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2019-01-06仉弦
仉弦
(山东省新泰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271200)
2018年8月3日以来,非洲猪瘟已经在呈点状在我国点状散发暴发,先是东北、江苏、浙江、安徽,然后是北京、陕西等地,目前已在我国的28 个省份发生疫情110 多起。虽然非洲猪瘟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且尚无特效疫苗,但仍然是可防可控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非洲猪瘟在我国大范围流行[1]。
1 非洲猪瘟
1.1 非洲猪瘟基本情况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动物疾病,在家猪和野猪之间传播,具有发病快和发病过程短的特征,病死率严重的可达100%,病猪发病以后,体温达到40℃以上,皮肤发紫、有点状出血、呕吐、粪便带血等症状,并存在明显的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有部分病猪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同时淋巴结、肾脏及胃肠黏膜出现明显的出血。但因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猪瘟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所以,就目前为止,对非洲猪瘟确诊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式进行。2018年8月3日,我国沈阳市确诊了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并且2018年12月20日,非洲猪瘟已经当选为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由此可见,非洲猪瘟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目前被列为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猪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也将其列为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2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的自然感染潜伏期家猪为4~19d、野猪为15d 左右。但根据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非洲猪瘟的感染期一般仅在2~5d 之,病猪发病之后,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并且该体温能持续4d 左右,至病猪死亡的前48h,体温下降,并且病猪的临床症状直至体温下降才会得到显著体现,可见此处与普通猪瘟的“发热与临床症状同时出现”的特点并不相同。在病猪开始发热的第3~4 天,病猪的食欲显著下降,同时疲于移动,若强制其移动,则能表现出明显的疲惫状态,病情严重的病猪会出现脉搏加快、呼吸困难等情况。在病猪发病以后,其耳、鼻、腹部、尾部等位置会出现具有显著界线的紫色斑。
1.3 非洲猪瘟病理变化
病猪耳部的紫色斑时常会出现肿胀情况,紫色斑中心部位颜色更深,并且能出现分散性出血,边缘部分则可能出现褪色情况,其血管内出现纤维性血栓,耳部紫斑部位上皮基层组织内出现血管血栓小坏死的情况,同时在病猪胸腔、腹腔、胸膜、心包等位置都存在大量澄清、黄色或血色的液体,特别是在病猪的肠系膜及腹部内脏的上表部位,小血管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3]。在病猪淋巴结处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和血肿,腺脏出现肿大情况,同时在循环系统方面,心包液显著增加,在呼吸系统方面,喉部出现比普通猪瘟更加严重的瘀斑充血及扩散性出血,在肝脏方面,肉眼检查基本正常,但近胆部分组织出现充血及水肿。
2 非洲猪瘟的传播情况
2.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主要有非洲猪瘟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软蜱叮咬传播,其在对病猪的血液进行吸食过程中会携带病毒,从而导致非洲猪瘟进一步传播;并且钝缘蜱还能通过交配的方式在蜱虫之间相互传播病毒,多宿主和多途径传播导致非洲猪瘟感染猪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非洲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洲猪瘟暴发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非洲猪瘟的暴发,主要是因为携带病毒的人和车辆在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使用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残羹饲养家猪,或是将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制作成为食品,拓宽了非洲猪瘟病毒散播的渠道,并导致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
2.2 非洲猪瘟的传播范围
非洲猪瘟主要分布于非洲的中南部地区,并且在亚洲、欧洲、美洲等部分地区也均有出现。就目前为止,已经有近50个国家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欧洲发生非洲猪瘟的国家主要包括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等;美洲包括巴西、古巴、海地等;非洲国家的数量较多,包括刚果、加蓬、冈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圣多美、南非、多哥、乌干达等[4]。
多年以来,我国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直十分周密,但2018年非洲猪瘟仍然于8月进入我国。
3 非洲猪瘟的控制
3.1 已经暴发非洲猪瘟的国家
就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药物能治愈非洲猪瘟,同时也尚未研制出相应的免疫保护剂或是灭活疫苗,所以,对于已经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或者地区,能采取的控制措施就是生物安全措施,如在养殖场中对人员及物品、用具、交通工具等流动范围进行严格限制,在相关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并穿戴好相应的消毒衣物,尽可能地切断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途径。
