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学医院分层培养管理模式探索
2019-01-06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学科,天津 300250)
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探索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目前分层次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中学、高校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将培养对象进行分层次培养或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传授,多用于某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
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各类不同培养对象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技能水平及自身资质层差不齐,加之教学师资承担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重工作,疏于对教学方法及改革创新的研究,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如何有效管理及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不同培养对象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教学任务要求,以有针对性提高各类医学生的临床水平为目的,创新探索分层次教学应用于医院教学管理,以期为教学医院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情况下制定适宜不同层次医学生的培养内容及标准提供有效方法。
1 分层培养的意义
1.1 建立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人才,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临床胜任力的医学领域从业者,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1]。为了实现医学教育目标,必须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发展。随着“5+3”一体化人才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工作的开展,附属医院教育教学的对象在年龄、知识结构、学习背景、培养目标等各方面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这要求我们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整体优化、精简高效、责权相应、能级适应、相对稳定的分层次教学管理体系。
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突出以培养对象为中心,构建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动态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培养人才[2]。为使不同层次培养对象合理享受医院现有教学资源,解决本科实习生、住培生[3]、职工教育多层次培养对象管理问题,同时为保证各层次培养对象均能接受符合要求的培养目标及规范化分层管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培养对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使各类学习对象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2 开展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法早已有之,即“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即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更符合培养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4],同时能够针对不同培养对象的特点进行管理、培训,使不同层次培养对象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规范开展科室教学活动,推进管理水平提升,不断促进各类培养对象临床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的提高,推动本院教学水平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 医院实施分层培养措施与效果
2.1 建立分层培养管理体系 临床人才培养质量是直属、附属医院的职能所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需求,教学部门首先对各层级教学管理机构进行规划,设立院级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及活动的督导、反馈、整改等工作,第二层次管理部门包括教学科、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继教办公室,由教学管理干事负责具体工作,下设16个教研室、23个实训项目组、6个住培基地,每个管理部门均由主任、秘书及相关教师负责,按照相关的培养对象、大纲开展教学活动。
2.2 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管理规范化 根据本科生培养过程管理要求,完成《教学管理制度汇编》(2018修订),包括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教研室管理制度、临床教师资格认定及培训考核办法、实习生教育管理制度、临床技能模拟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等内容,共7大项43小项,内容涵盖课堂教学管理、临床教学管理、实训中心管理、教研室管理、学生管理、师资认定办法、院级教学督导等方面。
根据住院医师管理过程要求,重新修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系列管理制度》,包括:《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组织体系》《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办法》《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管理制度》《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管理制度》《临床教师资格遴选认定及培训考核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沟通反馈制度》《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工作者评选及奖励办法》《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及奖励办法》《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绩效考核办法》共10项制度,在管理中有章可循。
2.3 制定分层培养指南,规范培养过程 根据本科生实习大纲及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学生临床培养不同阶段——岗前培训、入科教育、培养过程、出科考核各阶段组织科室编写《入科教育手册》《出科考核大纲》《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手册》,规范培训内容及流程。《入科教育手册》便于学员短时间内了解科室制度、交班流程、科室布局、人员等。《出科考核大纲》《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手册》便于学员在轮转过程中有目的进行学习。《培训日志》便于学员随时、随手记录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出台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等教学活动规范,其中要求科室针对不同层次培养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临床带教活动。
2.4 分层次考核筛选带教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对培训师资进行遴选和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培养方法之一[5]。开展带教师资培训及考核工作,制定《临床教师资格认定及培训考核办法(试行)》,其中对师资认定类别、基本条件、要求、考核培训办法等内容统一规定,按照办法要求,2017至2018年本院已开展3次全院师资培训大会,同时依托新上线的教学软件管理系统及在线考试中心硬件支持,对418人次教职工开展了26场本科临床带教师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涉及临床教学活动规范、岗位职责等方面,下一步将对通过本科带教考核的教师进行住培带教培训及考核。
2.5 引进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推进现代化管理 医院投入超百万的资金用于教学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软件,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本科生精细化管理,包括科室报道、请假制度、考勤记录、评价管理、规范出入科考核、岗前培训在线考试、教学活动安排、经费管理信息化等工作,实现教学管理的优质高效,促进教学管理公开化、民主化,提供准确及时的管理信息,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互动、反馈。此软件数据库具有数据分析、统计与生成功能,能够满足医院教学各类数据填报、统计、分析与表格、报告生成等需要,同时将信息化教学管理和传统教学管理相结合,促进两种管理模式的互补,以增强教学管理效果。目前该软件的应用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仅为急诊科和中医外科使用,待软件各功能调试完善将推广于全院科室的学员管理。
2.6 加强教学活动管理,提高各级培养对象临床水平
2.6.1 开展教学查房示范活动,逐步规范临床教学活动 以教学活动中难度最大、要求规范最多的教学查房入手,首先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教学查房要求、规范解读,进而进行教学查房示范,同步录制示范视频,将视频发放至各科室以供学习。
2.6.2 加强教学活动管理,对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进行双重审查 各科室制订教学活动计划,以院级督导组为主对科室教学活动进行内涵性审查,目的在于提升科室教学活动质量,以组建的行政科室督查组对科室教学活动进行形式审查,目的在于督促科室将教学活动形成常态化。
2.6.3 以全院安全查房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科室对教学的重视程度 以落实科室、带教教师、学员的职责,加强内涵建设为依据,制定安全查房教学部分评分表格,切实落实各级人员职责,使科室教学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7 以实训中心建设为依托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2.7.1 以实训项目组负责制开展临床技能模拟实训工作 加强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在医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本院创立实训项目组小组负责制,实行技能项目专项培训、考核,以先基础后专业为原则制订不同专业学员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与考核计划,采取分阶段递进式培训方法,将各专业学员应掌握的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在培训过程中分步完成。根据《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及本科生实习大纲,制定、修订两版《临床技能操作指南与考核标准》,包括105项实训项目,规范临床技能培训。以同质化培训为目标,开展标准化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录制视频的方式,评价实训教师技能操作的规范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建立标准化师资;以提高实训质量为目标,开展分层次实训管理和督导的模式,项目组长、项目科室、实训中心、教学科各司其职,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实训项目的规划、实施、督导、反馈、评价和改进工作。
2.7.2 建立临床接诊实训项目组结合标准化患者开展培训考核 创立“临床接诊实训”项目组,项目组由组长、临床科室推荐的精英教师组成。师资培训内容包括接诊流程、诊断性查体、诊断模式、病历书写及20项医患沟通技巧评价等。接诊能力训练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而正确的诊断过程一定要经过3个阶段:调查研究,搜集临床资料;提出初步诊断;临床验证,确定最后诊断。搜集、整理、验证这3个阶段相辅相成,构成了诊断思维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转化成标准步骤,也就是知识点,在培训教师内部开展研讨并形成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各专科教师制作教案,开展接诊能力的理论和模拟教学。对学生系统的接诊能力培训从2018年8月开始正式启动,截至2019年1月共开展临床接诊能力培训98场,接受培训学生1 780人次。
2.8 分层培养取得的成果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非常重要,作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医院,利用分层次培养模式完成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提高本科生、研究生、住培学员临床综合素质,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入和有层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