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品种搭配与稻田用水互换技术
2019-01-06蒋明健刘艳春
蒋明健 刘艳春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如何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控制污染,讲究水生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废物有效回收、资源循环利用、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成为了当前水产工作者的新课题。池塘或者水库养殖中根据水质情况采取适时、合理、恰当的异龄鱼和异种鱼投放比例,这种饲养方式属于淡水鱼中的混养模式。在当前现代水产养殖中逐渐探索出了一种池塘鱼品种搭配和与稻田用水互换新技术,这种模式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淡水鱼混养优势
在进行鱼种投放时,按照不同鱼类的生活特性,将各类鱼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能够使池塘的水体区域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使不同水层鱼类更加丰富。同时根据水体中鱼类生活习性的不同,可以使饵料得到充分利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般池塘混养多数是以草鱼为主,同时兼养花鲢、白鲢、鲫鱼、鲤鱼等十几种鱼类,草鱼饵料多以牧草为主,草鱼吃剩的残渣为鲤鱼这些杂食性鱼类的优质饲料,同时鲫鱼、草鱼的粪便还能增强水体肥性,使水体内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鲢鱼供养饵料。鱼类间互相共生、互相促进能有效降低育种养殖费用,经济效益会更加良好。
二、淡水鱼混养的技术要点
1.混养科学依据
在淡水鱼混养中,我们主要是依据不同鱼种间的栖息习性,将淡水鱼按照上层、中下层及底层鱼种三类进行混养。
上层鱼以鳙鱼、鲢鱼为代表,这层鱼主要依靠摄食浮游生物为生。中下层鱼主要以团头鲂、草鱼为代表,这类鱼主要以水草为生。底层鱼主要以青鱼、鲫鱼、鲤鱼等为代表,这些鱼类主要依靠摄食水底的有机碎屑来生存。
按照合理方式混养,可以使水体不同水层空间充分利用,使饵料的利用率充分提高,多品种鱼和谐共生,池塘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鱼类间和平共处,相互间不会争夺饵料,不会出现互相残食,不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拥挤竞争而消耗体能,能够共生互利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2.高产模式混养鱼品种的选择
在高产鱼塘中,按照不同鱼种,不同饵料及饲养需要的池塘环境等选择主养鱼及配养鱼。一般鱼塘内混养有10种以上的鱼,其中主养品种选择1~3种。在天然饵料富足或老鱼塘中,多选择鳙鱼、鲢鱼作为主养鱼;草源富饶、水体较瘦或新修建的鱼塘应选草鱼为主养鱼;村边生活污水多的鱼塘应主养罗非鱼、中科3号鲫鱼或银鲫等;藻类和有机碎屑较多的池塘,应以主养鲮鱼为主,利用吃饲性鱼类排泄物的多少搭配放养与之适应的鲢、鳙鱼。
主养鱼对鱼塘产量发挥着主要作用,而配养鱼则依靠天然饵料、鱼类粪便或有机碎屑生长,也是鱼塘要实现高产不可缺少的品种,在这样的混养模式下,才能够以较低饲养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不同鱼类间关系的妥善处理
(1)鲢鱼及鳙鱼间的关系处理
鲢鱼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鳙鱼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浮游动物还要依赖摄食浮游植物为生。因此,鲢鱼如果饲养量大,鱼塘中鳙鱼生长会受到影响,所以应根据这两种鱼的不同生长特点进行调配。
一般5-10月在鱼塘中主养鳙鱼,这时水温高,鳙鱼生长较快;而在11月至翌年4月主养鲢鱼。
(2)罗非鱼同鳙鱼、鲢鱼间的关系处理
罗非鱼幼鱼饵料主要为浮游生物,成鱼属于杂食性,饵料主要为浮游动物,这点同鳙鱼、鲢鱼存在食性上的矛盾,要使这种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采用交叉放养的方法。
上半年罗非鱼个体较小时,主养鳙鱼、鲢鱼,并争取将鳙鱼、鲢鱼成鱼在6~8月大部分出塘上市;而下半年在罗非鱼为主养基础上,则需要少养鳙鱼、鲢鱼,年底将大部分罗非鱼捕捞后再增加鳙鱼、鲢鱼两种鱼的放养量。
(3)吃食性鱼类同滤食性鱼类间的关系处理
混养中,滤食性的鱼类在饵料上主要以吃食性鱼类粪便培育的浮游生物为主。此时在不施肥、不进行精饲料投放的情况下,鱼塘中吃食性鱼类每增长1kg,在肥水作用下,滤食性鱼类也可以生产1kg,两种鱼类比例是1∶1。而随着饲料投放量的增加,滤食性鱼类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每15亩产出量为7.5吨的鱼塘中,两种鱼类比例应控制在5.3∶4.7。
(4)池塘混养实现高产的措施
在鱼塘中进行混养,要确保养鱼产量,应注意进行合理密养。放养前应制定合理放养密度,这是实现养鱼达到较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制定放养密度时,应确保鱼塘中的鱼苗尽早达到商品鱼的规格,便于市场有较高的价格时进行销售。
如果放养密度低,尽管鱼苗的生长速度快,但是鱼塘中水体及天然的饵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因此影响总产量的提高。而放养的密度如果过大,池塘鱼总产量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成鱼的个体都比较瘦小,鱼的商品价值不高,而效益下降,同时影响市场销售。
当然鱼塘混养中的放养密度同鱼塘环境、饲料还有水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饲养者只有不断改善鱼塘的生态环境,为鱼苗生长创造最佳的养殖条件,适当提高放养的密度,实现合理密养。在实践中,应在多品种混养基础上,找到一个最佳混养密度,将鱼塘水体中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混养的高效益。
如果混养的品种过少,则达不到预期的混养效果。我们可以在大规格混养中实行小规格的套养,并酌情增加小规格鱼种放养量,适当提高放养的密度,这样既能够使大规格的鱼种来源得到有效解决,还能增加池塘内成鱼的总产量,提高混养的综合效益。
三、池塘养殖用水与水稻种植用水交换使用
根据现代绿色健康水产养殖新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环保要求,池塘水产养殖可以结合稻田、湿地等用水循环使用,池塘尾水中的氮磷钾被植物吸收利用,可以减少稻田、湿地化肥使用量,提高水产品、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解决池塘水体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和富营养化问题,净化水质;还能有效节省水产养殖和水稻等种植用水的消耗,使种植、养殖业水体达标排放,有效地控制污染,特别适合缺水地区。经试验1亩池塘养殖可带动3~5亩稻田种植的水肥需要,池塘水与稻田、湿地水每5~7天交换一次效果较好(施肥、打药后延长至肥效用完和药效过期为止)。
总之,掌握好淡水鱼混养的技术要点,在饲养中严格按照要点进行操作,遵循不同水质、不同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和气候水温等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品种搭配饲养,才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等天然优势,实现混养的最大效益,达到节能、环保、绿色和健康对种养殖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