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工作中常见误区与应对思考
2019-01-06王雪松
王雪松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牧业局 024000)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在对畜禽疫病防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要实现对各项疫病防治技术的有效使用,必须加强对误区的认识和解决。本文将就相关误区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常见用药误区即存在的原因分析
1.1 对畜禽疫病的发病原因及解决措施了解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现阶段基层畜禽疫病防治方面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各地发展不够均衡,依然存在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兽医工作者业务水平存在很大问题。实践经验的不足使这些兽医工作者在面对发生疫病时只是单纯地依靠理论知识进行治疗,而对畜禽疫病的实际发生情况关注度不够。有些甚至在没有得到确诊的情况下就盲目用药,造成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是一些长期在基层进行畜禽疫病防治的兽医,由于对一些疫病的发病机理了解不够深入,只是凭借对畜禽发病后的各种表观症状进行观察用药,而没有针对其发病根源采取措施,这就使得即使其发病症状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缓解,但依然会出现反复的情况。
1.2 对药物的使用及效果交接不足
从整体来看,基层兽医对一些畜禽防疫的相关规定和相关法律了解不足,对药物使用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使基层兽医在对畜禽疫病防疫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有很多基层兽医在用药时只是单纯依靠说明书。而对畜禽实际病症无法做出较好判断,在药物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上存在问题。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很多兽医对动物疫病治疗只是依靠安乃近、青霉素及地塞米松3 种药物,不关心是否对症,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1.3 药物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存在误区
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很多兽药在说明书上一般都是按照体重来用药,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还应依据动物发病程度进行重新估量。单纯依靠说明书确定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对用药后的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现阶段很多基层兽医在治疗过程中无法正确确定用药剂量,而是在用药后通过判断用药效果来确定是否调整用药剂量。如果在第一次用药后畜禽的发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会再次调整用药剂量,重新治疗。这种方式一方面由于拖延时间,患病家畜家禽的疾病可能会出现变化,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使用剂量不当造成疾病。同时由于多次使用,对一些致病菌而言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抗药性[1]。
2 常见误区的解决措施分析
2.1 强化基层兽医的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兽医工作由于专业性较强,对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兽医的队伍建设,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整体防治效果的提高。首先,要加强基层兽医对不同畜禽的常见、多发疫病的发病症状及解决措施的了解,一旦发生疫病能立即做出判断,同时,即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在一些地区可以专门组织基层兽医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同时在本地区加强行业内部交流。不同地区之间要积极展开合作,对各种新技术和新药物等进行分享和推广,保证对各种畜禽疾病能很好地治疗 [2]。
2.2 强化畜禽疫病检疫诊疗制度,确保防治效果
制度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要实现对畜禽疫病的有效防治,必须强化诊疗制度的建设。首先,一旦发生动物疫情,相关基层兽医站要立即进行检查和诊断,确诊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生病家畜展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保证疫病的治疗效果。对畜禽进行用药过程中,不光要依据药物使用说明进行,同时要依据动物疫情的发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药物使用剂量,保证治疗效果。在患病畜禽相关症状消失之后,要持续使用药物2d 以作巩固。避免出现病情反复。同时,针对用药方法,针对不同家畜家禽种类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用药。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药物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发生用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在首次用药时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避免对家畜造成不良影响。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基层兽医在畜禽疫病防治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及相关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发现,要提高治疗效果,必须加强基层兽医的业务水平,强化管理,才能保证畜禽疫病得到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