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2019-01-06倪厚勇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头份种猪猪群

倪厚勇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畜牧兽医站 226511)

母猪繁殖障碍临床上指繁殖生理异常,不能正常进行繁殖。表现症状有不发情、假发情、屡配不孕,而进入妊娠期母猪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等,该病症的发生严重影响猪场养殖经济效益,近些年逐渐成为生猪养殖重点疾病的防控对象。

1 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分析

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是多方面,具体可归纳如下几点。

1.1 遗传和生理

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染色体基因畸变导致生殖系统某种器官形态缺陷、生理机能失常或生化紊乱。染色体基因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两种类型,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早期胚胎死亡或新生仔猪早期死亡或产畸形胎。遗传性因素主要从其后代性能判断,也有部分性状(如种猪场必须对氟烷应激敏感基因检测)可通过实验室检测,将该性状种猪从猪群中剔除。从正规育种猪场引种可有效地防止该类繁殖障碍症状的发生。种质特性直接影响母猪的种用性能,近年来,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大约克种猪中,美系大约克体型好,产仔数也不差,但其选育的方向是作为父系选育的,其外生殖器小,腹部紧凑,泌乳性能较差。许多猪场将其作为母本生产二元母猪作为商品代种猪,出现配种难、仔猪哺育困难等状况。对该类种猪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要过分看重体型而忽视母猪繁殖障碍[1]。

1.2 猪群结构

猪群结构不合理,尤其老母猪比例高,同样会造成繁殖障碍。在调查各大猪场中发现,老母猪比例高的猪场死胎比例显著增加。这与老母猪的体况、子宫肌肉松紧程度等都有很大关系。为此,猪群比例调整上,尤其是后备猪补充期间,不仅要考虑按比例更新,还要考虑因非正常淘汰而产生的欠缺,注意增加后备猪的培育或引种量,坚决淘汰老母猪及生产性能低下不能带来经济收益的种猪。在生产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种猪确定其最佳生产胎次,调整猪群结构,使猪群达到最佳生产效果,减少繁殖障碍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长大二元母猪3~6 胎生产性能较好,以后随着胎次增加,各种性能缓慢下降,8 胎以后差别明显,繁殖障碍增加。笔者根据多年的育种及猪场现场管理经验总结认为,规模化猪场繁殖母猪纯外二、三元,且为“引种—制种”而选育程度不高的种猪场,其年更新比率要在30%以上;选育程度较高的25%即可;而改良二元繁殖母猪只需20%~25%。对于后备母猪应适时配种。后备母猪(瘦肉型品种)的配种时间应为 7~8月龄,体重达 120kg,第2 或 3次情期。过早配种,由于母猪本身发育未成熟,会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等繁殖问题,影响使用年限。

1.3 养殖管理

母猪喂料中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比例失衡,如 VE、VA、VD等缺失,都有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可能。有研究证实,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从28mg/kg 增加到35mg/kg,母猪怀孕后胚胎的致死率从6.6%降低到2.2%。

母猪喂料中能量水平过高,尤其在母猪妊娠后期,能量水平过高会降低母猪胚胎的成活率。有研究证实,能量水平过高会造成母猪过肥,随着脂肪的沉积,母猪子宫内血液循环将严重受阻,造成胎儿死亡。

环境因素的影响,在32~39℃的环境中,母猪胚胎致死率最高。对初生仔猪而言,温度低于28℃同样会造成高的致死率。

1.4 疾病感染

此外,临床上有感染的很多传染性疾病,同样会威胁到生猪的繁殖性能。如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虫等感染,比如伪狂犬病、布病、蓝耳病等都会伴发死胎、不孕、木乃伊胎等。

2 母猪繁殖障碍的预防

2.1 规范接种程序,增强抗病体质

接种防疫疫苗是预防母猪繁殖障碍,增强生猪抗病体质的关键。而确保高抗体水平的获得,还有赖于合理的免疫程序,切记不能照搬任何以往经验。目前,考虑到本地此病流行情况,可借鉴的接种程序参照如下。

初产母猪而言,配种前5 周,用细小病毒病灭活苗接种1头份。间隔 2 周后,需加强免疫 1 次。配种前 4 周,用猪伪狂犬病灭活苗接种每次 1 头份。产前 4 周,加强免疫 1 次。同时,用乙型脑炎活疫苗,配种前4 周,接种1 头份。

经产母猪而言,产前4 周用猪乙型脑炎活疫苗接种每次1头份。产后2 周用猪瘟活疫苗接种每次4 头份;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接种每次4 头份。

接种后定期检测抗体滴度,了解生猪接种后抗体水平,确保生猪有较高抗体的保护。

2.2 净化生产母猪,确保母猪健康

确保生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必要逐次淘汰隐性患病母猪,注意逐渐消除所有母猪的亚健康状态,确保生产母猪有良好的健康水平。