而地方性疫病的流行主要由家猪携带的病毒所导致,非洲西部的部分国家对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扑杀,也就是扑杀全部的发病猪及疑似发病猪,并进行掩埋或焚烧,以起到对猪群净化的作用[5]。
另外,为猪肉产品消费者提供健康的猪肉产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非洲猪瘟疫情的范围缩小,并能有效降低针对非洲猪瘟疫情所消耗的各种费用,特别对于部分贫困的非洲国家来说,因为政府没有能力对猪养殖者进行补偿,难以对非洲猪瘟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期间,猪养殖者还应尽可能的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从而保障猪的污染物不会流动,以降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几率。
上文已经提到,野猪及吸血昆虫等都会传播非洲猪瘟病毒,所以在政府方面,还需要定期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3.2 未暴发非洲猪瘟的国家或地区
未暴发非洲猪瘟的国家关键是把好国门,不要让该病毒进入,控制猪及产品的走私,防止带入病毒,另外,就是控制发病和带毒野猪带入病毒。还应积极强化对兽医工作者及养殖、交易、屠宰等相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工作于入境检疫机构及其他具有高风险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控技术培训,通过相应培训,提高对非洲猪瘟辨别、诊断、预防能力,做到早期发现、预防控制,通过能对非洲猪瘟及疑似症状进行有效判断,进一步避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非洲猪瘟病毒能在宿主体内进行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果气候发生改变,非洲猪瘟病毒于宿主体内的生存情况也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对于病毒宿主范围扩大或是病毒发生变异等不良情况,我们还应积极做好相应监测工作。
3.3 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3.3.1 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领导
非洲猪瘟的暴发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我国政府适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的通知》等系列管理法规,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重视,及时了解非洲猪瘟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对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组织人力、物力开展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并在防控工作开展的过程对财力进行合理规划,以保障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得到切实落实,并取得良好成效[6]。
3.3.2 提升猪场生物安全水平
首先建立安全的种群管理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确定需要引种时,要掌握引种单位猪群的健康程度及免疫程序,且避免从疫区引种,引种猪群必须隔离饲养,观察2 周后猪群无异常方可将引入的种猪与自己场内的猪混群饲养;其次车辆控制:对于外来车辆(特别是运输饲料)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再次人员管理:尽量减少养殖场人员外出次数或与其他养殖场的直接接触,返场员工需经严格洗澡消毒,并隔离24h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且养殖人员的工作服要定期集中清洗消毒。最后,做好消毒灭源工作:猪场在大门口设喷雾消毒室、紫外光消毒室和消毒池,定期对环境、猪舍、车辆、饲料、垫料、饮水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做好猪舍及周围的防虫灭鼠灭蚊蝇工作,经常性整治好舍内外环境,疏通排水道、填平污水沟,及时清除积粪,猪舍保持通风良好,地面要干燥,铲除猪舍内外垃圾、乱草堆,以防蚊蝇孽生,定期除鼠。
3.3.3 强化监督和监测
非洲猪瘟能对畜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对养殖、交易、屠宰环节全覆盖排查,生猪养殖场(户)全覆盖监测;对每个暴发疫点(养猪场/户)进行细致的发病原因溯源和发病趋势追踪等流行病学调查;加大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严禁从高风险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禁止发生疫情省份及相邻省份生猪跨省外调;对生猪运输车辆实行备案,建立车辆清洗消毒体系;禁止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等多项措施。
3.3.4 强化巡查,及时预警
传染是非洲猪瘟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边境口岸是非洲猪瘟进入我国的重点之一,边境口岸的检验工作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至关重要。所以,在边境口岸监督检查站设卡设点,严防外疫传入;加强与发生疫情国家及有风险传入的国家非洲猪瘟跨境动物防控国际合作,形成防控非洲猪瘟的国际协防网络;边境乡镇动物疫病监测方面,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快速监测能力。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巡查频次,开展针对性抽样监测,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应立刻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预警。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非洲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中进行传播,对畜牧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对于非洲猪瘟疫情还必须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法,并对防控方法进行切实落实,以尽可能的降低非洲猪瘟在我国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