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互联网+课堂”双轨道教学方法实践
2019-01-06谢娜娜常海军周文斌朱建飞
谢娜娜,常海军,周文斌,朱建飞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重庆 400067)
“食品化学”是食品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1],以“七大营养素”为主线,讲解食品物料主要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加工性质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他相关的食品专业知识[2]。“内容量大”“理论内容的实用性强”等是该课程的典型特点,正是由于内容量很大,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教师只能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收”之中,无法通过案例的探讨,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更加难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经过传统课堂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抓不住重点内容,记不住,更不知道如何运用”。此外,“食品化学”是其他食品专业课开设的基础[3],也是研究生招考专业科目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有必要对传统授课形式进行改革。在网络学习平台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互联网”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4],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双轨道”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食品化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将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者将“互联网+课堂”的双轨道教学方法引入到“食品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互联网+课堂”的双轨道教学方法运行模式,以及该方法的运行效果等3 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1 “食品化学”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教学在线”是重庆工商大学设立的供全校师生使用的在线学习平台,“食品化学”网络学习平台基于“教学在线”建立,在该平台上可以完成“课程基本信息介绍”“学习资料共享”“作业布置和提交”“知识测试”“线上互动”和“教学效果评价”等6 个方面的任务,具体包括“基本信息”“课程资源”“课程作业”“试卷试题库”“在线测试”“播客单元”“课程通知”“答疑讨论”和“问卷调查”等9 大版块,这也是该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内容。
1.1 “基本信息”版块
在“基本信息”版块,需要完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内容,教师需要提前录制介绍课程和授课教师情况的视频,并上传至“课程介绍”和“教师信息”栏目下。基于此,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应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方法等,以及授课教师的学习经历和研究方向等信息。
1.2 “课程资源”和“播客单元”版块
“课程资源”和“播客单元”版块主要容纳学习资料,如教学PPT、思考题和微课等。基于这两大板块,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共享学习资料,学生还可以进行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
1.3 “课程作业”版块
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课程作业”版块下完成,同时,学生也可以把作业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交至此版块,教师在线上进行作业的批阅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1.4 “课程通知”版块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通知”版块发布一些通知,如考试安排、学习、要求等。
1.5 “试卷试题库”和“在线测试”版块
学生可以通过“试卷试题库”和“在线测试”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两大版块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调整授课安排,对难点进行强化,对学习较弱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辅导。
1.6 “答疑讨论”版块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通过“答疑讨论”版块彼此进行互动。此版块的灵活度较高,不仅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作为学生内部交流学习的平台。互动内容可以与课程相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或其他知识的探讨。
1.7 “问卷调查”版块
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版块,获得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问题反馈,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
2 “互联网+课堂”双轨道教学方法运行模式建立
在“互联网+课堂”双轨道教学模式下,“线上”和“线下”相互辅助完成“食品化学”的教学任务。“线上”主要负责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的考核和课后复习;“线下”课堂上,教师根据“线上”反馈的结果,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强化。此外,课堂上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入大量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互联网+课堂”双轨道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 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要在“课程通知”版块,发布学习任务;随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在学习平台上观看教学课件或微课等学习资料,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答疑讨论”版块发布话题,教师或学生参与线上讨论,进行解答。
2.2 课前考核
上课前5 min,在学习平台发布试题(选择题的形式),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简单测验,了解学生预习效果,进而调整授课内容的安排,除重点和难点外,对学生不熟悉的地方进行课堂讲解。
2.3 课堂讲解
课堂上,首先用5~10 min 对此次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然后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自学后反馈的问题;剩余课堂上的时间,列举理论知识相关的大量生活生产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彻底理解内容的同时学会应用。最后利用5 min 的时间发布试题,测验课程学习效果。
2.4 课后讨论
课后,在“答疑讨论”版块,教师可以发布一些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对授课内容进行强化和升华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发布一些话题,供大家讨论和学习,增加班级内部互动的主动性。
2.5 课程作业的完成
在“课程作业”版块发布作业,对于一些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作业,在学习平台上,教师和各团队学生可以进行“文献查阅方法”“课程作业相关内容”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讨论,进一步完成作业的提交和批阅,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形成资源的班级内部共享。
2.6 课下复习
在每章结束以后,根据本章学习内容,制作试卷,并上传至“在线测试”,由学生自行测试,使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线上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对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2.7 问题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况发布一些“问卷调查”,从“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形式”“平台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教师仪表”和“教师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课堂”的双轨道教学方法。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例如,将课前5 min 的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自测的次数和在“答疑讨论”版块回帖和发帖的数量也给予一定的平时成绩奖励,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必须进行课前学习,激励学生进行互动。
3 “食品化学”双轨道教学方法运行效果评价
构建的学习平台首先在学校2016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使用,虽然选课人数只有74 人,但是课程结束时的访问数达1 836 次,“教学课件”和网络试题库均被频繁使用,由此可见在线学习平台使用频率较高。
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辅助下,简单知识点的学习由学生自主完成,不再占用课堂时间,大大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可以用于详细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讲解案例。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实验,如“苹果的褐变反应”“鸡蛋蛋白和蛋黄的起泡能力比较”等,使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地“看见”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其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基于“互联网+课堂”的双轨道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在总体上有明显提高,卷面不及格率仅为8% (2015 级本专业“食品化学”不及格率为15.48%),80 分以上的学生占48%(2015 级本专业“食品化学”为24.86%),学生平均分数在76.69 分(2015 级本专业“食品化学”平均成绩为71.46 分)。由此可见,该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效果明显,以后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进一步优化此教学平台,使其可以更出色地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中。