清除猪群中的隐性带毒群体,有研究证实,如猪瘟、猪蓝耳病此类疾病都有水平和垂直感染猪群的可能。而且,一旦带毒猪母源抗体阳性比率达10%~30%,致病病毒有持续感染猪群,长期污染猪群的可能。为此,有疑似病例的出现,务必要做好清除工作,落实好“闭群”措施。做到持续半年内不能引进后备猪,严格做好记录,逐渐淘汰疑似感染病例。优化猪群免疫,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的接种防疫。待闭群快结束时,彻底圈舍消毒。这样一般进行2~3 次,基本能起到净化猪群的目的。

在净化猪群的同时,注意清除母猪的亚健康状态。就此食疗为不错的选择,用“扶正解毒散”加减,3000mg/kg;发酵有机硒20mg/kg;复方多糖500mg/kg,上述混拌均匀后喂料母猪,每次持续用 1~2 周,每个月争取用 1 次,连续用 4~6 个月,能增强母猪体质,逐次消除母猪的亚健康状态。

2.3 优化养殖环境,避免环境应激刺激

被污染的生猪养殖环境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诱因之一。为此,注意优化生猪养殖环境,对防控此病的效果更好些。注意加强舍内通风,确保舍内空气流通。注意清扫圈舍,营造洁净的养殖环境。注意舍内保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调查实践中证实,在母猪舍内安装水空调是控制猪舍冷暖问题最经济的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要做到每10~15 头母猪安装水空调1 台。优化养猪结构,调整养猪密度。同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饲料营养,大大增强养殖生猪的抗病能力和水平。

2.4 据能繁需要调整喂料,确保足量营养成分补给

母猪膘情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巨大,这一点已为更多的人接受。为此,满足母猪繁殖需求,降低繁殖障碍,最好能做到根据不同阶段要求调整使用预混饲料喂猪。严格喂料营养需求,确保母猪能繁营养补给。饲喂的预混饲料不能用生长育肥猪的预混料替代。母猪预混料中脂溶性 VA、VD、VE,水溶性多维素等的水平要比育肥猪的含量高。尤其是胆碱、生物素、叶酸等,育肥猪的预混料一般不含有。

母猪的料量一般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如母猪每日维持需要量为460kJDE/kgBW0.75;母猪怀孕前中期基本以维持需要为主,胎儿和生殖器官的增重量很小;这一阶段的维持需要仍然可以按维持需要提供,如果是体重200kg,维持需要量:460×2000.75=460×53=24464KJ=5853kCal,至于具体的料量则需要根据饲料中所含的能量来考虑。同时,料量还要考虑温度的影响,据资料介绍,母猪能量需要与母猪环境温度有关,当母猪环境温度低于最低临界温度 (18~20℃) 1℃时,维持能量消耗增加 4%。如果维持需要是 2kg,每降低 1℃需要增加喂料量0.08kg,以此计算即可。

2.5 做好补饲催情,避免长期不发情

补饲工作的开展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补饲掌控两个时间点,后备母猪80kg 前和配种前2 周,满足母猪自由采食的需求,确保每天补给量在 2.5~3kg。其二,生产母猪断奶后,禁止大幅度减料。确保断奶到配种这段时间日采食量至少在3.5kg 内,确保母猪好的营养补给,促进母猪发情。母猪初产有发情延迟后者二胎产仔少的情况,建议在幼仔全部产出后,注射 PG,每次 0.2mg。或断奶当天注射 PMSG,每次 500~1000 单位,对预防上述问题出现效果更好。

2.6 防子宫内膜炎,避免屡配不孕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诱因[2]。

分析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的诱因,与这些因素相关:其一,母猪产后2~4h,子宫内的胎衣没有完全排出,有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可诱发子宫内膜炎。其二,配种期间,直配损伤或污染产道,同样可诱发子宫内膜炎。其三,产后清宫不善,人为感染同样可诱发此病。

就此,对症缓解子宫内膜炎,做到对因治疗。

第一诱因造成的子宫内膜炎,母猪在产后,用缩宫素,每次 50mg,肌肉注射。配用 ATP 肌肉注射,每次 10ml;肌酐肌肉注射,每次 10ml;维生素肌肉注射,每次 10ml,这样能确保子宫肌纤维充足的活力,有利于生产胎儿及胎衣的顺利排出。

第二诱因造成的子宫内膜炎应尽量避开直配,选择人工授精的方式是很好避免由此原因造成的炎症。

第三诱因造成的子宫内膜炎尽量不要产后清宫。地方上有广泛用“产后清宫”的做法,多数由畜主自己操刀,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技术,加上期间消毒不严,时常有人为污染子宫或产道的可能,而诱发子宫内膜炎,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猜你喜欢

头份种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里岔黑猪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