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肥施用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2019-01-06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驻马店市分校 吴剑南
一、环境原因
菌肥施用要注意两个时期,一是施用前的运输和存放环境;二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环境。这些时期不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氧气、pH值等,会让菌的活性降低。
(一)运输或存储时具体适宜的环境以及注意事项
1.光照。菌一般怕光,忌暴晒。因为它们是在土壤中生长的。
2.温度。存储放置时,一般以15~28 ℃较适宜。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更不能忽高忽低。
3.湿度。湿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不能被雨淋。湿度太大会导致提前萌发,不能适时发挥它的作用,还容易发霉;太干则不利于菌的存活。
4.气。菌不能在空气中暴露。若拆开包装后要立即使用,放久了的话,空气中的杂菌会侵入,从而影响有效菌的活性。
(二)土壤环境方面
1.土壤温度一般在 10~40 ℃。当温度<10 ℃或>40 ℃时,菌肥的施用效果比较差。根据土壤墒情施用菌肥的最佳温度是25~27 ℃,磷细菌可能需要的温度高一些,30~37 ℃较适宜。
2.土壤含水量在50%~70%时较适宜。同时,还应掌握固氮菌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左右,即见干见湿的土壤湿度最为适宜。
3.土壤里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可配合施用一些有机肥,给活菌提供一些营养以让它去发挥自身的作用(少部分能自力更生的除外)。
4.酸碱度方面要根据有效菌种的要求,按需要改良土壤。有效菌种对酸碱性比较敏感,酸碱度不适宜会影响他们的活性。大部分菌剂都不喜欢酸性环境。比如根瘤菌和固氮菌,土壤中性和微碱性都可以,不能是酸性的。酸性土壤用之前可以用石灰中和一下。
5.要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氧气,比如不能浇大量的水,水太多使土壤的透气性降低,不利于菌的存活。尤其是根瘤菌对氧气要求比较高。
6.注意事项。一是不要直接施用在土壤表面,如喷在作物上、土表,或施用的深度很浅,一定要埋入土中;二是不适合高温干旱条件下使用,不适宜在水多缺氧的条件下使用。
二、人为原因
(一)观念误区
1.菌肥万能。菌肥确实具备多重功效,但它不是万能的,并不能用于所有作物。菌肥有自己的主要功能,要根据它里边的有效成分来判断它的功能,看它是属于提供营养的,还是促进生长的,或是抗病的,改良土壤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菌肥不是对什么作物都有效的,尤其是一些很认作物的菌剂,像根瘤菌,只能与特定的豆科植物结合,才能发挥好的效果。
2.菌肥没作用或使用后几天看不到效果就认为无效。原因:环境不合适,使用方法错误,见效慢、用量少都会导致看不到效果。因为休眠的活菌萌发需要时间,生长需要时间。在土壤中增加数量,形成占优势的菌落也需要时间。另外,有的菌是靠分泌的物质起作用的,或靠死后的残体起作用,这都需要时间。所以一般相对化肥来说,作为追肥要提前15~20 d施入,才能看到效果。再有就是用量少,看不到效果;和其他肥料一起用,其他肥料的肥效太强,看不出来是不是菌肥的效果。
3.认为菌肥也是肥料,可以取代化肥或有机肥。答案是取代不了的。菌肥提供的肥效很有限,还需要化肥或有机肥来补充。用的时候可以多用点菌肥,然后化肥或有机肥少用点,效果会好,但是不能完全代替。
4.菌肥不能和化肥、有机肥一起用。答案是可以一起用的,但不是混用,要在时间上合理搭配,前后分开用比较好。只要不用高浓度的水溶性化肥拿来溶解菌肥就可以。可以分开施入,避免活菌遇到高浓度的化肥。对于有机肥来说,菌肥能增加有机肥的效果,化肥施入土壤后,有些元素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在有效活菌的帮助下,可以再缓慢释放出来的,而且也有助于改善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一般和有机肥一起用效果好,但不要和未腐熟的农家肥一起用,因为农家肥在土壤里继续腐熟,产生热量会烧死有效菌。有机肥里的有机质可以作为一些有效活菌的“食物”,提供给活菌营养。
5.菌肥杀菌抗病,可以替代农药。菌肥能让植物保持健康增强抗性,比如苗期一些土传病害,提前用的话可能会不发病或发病轻,但量有限,只能防病,治病效果有限。菌肥的杀菌抗病效果主要是来自分泌的物质,效果很有限,当植物得病的时候还是要用农药的。
(二)施用问题
1.不合理地混用。不能和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钾、稻草灰)等混用。因为这些药、肥很容易杀死生物菌。不能和过酸或过碱的化肥混用。磷细菌不要和石灰氮,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等混用。生物有机肥尽量不要和生理酸性、碱性肥料混用,例如硝酸钠等。会影响土壤中菌的活性。要注意不断补充新的菌肥,如基肥施用过后,可多次追施同一种生物菌肥,以壮大菌群,提高防效。
2.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施用原则是早、近、匀。施入时间要早,作基肥比较好。苗期施用容易发挥促生长的作用,促进扎根,发芽等。距离根系要近,在根系周围容易发挥作用。深度要合适,要和根系的深度接近,但不要太深。要施用均匀,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整体优势,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后提醒,一定要选有登记证明的,且按照登记证上的使用作物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