而定,不要密度过大,以加大病害的传播感染概率。第二,注意场地环境卫生,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注意饮水卫生、饮食安全,改善舍内通风,创造好的防病环境。第三,留意猪况变化,发现异样情况,务必及时隔离,查明病因,隔离积极治疗,避免病情的扩散和蔓延。第四,严控喂料质量,禁用霉变、劣质饲料。同时,注意日常用料的营养全价,满足生猪生长营养需求,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病害感染几率。必要时需在饲料中加适量的抗生素,以控制病害的传播感染。
上述几项基础工作落实到位,基本上,能实现从根本上控制猪病传染的可能。
2.3 合理有效的使用兽药抗菌药物
这些年,猪病流行特点多样化,盲目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突出。比较以往,某种高效的抗菌类药物在临床上难以取得预想的用药效果[2]。而且,有加重病情的可能。为此,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剔除以往用药劣习很有必要。一方面,用药多偏向增强猪群抵抗力的中药剂,这样能避免耐药性形成,增强猪群抗病体质。另一方面,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择合适药物配伍使用,通过联合给药增强用药效果。另外,禁止盲目用抗生素。一旦有疫情出现,务必及时隔离,最好配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治疗,确保治疗效果好,康复速度快。
2.4 根据疫情流行制定免疫接种程序
防疫接种工作的开展是目前猪病防控的得力措施。就此,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应注意把控:第一,选择疫苗要切合猪群健康状况,根据养猪品种、养殖环境等确定,选择合适的接种疫苗。第二,保障疫苗质量,务必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厂商。第三,接种工作要规范,确保接种效力,保证接种整齐度,增强接种防疫质量。
3 体会总结
随着猪肉市场的好转,养猪规模在逐年扩大,而猪病暴发给社会造成的不安定更令人担忧。比较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与一样正呈现不一样的态势,猪病传播速度加快、混合感染病例慢慢增多、新疫病逐年不断出现。在此,树立健康病害防控的理念,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剔除被动治疗的劣势。同时,落实好合理组织养猪生产工作,组织好猪病诊疗工作,尤其不能盲目使用某些药物,确保临床用药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