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兴旺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2019-01-06
一、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防止农产品价格波动
要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必须要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稳定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等农产品价格,控制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增长,降低农业种植的成本费用,保证农产品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让种田变成能挣到钱的产业。
(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为缓解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当农产品价格过低时,政府应该收购农产品,让农民的损失减少一些;当农产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该投放农产品以平抑市场价格。
(二)要实行农产品保护政策
一是制定真正的收购保护价格,并且只有在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国家才启用这种价格,以此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二是制定包括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在内的一般收购价格,使之与市场价格水平大致一样,达到均衡。
(三)要控制农产品成本波动,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想要稳定农产品价格,关键是要控制成本。一是稳控农资价格,减少农资价格波动,从而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二是减少物流运输费用,通过控制中间流通环节来实现。
(四)要打造农产品自主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在价格波动中,受冲击最大的是普通农产品,而品牌农产品受冲击较小。因此,应将农产品做大做好,形成规模效应,树立品牌效应,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拥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样就可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一)加强农田灌排设施建设
加强田间工程、农灌沟渠等设施建设,特别是因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损毁的、年久失修的水库、堤坝、农田灌排设施和水源工程。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努力发展节水灌溉,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扩大保灌水田面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
(二)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对小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种植旱地作物的地块,要因地制宜兴修雨水集蓄池、深挖机井取水等。
(三)推进基本农田改造建设
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稳步推进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
(四)加强田间道路工程建设
山区田地受地形地貌影响,有些田地处于低洼区,机械进入田间操作难度大。要加强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兴修机耕路,便于机械进入田间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着力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
(一)扩大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提高机械化水平
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粮食作物的全程系列化机械作业,如无人机喷药管理、机械化播种、收割等,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围绕发展蔬菜、瓜果、园艺、大棚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研发和推广科技含量高、有利于提质增效的农业机械设备。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
要在稳定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充实技术人员的基础上,要下大力量,狠抓农业机械科技进步,用更多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产品来武装农业,提高农业机械乃至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一)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宣传作用,切实转变农民思想观念
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村教育、宣传中,向农民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党的农村政策的同时,要将转变其思想观念放在首位,应适时引导他们抛弃传统的小农意识,让他们明白生产劳动不是单纯的体力消耗,而是“技能+体能”“知识+勤劳”的复合性支出,唯有不断接受教育,积极学习现代科技,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加大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实施教育培训工程
通过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技水平,以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拓展就业空间,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为农村的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提高农业品牌化营销战略,努力实施质量兴农
(一)走质量兴农之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
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用肥的能力和自觉性,用标准规范农业生产、加工行为。同时,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技术的推广,也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标准支撑,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明确、环节清晰、依据充分,提高了监管效能。
(二)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要通过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农业等途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质量兴农经营体系。要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在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优质优价机制,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和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